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天保

来自戏曲百科

吴天保(1903年~1967年)男,字贤华,湖北汉阳人,湖北汉剧生行演员。曾任武汉市汉剧团团长,武汉汉剧院副院长。

他的演唱高亢激越,风格严谨。创立新腔,自成一家,形成吴派。

代表剧目有《辕门斩子》《文昭关》《打鼓骂曹》《未央宫》《哭祖庙》《斩经堂》等。

他演的《哭祖庙》曾摄制成影片,辑入汉剧影片集锦《留住汉宫春》。

个人经历

1903年,吴天保出生于汉阳索河镇;幼时随父卖豆腐为生,13岁进入天字科班学艺,改艺名为“小天保”。

1929年,余洪元组建大汉班赴沪演出时,大胆提拔吴天保代替了老牌三生钱文奎。年轻气盛,生龙活虎般的吴天保在上海主演了《荥阳城》《刀劈三关》《四郎探母》《辕门斩子》《文昭关》《清河桥》《盘河桥》《哭祖庙》《打金枝》《困曹府》《打鼓骂曹》《捉放曹》《伍申会》《斩黄袍》《斩李广》《焚绵山》《法门寺》《二进宫》《男绑子》等所有当家生角剧目。

由沪回汉后,吴天保被“乐园”“美成”等数家戏院聘请,红极一时。随后,又受邀入川,以《渡阴平》《哭祖庙》二剧轰动山城重庆。由川返汉,长乐戏院老板大肆宣传,摆长队,放鞭炮,挂跨街大横幅,上书“热烈欢迎汉剧大王吴天保由川返汉演出”,接着又在“长乐”上演连台机关布景的本戏《薛仁贵征东》,连演数月,场场客满。吴天保的名气渐渐取代了“汉剧泰斗”余洪元。

抗战时期,汉剧艺人宣传抗日,保卫大武汉,他身体力行率先在长乐演出由洪琛导演的抗日名剧《放下你的鞭子》。武汉沦陷,傅心一任总队长,他任总主任,在郭沫若、田汉等戏剧界领导人的组织下,组成了十个“汉剧流动宣传队”,并亲自带领“宣传一队”,历尽艰辛,赴沙市,走宜昌,上四川,进重庆,冒着敌机的频频轰炸,常年演出于重庆、北碚、合川等嘉陵江一带。吴天保主演的激励民族抗日爱国的剧目有《江汉渔歌》《平倭传》《文天祥》《巾帼英雄》以及大量反映抗日斗争的时装戏,如《上海血战录》《汪精卫卖国求荣》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积极投入戏曲改革活动,演出过《还我台湾》(扮郑成功)等新编历史戏和现代戏。

1961年9月,武汉电影制片厂将《哭祖庙》与《磬河桥》作为吴天保的代表剧目,摄进戏曲艺术片《留住汉宫春》。

1962年1月,为庆祝武汉汉剧院成立,董必武赠诗有句云:“尊重吴陈派,宏宣江汉声。”年近花甲的吴天保在汉口清芬剧场示范演出了《哭祖庙》。

1967年去世。

获奖记录

1952年11月14日,吴天保荣获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演员奖状奖

戏曲演出

  • 以上部分内容自动生成,如有错误欢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