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

来自戏曲百科

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1952年10月6日至11月14日在北京举行。由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举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的第一次全国性的戏曲会演。

这次会演的目的主要是继承戏曲遗产,交流戏改经验,进一步贯彻“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戏曲方针,推动戏曲艺术的革新发展。

参加会演的有京剧、越剧、评剧、豫剧、沪剧、淮剧、晋剧等23个剧种37个剧团。1600多名演员参加了演出和互相观摩,共演出82个剧目,其中传统剧目63个,历史剧11个,现代戏8个。

大会进行了评奖活动,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等9个剧目获剧本奖;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京剧《雁荡山》、《三岔口》、评剧《小女婿》4个剧目获演出一等奖;沪剧《罗汉钱》等18个剧目获演出二等奖;秦腔《一家人》等6个剧目获演出三等奖;梅兰芳、周信芳、程砚秋、袁雪芬、常香玉、王瑶卿、盖叫天获荣誉奖;丁是娥等34人获一等演员奖;王文娟等41人获二等演员奖;王银柱等45人获三等演员奖;于连泉等46人获奖状。

参加会演的许多优秀剧目在大会结束后在全国演出,产生了强烈反响。这次观摩大会,在50年代曾对新中国的文艺事业和宣传事业产生过重要影响。

1952年07月26日,文化部向各大行政区和华北五省二市的文化艺术主管机关发出“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通知。各地接到通知后,经过慎重周密讨论,先后选出参演剧种和剧目并预演。其中,中南区举行了全区“第一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进行评奖,选出晋京参演的剧种和剧目。

1952年08月01日,“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筹备委员会”成立,由马彦祥任秘书长、王亚平任副秘书长,田汉、沙可夫、老舍、梅兰芳、吴雪、张光年、罗合如曹禺李纶张庚欧阳予倩等18人组成的。由中国戏曲研究院、中央戏剧学院、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北京市文化事业管理处等单位,抽调数十位干部协同工作。筹委会举行多次会议,对生活招待、剧种剧目、会演日程、票务、评奖等问题逐项形成决议。

1952年10月06日,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在北京举办,由中央文化部举办。

1952年11月14日,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在北京结束,在怀仁堂举行闭幕式,由沈雁冰主持。

演出日程

10月6日

◆豫剧《新花木兰》香玉剧社(西北区)

编剧:常香玉、陈宪章、王景中、韩盛岫等集体改编

导演:韩盛岫

主要演员:常香玉、马天德、师惠君、马兰香、范玉清、李兰菊、赵义庭、宋玉炳、马玉英、陈玉鼎等

10月7日

◆河北梆子《喜荣归》(河北省)

主要演员:金宝环、宝珠钻、杜义亭、小福安

◆河北梆子《杜十娘》(天津市)

主要演员:贾桂兰、小福安、王玉馨

◆河北梆子《秦香莲》(北京市)

主要演员:韩俊卿、胡满堂、李化洲、杨紫云、郭金英

◆《春秋配》

主要演员:李桂云、云笑天、金玉奎、王学林

◆评剧《小女婿东北评剧实验剧团(东北区)

编剧:东北戏曲研究院集体创作、曹克英执笔

导演:曹克英黄晶

音乐伴奏编曲:程光华姚怡德

布景设计:潘固孙承文

主要演员:菊桂舫金开芳杨子发徐小楼曹建立韩少云鑫艳玲夏青袁丹凤夏美珍张素兰赵荣鸣李放杨福盛碧莲玉笑倩赛虹任国瑞胡治年筱惠春张莲君韩少宝黄晶小云生吴宝盛任振明孙裕国

10月8日

◆江淮剧《蓝桥会》(华东区)

主要演员:杨占魁武小风

◆江淮剧《种大麦》(华东区)

主要演员:顾少春筱文艳

◆江淮剧《千里送京娘》(华东区)

主要演员:何叫天筱文艳

◆越剧《卖青炭》(华东区)

顾问:竺芳森

主要演员:李月芳魏凤娟王艳霞任棣华

◆越剧《哭牌算命》(华东区)

顾问:竺芳森

主要演员:赵雅麟金采凤吕云甫任梅仙杜杏云

10月9日

◆豫剧《拷红》(西北区)

编剧:常香玉、王景中

导演:韩盛岫

主要演员:常香玉、李兰菊、师惠君、马兰香、马天德、范玉新、高玉秋、范玉清

◆秦腔《卖画劈门》(西北区)

编剧:秦腔原有节目

导演:刘毓中

主要演员:刘毓中、雷震中、樊新民、萧若兰、张新华

◆秦腔《打柴劝弟》(西北区)

改编:封至模

导演:苏育民

主要演员:杨佐熙、苏育民、王仲华

◆豫剧《断桥》(西北区)

编剧:常香玉、王景中

导演:赵义庭、韩盛岫

主要演员:常香玉、李兰菊、赵义庭

◆京剧《梁山伯与祝英台》东北戏曲研究院京剧实验剧团(东北区)

编剧:东北戏曲研究院集体创作

执笔:鲁宋、关大有、徐菊华

导演:徐菊华、诸世芬、关大有等

主要演员:田奎庆、马玉林、秦锁贵、关大有、管运华、张小宝、田桂芝、秦友梅、尹月樵、金又宇、玉崐

10月10日

◆京剧《雁荡山》

编剧:徐菊华等

导演:东北戏曲研究院集体导演

主要演员:张世麟、焦麟崐、李春元、高少亭等

◆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华东越剧实验剧团(华东区)

编剧:华东戏曲研究院越剧创作室集体改编

导演:黄沙

主要演员:张桂凤、吕瑞英、傅全香、袁雪芬、范瑞娟、魏小云、吴天芳、金艳芳、冯小侬、魏凤娟、邬琪筠等

10月11日

◆湘剧《醉打山门》中南区

主要演员:谭保成、何寿生、罗金城

◆湘剧《琵琶上路》中南区

主要演员:徐绍清、彭俐侬

◆粤剧《表忠》中南区

主要演员:许少康、梁国雄、曾三多、文觉非、莫志勤

◆京剧《徐策跑城》华东区

主要演员:周信芳

◆川剧《踏伞》西南区

主要演员:陈书舫、谢文新

◆川剧《秋江》西南区

主要演员:杨友鹤、周企何

◆川剧《访友》西南区

主要演员:胡小凤、袁玉堃、颜树、许倩云

◆川剧《五台兄会》西南区

主要演员:吴晓雷、蒋俊甫、唐彬如

10月12日

◆京剧《汉明妃》(北京市)

主要演员:尚小云、华世丽、钱荣顺、赵和春、张连升、方英培、筱兰芬、杨少奎、物荣斌、赵荣鹏、唐荣昌、高树勋等

◆京剧《甘露寺》(北京市)

主要演员:李万春、杨宝森、李世霖、马福禄、马连良、李鸿昇、李庆春、刘连荣、张君秋、景荣庆、赵玉民、高维廉、李盛藻、衡和华、张少亭、李鸣鹤、钱鸣业、陆振英、周鸣岐、卢邦彦、唐世章、马鸣喆、白玉春等

10月13日

◆郿鄂《十二把镰刀》(西北区)

编剧:马健翎

主要演员:史雷、贺铭

◆郿鄂《大家喜欢》(西北区)

编剧:马健翎

主要演员:田壮华、金巧云、王大为、黄俊耀、孟遏云、田林、史雷、张彩香

◆曲剧《新事新办》(天津市)

主要演员:常宝霆、常宝华、小映霞、苏文茂、石慧儒、小彩舞

◆秦腔《一家人》(西北区)

编剧:马健翎

导演:史雷、黄俊耀

主要演员:张云、姚承祖、王大为、杜锦玉、陈静梅、张拓、杨金凤、米成义、张健民、苏育民、史雷、雷振中、尹良俗、王小民、田正武、田林、胡振西、谭增成、宋英三、阎振俗

10月14日

◆川剧《胡琏辩钗》(西南区)

主要演员:周裕祥、曹正容、陈书舫、杨淑英

◆川剧《马房放奎》(西南区)

主要演员:姜尚峯、贾培之

◆川剧《会缘桥》(西南区)

主要演员:杨云凤

◆川剧《评雪辨踪》(西南区)

主要演员:许倩云、曾荣华

◆川剧《醉写》(西南区)

主要演员:刘成基、张德成、蔡如雷、陈淡然、张崇德

10月15日

◆京剧《樊江关》(北京市)

主要演员:筱翠花、荀慧生、孙甫亭、苏昭信等

◆京剧《三击掌》中国戏曲研究院

主要演员:程砚秋、于世文、苏盛贵等

◆京剧《武松打店》(华东区)

主要演员:盖叫天、阎少泉

◆晋剧《蝴蝶杯》(山西省)

主要演员:张美琴、冀美莲、孙福娥、梁文仁、赵立成、赵福寿、祁宝珠、薛三奴、宋胜科、郭凤英、梁小云、段玉明、王桂兰、任玉玲、刘仙玲、乔国瑞、任玉贞、牛桂英、李喜龙、高小梅、丁菓仙、马兆林、于子源、马兆麟、王银柱、李喜龙、梁文仁、王桂兰、阎艾成、马秋仙、段玉明等

10月17日

◆江南花鼓戏《选郎》(中南区)

主要演员:朱莲芬、朱亮成、邓筱兰、陈飞云、周奎生

◆桂剧《抢伞》(中南区)

主要演员:秦志精、谢玉君

◆湘剧《五台会兄》(中南区)

主要演员:徐绍清、罗元德、杨福鹏

◆桂剧《拾玉镯》(中南区)

主要演员:尹义、莫怜云、刘万春

◆沪剧《罗汉戏》(华东区)

原著:赵树理

编剧:上海市文化局戏曲改进处创作研究室集体改编

执笔:宗华、文牧、幸之

导演:张骏祥

伴奏作曲:董源、刘如曾

主要演员:筱爱琴、邵滨荪、汪筱英、顾立群、丁是娥、谢洪元、夏福麟、石筱英、杨云霞、丁婉娥、余麟童、潘琪、文牧、李廷康、张一新、许帽华、陆良伟、孙滨雄等

10月18日

◆晋剧《打金枝》(山西省)

主要演员:丁菓仙、牛桂英、郭凤英、冀美莲、王银桂

◆晋剧《赠剑》(山西省)

主要演员:冀美莲、任玉玲、冀萍

◆晋剧《捉放曹》(山西省)

主要演员:乔国瑞、丁菓仙、马兆林

◆江淮剧《王贵与李香香》(华东区)

原著:李季

改编:上海淮剧团编导组

执笔:王建民

导演:张明

主要演员:徐桂芳、颜少春、筱文艳、何叫天、杨占魁、朱奎童、李文藻、李神童、马九童、武筱凤、韩刚、张玉昆、唐继师、张明等

10月19日

◆滇剧《小进宫》(西南区)

主要演员:戚小斌、邱小林、碧金玉、赵吟涛

◆粤剧《平贵别窑》(中南区)

主要演员:郎筠玉、吕玉郎、黎国荣

◆评剧《打狗劝夫》军委总政文化部

主要演员:赵连喜、新凤霞、王万良、刘桂荣、赵丽蓉、韩凤鸣、宋长文、刘庆有

◆楚剧《百日缘》(中南区)

主要演员:李雅樵、关啸彬

◆湖南花鼓戏《刘海砍樵》(中南区)

主要演员:何冬保、萧重珪

◆楚剧《葛蔴》(中南区)

主要演员:熊剑啸、陈梅村、袁壁玉、佘少君

◆汉剧《宇宙锋》(中南区)

主要演员:张春堂、陈伯华、万仙霞、刘继鸣

10月20日

◆粤剧《凤仪亭》(中南区)

主要演员:罗品超、李翠芳、黎国荣

◆蒲剧《西厢记》(山西省)

主要演员:王秀兰、筱凤兰、筱月来、原小亭、李建章、姚天印、段绍虞、耿玉祥、王宽南、王秀芳、杨生华

◆越剧《西厢记》军委总政文工团越剧团(军委总政文化部)

改编:何人

导演:陈其通

助理导演:石景山

设计:关鹏

主要演员:徐玉兰、钱妙琴、王文娟、陈兰芳、钱妙花、筱桂芳、周宝奎、江敏莉、徐慧琴

10月21日

◆越剧《白蛇传》华东越剧实验剧团(华东区)

编剧:华东戏曲研究院越剧创作室

导演:吴琛、韩义

伴奏作曲:刘如曾、陈捷

主要演员:袁雪芬、傅全香、范瑞娟、魏小云、王艳霞、芮泰英、楼孝佩、杜杏云、金艳芳、王忠蝉、吕云甫、任梅仙、邬琪筠、吴小楼、魏凤娟、赵雅麟、冯笑依、郑采君、吴天芳、吕瑞英、金釆风、胡惠芳、陈丽洛、屠锦华、仁杏云、竺菊香、任棣华、李月芳

10月22日

◆秦腔《游龟山》(西北区)

编剧:秦腔原有节目

改编:马健翎

导演:封立模、刘毓中、苏育民、宋上华、何振中、王霭民

主要演员:尹良俗、张新华、张建民、刘毓中、萧若兰、杨金凤、余巧云、李应珍、樊新民、阎振俗、雷震中、王大为、姚裕国、傅尚德、范正才、张彩香、刘易平、孟遏云、王霭民、权润青、陈尚学、武正田、苏育民等

10月23日

◆京剧《玉堂春》(北京市)

主要演员:吴素秋、李德彬、张荣善、孙振泉、贾松龄

◆昆曲《思凡》(华东区)

主要演员:朱传茗

◆京剧《三岔口》中国戏曲研究院

主要演员:张云溪、张春华、张世桐、徐玉川、陈金华、郭运和、陈世新、张小杰、张莹山、吴富友

◆京剧《醉酒》中国戏曲研究院

主要演员:梅兰芳、姜妙香、萧长华等

10月24日

◆京剧《将相和》首都太平京剧团(北京市)

编剧:翁偶红、王颉竹

导演:谭富英、裘盛戎

主要演员:裘盛戎、谭富英、李德奎、于元龙、高宝贤、何盛清、李世琦、卢元长、姚玉刚、蒋元荣等

10月25日

◆京剧《白蛇传》戏曲实验学校(中国戏曲研究院)

编剧:田汉

导演:李紫贵

主要演员:李秀荣、许湘生、朱秉谦、张启洪、钮镖、李鸣岩、王荣增、张曼玲、杨启顺、袁国林、刘长生等

10月26日

◆郿鄂《十二把镰刀》(西北区)

编剧:马健翎

主要演员:史雷、贺铭

◆晋剧《秦香莲》中央戏剧学院(山西省)

主要演员:郭兰英、马秋仙、王银柱、刘仙玲

◆闽剧《钗头凤》(华东区)

主要演员:李铭玉、郭西珠、林芝芳

10月27日

◆评剧《女教师》首都实验评剧团(北京市)

编剧:王亚平

导演:苏民

副导演:王帮雁

主要演员:李憶兰、王度芳、王景明、王丽君、花砚如、邢兆林、张淑桂、李秀清、陈志忠、刘淑敏、韩艳琴、李永平、成美英、宋桂岚、戴更壁、李士尧、李文质、金少娥、李秀云等

10月28日

◆京剧《宋景诗》第一、二、京剧团(中国戏曲研究院)

编剧:田汉、陈白尘、阿甲、翁偶红、景孤血

导演:中国戏曲研究院集体导演

主要演员:李少春、李洪春、贾承莲、李金泉、黄玉华、叶盛长、刘又春、夏韵龙、叶盛章、沈金启、霍益仲、高晨、江新容、孟昭元、王清乾、沈三玉、沈占魁、徐廉、谭韵寿、张荣山、张盛利、曹世才、李世章、李殿华、阎世善、骆洪年、李幼春、霍德瑞、叶德霖、陈世鼎、贾韵兴、李元瑞、高盛虹、余元龙、陈金华、周元博、赵炳啸、茹木春、李世霖、娄振奎、张小杰、孙玉奎、刘斌升、李继曾、刘元汉、郭韵和、郭世诒

10月29日

◆沪剧《白毛女》(华东区)

原作者:延安鲁迅文艺学院集体创作,贺敬之、丁毅执笔

改编者:上海市文化局戏曲改进处创作研究室集体改编,李智雁、莫凯、蓝流执笔

导演:莫凯、蓝流

伴奏作曲:董源、刘如曾

装置设计:张坚定

主要演员:夏福麟、丁婉娥、筱爱琴、邵滨荪、解洪元、李廷康、俞麟童、顾立群、陆伟良、潘琪、丁是娥、顾智春、石筱英、何丽娟、向佩玲、孙滨雄、吕关泉、诸娟珍、汪筱英、顾筱珍、文牧、冯春尼、张一新、彭志雄、夏一鹏等

10月30日

◆京剧《兵符记》京剧第二团(中国戏曲研究院)

编剧:黄雨秋、范钧宏

执行导演:薛厚恩、樊放

舞台设计:张末元

作曲:崔永奎

主要演员:李洪春、云燕铭、张云溪、李宗义、谭韵龙、谭韵寿、徐和才、叶盛长、赵炳啸、李殿华、孟昭元、沈占魁、曹世才、陈世新、张世桐、徐廉、陈世鼎等

10月31日

◆河北梆子《辕门斩子》(天津市)

主要演员:王玉罄、金桂芳、李化舟、武义文、刘金秀、葛玉莱、刘绍武、王福安等

◆河北梆子《打金枝》(天津市)

主要演员:王庆林、宝珠钻、金宝环、杜义亭、胡满堂、袁金泉

◆汉剧《下书路会》(中南区)

主要演员:吴天保、刘继鸣、王晓楼、易克中、张春堂、胡桂林、万仙霞、陈春芳

◆京剧《通天犀》(西南区)

主要演员:刘奎官、粉艳芳、陆振英、邱小林、张艺超等

11月1日

◆评剧《打狗劝夫》(东北区)

主要演员:鑫艳玲、曹克英、胡治年、李放、夏青、原丹凤、徐小楼、韩少宝等

◆湘剧《思凡》(中南区)

主要演员:李福祥

◆川剧《献剑》(西南区)

主要演员:刘成基、陈淡然、熊金铭、蔡如雷、车佩新、李家廷、李家敏、陆又龙

◆豫剧《断桥》(西北区)

主要演员:常香玉、李兰菊、赵义庭

获奖名单

荣誉奖

梅兰芳(京剧演员)、周信芳(京剧演员)、程砚秋(京剧演员)、袁雪芬(越剧演员)、常香玉(豫剧演员)、王瑶卿(京剧演员)、盖叫天(京剧演员)

剧本奖

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华东戏曲研究院越剧创作室集体改编,执笔者徐进、陈羽、宋之由、成容、弘英,原改编者南薇;

评剧《小女婿》,剧作者曹克英;

沪剧《罗汉钱》,上海市文化局艺术事业管理处创作研究室集体改编,执笔者宗华、文牧、幸之;

川剧《柳荫记》,集体改编者西南演出代表团;

京剧《将相和》,改编者王颉竹、翁偶虹;

淮剧《王贵与李香香》,上海市文化局艺术事业管理处创作室集体改编,执笔者王健民、唐继师;

越剧《西厢记》,改编者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总政治部文化部文工团越剧团;

楚剧《葛麻》,改编者武汉市楚剧工作团;

秦腔《游龟山》,改编者马健翎。

演出奖

一等奖(四个):

京剧《雁荡山》,演出者东北演出代表团——东北京剧实验剧团;

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演出者华东演出代表团——华东戏曲研究院越剧实验剧团;

评剧《小女婿》,演出者东北演出代表团——东北评剧实验剧团;

京剧《三岔口》,演出者中国戏曲研究院京剧第二团。

二等奖(十八个):

沪剧《罗汉钱》,演出者华东演出代表团——上海沪剧团;

淮剧《王贵与李香香》,演出者华东演出代表团——上海淮剧团;

京剧《白蛇传》,演出者中国戏曲研究院戏曲实验学校;

越剧《白蛇传》,演出者华东演出代表团——华东戏曲研究院越剧实验剧团;

豫剧《花木兰》,演出者西北演出代表团——香玉剧社;

沪剧《白毛女》,演出者华东演出代表团——上海沪剧团;

秦腔《游龟山》,演出者西北演出代表团;

楚剧《葛麻》,演出者中南演出代表团——武汉市楚剧工作团;

桂剧《拾玉镯》演出者中南演出代表团;

闽剧《钗头凤》,演出者华东演出代表团;

川剧《秋江》,演出者西南演出代表团;

川剧《评雪辨踪》,演出者西南演出代表团;

粤剧《表忠》,演出者中南演出代表团;

汉剧《宇宙锋》,演出者中南演出代表团;

淮剧《蓝桥会》,演出者华东演出代表团——上海淮剧团;

晋剧《打金枝》,演出者山西演出代表团;

湘剧《琵琶上路》,演出者中南演出代表团;

湖南花鼓戏《刘海砍樵》,演出者中南演出代表团。

三等奖(六个):

秦腔《一家人》,演出者西北演出代表团;

河北梆子《秦香莲》,演出者天津演出代表团;

晋剧《蝴蝶杯》,演出者山西演出代表团;

京剧《兵符记》,演出者中国戏曲研究院京剧第二团;

评剧《女教师》,演出者首都实验评剧团;

曲艺剧《新事新办》,演出者天津市曲艺工作团。

演员奖

(以下按姓氏笔画为序)

一等奖(三十四个):

丁是娥(沪剧)

丁菓仙(晋剧)

文觉非(粤剧)

尹义(桂剧)

石筱英(沪剧)

吕玉郎(粤剧)

李少春(京剧)

李铭玉(闽剧)

李桂云(河北梆子)

吴素秋(京剧)

周企何(川剧)

范瑞娟(越剧)

马连良(京剧)

陈伯华(汉剧)

徐玉兰(越剧)

徐绍清(湘剧)

郎筠玉(粤剧)

傅全香(越剧)

陈书舫(川剧)

张云溪(京剧)

张春华(京剧)

筱文艳(淮剧)

裘盛戎(京剧)

叶盛章(京剧)

杨宝森(京剧)

新凤霞(评剧)

刘毓中(男)秦腔《卖画劈门》《游龟山》

苏育民(男)秦腔《打柴劝弟》

谭富英(京剧)

谭宝成(湘剧)

韩俊卿(河北梆子)

韩少云(评剧)

罗品超(粤剧)

鑫艳铃(评剧)

二等奖(四十一个):

王文娟(越剧)

王秀兰(蒲剧)

王度芳(评剧)

牛桂英(晋剧)

史雷(男)郿鄠剧《十二把镰刀》

吴晓雷(川剧)

何叫天(淮剧)

李福祥(湘剧)

李忆兰(评剧)

李万春(京剧)

李宗义(京剧)

李盛藻(京剧)

李洪春(京剧)

宋上华(男)秦腔

周裕祥(川剧)

金宝环(河北梆子)

武筱凤(淮剧)

郭西珠(闽剧)

陈剑霞(湘剧)

袁玉堃(川剧)

许倩云(川剧)

解洪元(沪剧)

张桂凤(越剧)

张云(男)秦腔《一家人)

张君秋(京剧)

张美琴(晋剧)

张世麟(京剧)

菊桂舫(评剧)

曾荣华(川剧)

黄俊耀(男)郿鄠剧《大家喜欢》

彭俐侬(湘剧)

云燕铭(京剧)

筱爱琴(沪剧)

杨友鹤(川剧)

杨福盛(评剧)

赵荣琛(京剧)

刘成基(川剧)

刘秀荣(京剧)

熊剑啸(楚剧)

冀美莲(晋剧)

谢玉君(桂剧)

三等奖(四十五个):

王银柱(晋剧)

尹月樵(京剧)

田林(男)郿鄠剧《大家喜欢》

朱秉谦(京剧)

何冬保(湖南花鼓戏)

吕瑞英(越剧)

李雅樵(楚剧)

李金泉(京剧)

李幼春(京剧)

李林童(京剧)

吴小楼(越剧)

余少君(楚剧)

孟遏云(女)秦腔《游龟山》

金采凤(越剧)

胡桂林(汉剧)

胡满堂(河北梆子)

陈淡然(川剧)

徐和才(京剧)

景荣庆(京剧)

秦志精(桂剧)

娄振奎(京剧)

笑倩(评剧)

许湘生(京剧)

梁小云(晋剧)

郭凤英(晋剧)

叶盛长(京剧)

彭国珍(滇剧)

邓筱兰(江西花鼓戏)

张新华(男)秦腔《游龟山》

贾桂兰(河北梆子)

杨金凤(女)秦腔《游龟山》

杨福鹏(湘剧)

杨占魁(淮剧)

杨盛春(京剧)

赵炳啸(京剧)

赵义庭(豫剧)

刘仙玲(晋剧)

刘易平(男)秦腔《游龟山》

刘万春(桂剧)

萧重珪(湖南花鼓戏)

骆洪年(京剧)

谢文新(川剧)

戴雪如(川剧)

关啸彬(楚剧)

顾少春(淮剧)

奖状奖(四十六个):

于连泉(京剧)

王天民(秦腔)

王庆林(河北梆子)

朱传茗(昆曲)

吴天保(汉剧)

李卜(郿鄠剧)

李翠芳(粤剧)

李春森(汉剧)

李桂春(京剧)

邵滨荪(沪剧)

沈云陔(楚剧)

尚和玉(京剧)

尚小云(京剧)

林秀甫(桂剧)

金开芳(评剧)

周慕莲(川剧)

夏青(评剧)

姜妙香(京剧)

荀慧生(京剧)

黄晶(评剧)

郝寿臣(京剧)

段二苗(晋剧)

秦友梅(京剧)

高百岁(京剧)

马德成(京剧)

许少康(邕剧)

喜彩莲(评剧)

郭兰英(晋剧)

章炳炎(楚剧)

陈鹤峰(京剧)

张德成(川剧)

乔国瑞(晋剧)

曾三多(粤剧)

傅心一(汉剧)

贾培之(川剧)

刘奎官(京剧)

萧长华(京剧)

韩世昌(昆曲)

罗元德(湘剧)

曲剧《新事新办》乐队

沪剧《罗汉钱》乐队

评剧《小女婿》乐队

刘如曾(华东戏曲研究院越剧实验剧团音乐指挥)

徐菊华(京剧《雁荡山》编导)

李紫贵(京剧《白蛇传》导演)

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美术设计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