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君秋
张君秋 | |
---|---|
京剧演员张君秋 | |
京剧演员 | |
籍贯 | 江苏丹徒 |
出生 | 1920年10月14日 北京 |
逝世 | 1997年5月27日 | (76岁)
获奖记录、师徒关系 |
张君秋,男,京剧旦角演员。1920年生于北京,卒于1997年,原名滕家鸣,字玉隐,祖籍江苏丹徒。京剧表演艺术家,“四小名旦”之一,旦角张派创始人。
师从李凌枫,后拜王瑶卿和“四大名旦”为师,在艺术上博采众长、勇于创新,经长期舞台实践,形成“张派”,代表剧目有《望江亭》《状元媒》《诗文会》等。弟子有杨淑蕊、薛亚萍、张萍、王蓉蓉、赵秀君等。
个人经历
张君秋自幼家贫,随母张秀琴在各地客串演出,后经李多奎介绍,14岁拜李凌枫为师,专攻青衣。
1935年,与雷喜福合作在北京吉祥戏院首次登台,以优越的嗓音条件和娴熟的演唱技巧赢得了观众的好评,以一出《女起解》唱红。
1936年,北京《立言报》举行公开投票选举,推选“四大童伶”,张君秋与李世芳、毛世来、宋德珠被选中(后世称“四小名旦”)。报界评价其“扮相,如窈窕淑女,似梅;唱功,有一条好喉咙,似尚;腔调,婉转多音,似程;做工,稳重大方,似荀”。他的嗓音“娇、媚、脆、水”,甜润清新,高低随意,舒展自如。梅派的华丽,尚派的刚劲,程派的轻柔,荀派的婉约都被他很好的融合在自己的表演艺术风格之中。之后,他拜王瑶卿为师,并得梅兰芳、尚小云 、阎岚秋、朱桂芳等指导。
1942年自组谦和社挑班。
1956年,张君秋的北京市京剧三团和马连良京剧团及谭富英、裘盛戎的北京京剧二团合并,组成了阵容强大的北京京剧团。
1962年在文化部主持下,张君秋与武生名家高盛麟“走马换将”交流演出,红遍大江南北,轰动全国,一直被传为梨园佳话。
文革中,张君秋备受迫害。文革后复出,把主要精力放在京剧教学方面,广收海内外弟子。
张君秋晚年接受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委托,担任《中国京剧音配像精粹》的艺术总顾问,到他逝世为止,共完成京剧音配像120部,为保留传统剧目,再现老艺术家舞台形象做出了巨大贡献。
艺术风格
艺术上,张君秋学习前人不拘形似,追求神似。他的唱腔,兼容梅、尚、程、荀之腔,结合自己嗓音明亮、甜润、高中低音运用自如的优越条件,另辟蹊径。经过他的润色修饰,其唱腔有一种刚健清新的美感,形成他独特的艺术风格。他在《状元媒》中饰柴郡主、《望江亭》中饰谭记儿、《赵氏孤儿》中饰庄姬、《西厢记》中饰崔莺莺、《秦香莲》中饰秦香莲,这些角色的唱腔,均成为张派的艺术精品。他的新唱腔,不离京剧风格,不落俗套,他的艺术风格,在于自然率真。他创造的张派艺术影响深远,有“十旦九张”之说。
他在唱法上,晚年减少了高音区的行腔,在中音区增加了跌宕、险峭的旋律,节奏也趋向自由和自如,充分显示了张君秋驾驭声、腔的功力。他的念白继承了王(瑶卿)的刚、脆爽,并发展了梅派的甜、柔、传神、动听,尤以京白为最有特色。因张派形成于张君秋的中年时期,故不以武功、身段为主要表演手段。
张派艺术自70年代后期风靡一时,多为中青年女演员所刻意模仿,门徒甚众,几与梅、程诸派声势相抵。但张派唱腔虽定型较晚,却是经近半个世纪的广收博采,撷取精英,反复凝练而成,演唱需深厚的艺术功力,从艺未久者往往就其唱段摹其皮毛,而缺乏对其实质的深刻理解,故极易使唱腔飘忽无定,因而失去张派固有的凝重与沉着的特点,不无买椟还珠的遗憾。
京剧张派
他的扮相雍容华贵,嗓音宽亮甜润。他的演唱吸收了其他行当及曲艺、歌曲的精华,并以王(瑶卿)派的唱腔为基础,糅合梅(兰芳)、尚(小云)两派的唱腔,兼收黄桂秋、程砚秋等诸家之长,加以充分的、个性化的发展,创造出大量新腔,形成了“张派”。
张派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唱、念两个方面。张君秋嗓音条件极好,甜脆、润、圆,音域宽广,高低自如,功底深厚。他的唱腔,早中期刚健清新,柔俏多姿,晚期更由醇美中显示出华丽、舒展。他尤其注意通过唱腔来刻画人物,表达感情,不同人物的唱腔各具性格,如:同为皇族成员,遭遇不同,《状元媒》中柴郡主端庄活泼,绝不同与《赵氏孤儿》中的庄姬之庄严凝重;同属大家闺秀,环境各异,《诗文会》中车静芳的飒爽流丽又有别与《西厢记》中崔莺莺的婉顺典雅。在同一剧中,他根据人物心情、地位的变化做出不同的设计,如《望江亭》中的谭记儿,前部凄婉而后部流畅,等等,均能体现张派因人设计唱腔的特点。板式方面较前人有较大的突破,如对二六板、南梆子等传统板式的重新组合,在散板中带有浓重的吟诵色彩的创造等,都使唱腔新颖、优美。
张派特有的剧目多出现于60年代前后,如《怜香伴》《望江亭》《西厢记》《状元媒》《诗文会》《珍妃》《秋瑾传》等,均富个人特色。另有一批具张派风格的传统剧目(包括整理、加工的传统剧目),如《秦香莲》《赵氏孤儿》《祭塔》《苏武牧羊》《龙凤呈祥》《二堂舍子》《春秋配》《四郎探母》《玉堂春》等,则多成熟于50年代。
演出剧目
京剧《甘露寺》张君秋饰孙尚香、京剧《望江亭》张君秋饰谭记儿、京剧《六月雪》张君秋饰窦娥、京剧《二进宫》张君秋饰李艳妃、京剧《状元媒》张君秋饰柴郡主、京剧《贵妃醉酒》张君秋饰杨贵妃、京剧《女起解》 张君秋饰苏三、京剧《打渔杀家》张君秋饰萧桂英、京剧《秦香莲》张君秋饰秦香莲、京剧《春秋配》张君秋饰姜秋莲。
张君秋著有《张君秋戏剧散论》行世。
人物关系
他的弟子主要有:王婉华、薛亚萍、杨秋玲、吴吟秋、季小兰、王蓉蓉、赵秀君等,刘秀荣、李维康、杨淑蕊、关静兰等也向他学艺。他女儿张学敏更得其真传。
徒弟:侯胜梅、关静兰、夏美珍、宋玉珍、张学敏、张晓虹、张萍(京剧演员)、李淑兰、李玉芙、杨淑蕊、杨秋玲、林桂兰、王婉华、王小军、王蓉蓉、翟萍、董翠娜、蔡英莲、薛亚萍、赵秀君、陈瑛、雷英(京剧演员)、鲁霞
获奖记录
1952年11月14日,张君秋荣获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演员二等奖。
1989年10月12日,张君秋荣获第一届中国金唱片奖。
戏曲演出
1957年01月02日,日北京京剧团在北京长安大戏院演出京剧《龙凤呈祥》,马连良、谭富英、裘盛戎、李多奎、马富禄、马长礼、周和桐、张福昆、陆洪瑞、董德林、李四广、朱金琴、黄元庆、茹富华、金振明、刘永利参与演出。(详情)
1952年10月12日,北京长安大戏院演出京剧《甘露寺》,马连良、杨宝森、萧长华、李万春、高维廉、刘连荣、景荣庆参与演出。(详情)
1937年06月10日,扶风社在上海黄金大戏院演出京剧《薛平贵与王宝钏》,马连良、赵培鑫、叶盛兰、芙蓉草、马富禄、刘连荣、李洪福、马盛龙、马春樵、韩金奎参与演出。(详情)
1937年06月08日,扶风社在上海黄金大戏院演出京剧《龙凤呈祥》,马连良、叶盛兰、马富禄、刘连荣参与演出。(详情)
1937年06月05日,扶风社在上海黄金大戏院演出京剧《一捧雪》,马连良参与演出。(详情)
1937年06月02日,扶风社在上海黄金大戏院演出京剧《南天门》,马连良参与演出。(详情)
1937年05月30日,扶风社在上海黄金大戏院演出京剧《一捧雪》,马连良参与演出。(详情)
1937年05月29日,扶风社在上海黄金大戏院演出京剧《龙凤呈祥》,马连良、叶盛兰、芙蓉草、马富禄、刘连荣、李洪福参与演出。(详情)
1937年05月20日,扶风社在上海黄金大戏院演出京剧《胭脂宝褶》京剧《仕林祭塔》,马连良、叶盛兰、马富禄、芙蓉草、刘连荣参与演出。(详情)
- 以上部分内容自动生成,如有错误欢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