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多奎

来自戏曲百科

李多奎(1898年11月19日~1974年7月25日)男,原名玉奎、万选,字子青,北京人,生于河北河间。

幼年在庆寿合班学梆子老生。后入三乐科班学京剧老生。变声期间曾改学操琴。嗓音恢复后拜罗福山为师,改演老旦,曾得到龚云甫指教。龚云甫离开舞台后,他请龚的琴师张廷庭操琴伴奏,从而受益,演技大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加入北京京剧院,与马连良、谭富英、张君秋、裘盛戎等人长期合作,参加一些重要剧目的演出,是继他们演出《遇皇后》《打龙袍》后的绝唱,盛传不衰。


9岁进庆寿合班学艺,11岁登台唱梆子老生,12岁进三乐科班学京剧老生,17岁由于变声,从陆彦庭学胡琴。到26岁后嗓音日渐洪亮,常由陆操琴调练嗓音,为龚云甫所见,改学老旦。28岁拜罗福山,并拜谢宝云、龚云甫为师。李多奎兼取三家之长,结合自己的条件注意韵味,古朴大方,苍秀挺拔,韵味醇厚,创立了老旦新腔,世称“李派”。他的演唱重于用气之功,他常说“气为音之本,无气无声。”他对于演唱中的换、偷、提、喷、吞、吐、收、放各种用气之法安排的精细到家。他在演唱中无论是急促的快板,还是长拖腔的慢板,都能唱的气足神通,保持声音的圆润悦耳,他还十分注意声韵的变化和感情的表达结合。

李多奎1929年随程砚秋到上海演出,一出《钓金龟》轰动申城,震动浦江两岸。后又与高庆奎、金少山等合作,经常演出于京沪各地,他擅演的剧目有《遇后龙袍》《太君辞朝》《行路哭灵》等。

解放后参加北京京剧团,1961年与裘盛戎合作整理演出了《赤桑镇》再次引起轰动,成为老旦、铜锤戏的代表作品。李多奎在多年的演出实践中又总结出了“亮”中加“柔”,“脆”中掺“润”,这样一种老旦唱腔技法,把剧中人物不同环境下的感情变化表达的细致入微,极富听觉欣赏之美感。演出实践中,观众听起来亮、脆、宽、窄、润、柔、甜、沙兼而有之,力求展现京剧老旦演唱技巧的音乐完美性,李多奎也在这方面投入了很大的精力,获得了良好的艺术效果,成为龚云甫之后我国京剧艺术界影响最大、最深远的老旦名家,也是京剧表演艺术队伍中一位承前启后、精益求精的艺术大师。

李多奎除精心创作演出一批优秀京剧剧目之外,还培养了大批的艺术后人,如李盛泉、李金泉、王玉敏、李鸣岩、王梦云、王晓临等等。


在纪念徽班进京二百周年振兴京剧观摩研讨大会开幕式上,北京梨园界耆宿及后起之秀,同台演出了传统剧目《龙凤呈祥》,生、旦、净、五珠联璧合,极一时之盛。就青年演员而论,其中最佳者莫过于扮演吴国太的王树芳,她不仅扮相俊秀,而且唱、念、做诸工,均有已故著名老旦首座李多奎之风范。

《龙凤呈祥》素来是李多奎所擅演的剧目之一,当年多次在大合作戏中与梅兰芳、马连良、谭富英、杨小楼同台演出。他(饰吴国太)与梅兰芳(饰孙尚香)二人引吭高歌,余音绕梁,迄今犹在耳边回荡。

李多奎原名李万选,字子清,河北省河间人。4岁时随父(梆子班鼓师,绰号“矬人李五”)进京,8岁时进庆寿和科班,拜贾志臣为师,工老生。翌年登台,因其嗓音甜润洪亮,11岁时便演唱《战太平》中华云、《定军山》中黄忠等主要角色,每场戏可挣八十吊铜钱,从而享受去戏园乘骡轿车的待遇。14岁时因倒仓而辍演,遂再拜庆幅庭改习胡琴,操琴之余,从不忘吊嗓练唱,以图东山再起。十年后嗓音复原,一次吊嗓时,前辈老师发现他嗓音中带有老旦的雌音,认定他有演老旦的天赋,从此他就又拜“同光十三绝中”之一的郝兰田之高足罗福山为师,改学老旦。

李多奎于1921年(23岁)正式演唱老旦。因其与龚云甫乃咫尺之邻,故经常前去求教,并请龚之琴师陆彦廷(时有“老旦琴师第一名手”之称)为其操琴。经数年之勤学苦练,得龚氏全部佳腔之三味,为其以后的艺术生涯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李多奎以老旦应工搭班演出不久,一次在前门外中和戏院演唱《钓金龟》,他以清晰的吐字,有力的喷口,洪亮的嗓音,流畅的行腔,博得满堂喝彩,并赢得诸多内行的赞许。1926年,上海大舞台到京邀角,28岁的李多奎应邀去沪与金少山合作演出《打龙袍》,二人嗓音皆高亮浑厚,唱腔挺拔如江河一泻千里,观众席上,掌声雷动,时有双绝之称。翌年,李又随梅兰芳赴沪演出,声名益发显赫。

从李宝珍到李昕,李门已成为四世的梨园世家。在这四世中,以李多奎的成就最大,他不仅是闻名遐迩的京剧艺术大师,而且自成一派,被誉为老旦泰斗。其余几代虽不如李多奎成就大,但也算得上是京剧艺术中的佼佼者,他们均在自己的艺术天地里颇有造诣。

李宝珍慧眼识才

李宝珍生于1864年,系河北省河间人。他少年时代进入河北梆子戏班,成为一名鼓师。

1902年,李宝珍携全家进北京,成为庆寿和京剧戏班的一名鼓师。经过多年的艺术浸淫,李宝珍对京剧艺术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不仅是一名技艺绝佳的鼓师,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具有一双慧眼。正是由于他慧眼识才,才使得李多奎和张君秋成为京剧艺术大家。

李宝珍的次子李多奎自14岁时开始倒仓。十年磨一剑,他的嗓音达到了高、宽、亮、脆的境界,令人可喜的是,他还具有老旦的雌音。一天,李宝珍在听儿子吊嗓子,当时李多奎唱的是老生。李宝珍眯着双眼打着节拍在倾听。突然,李宝珍双眼一睁,脸上露出一种难得的笑容。他有点动情地说"儿啊!你十年倒仓,终见功力。我听你嗓音中有一种雌音,我看你改唱老旦如何?"李多奎精神为之一振,当场唱了几句老旦的唱腔。李宝珍听后眉开颜笑,说道:"好!唱得好!"一向从不轻易赞扬儿子的李宝珍对儿子夸奖起来。自此后,中国京剧界少了一位普通的老生,多了一位红遍神州的老旦。

李宝珍一家曾长期与张君秋一家住邻居。张君秋的母亲是李宝珍的干闺女。张君秋在少年时代,家中生活困顿,每当张君秋感到手头拮据时,张君秋的母亲便说:"君秋,别着急,等你爷爷回来,咱就有大洋花了。"张君秋的少年时代基本上是在李家度过的。一天,李宝珍比画着张君秋的脸蛋,说道:"小子,看你这小脸蛋,贴上片子,唱个旦角多美哦!"我看你改成旦角挺好!"在这之前,张君秋一直唱老生。改旦角后,果然风采照人,顾盼生姿。俊秀的脸蛋,优美的身段,加上一副好嗓子,使张君秋迅速走红。最终自成一派,成一大家。当时,李家出资让张君秋拜著名旦角李凌风为师,连进剧场,都用李多奎的包月车接送。张君秋在回忆这段往事时感慨万千,他曾动情地说,是李宝珍爷爷的一双慧眼,改变了我的一生。

李宝珍夫妇有两男两女,长女许配北京中和大戏院经理梁华庭。长子李万和曾是梆子戏班老生,艺名葫芦红,颇有艺术造诣。二女儿李万波嫁给一名中医,不幸早年丧夫,一生守寡。但她带回的两箱银元为戏班和弟弟的事业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次子李万选,字子青,艺名多奎。

老旦泰斗李多奎

1898年古历十月初六,李多奎诞生。1902年,4岁的李多奎随父李宝珍进北京定居。他8岁进庆寿和科班,排为多字辈,师承贾志臣学老生,同科有名丑贾多才,旦角艾多芬,丑角王多寿等。李多奎9岁便登台演出,12岁唱大轴戏。显示了不俗的艺术功力。

李多奎14岁那年开始倒仓,变声改习月琴,他一面学拉琴,一面吊嗓子。这一练就是10年光景。李宝珍对儿子要求十分严厉,李多奎练得很苦。那时,每天凌晨四五点钟,李多奎便起床去北京天桥四面钟喊嗓子。一天,李多奎的哥哥牵着一头小毛驴,李多奎手提一盏小马灯,腰里别着一把京胡,在快到天桥时,碰到一位警察。这位警察发现李多奎行踪有些可疑就大声叫道:"你来这里干啥?""喊嗓子呀!"李多奎从容地从腰间的布袋里拔出京胡,警察一看果然不是什么武器。遂说道"你看看现在几点钟?"李多奎掏出怀表一看,才凌晨两点五十分,自己来得太早了。

历经十年磨练,李多奎的嗓子十分出色,由于有雌音,李宝珍便让儿子由唱老生改为唱老旦,拜罗福山为师。罗福山与名老旦龚云甫同是"同光十三绝"中郝兰田的高足。那时李家与龚云甫住邻居,李多奎时常去请教龚云甫,深得龚氏真传。

李多奎改唱老旦后,果然不同凡响。他在《钓金龟》一剧中一举成名,红透北京城。那时北京的街头巷尾,经常听到有人哼唱"叫张义我的儿……"可以想象李多奎当时的影响有多大。

1926年,李多奎跟随金少山去上海。两人联抉演唱不仅红透上海滩,也红遍了祖国的大 江南北、长城内外,成为闻名遐迩的梨园红星之一。

李多奎为人坦诚爽快,豪气干云,名声极佳。1950年,他放弃了丰厚的收入,加入了北京太平京剧社。和谭富英、裘盛戎等名家开始进行长期合作。1952年,他参加赴朝慰问团,在历时4个月的时间里,他时常冒着战火硝烟和生命危险为战士演出。1956年,北京京剧二团与由马连良领衔的京剧团合并,成立了北京京剧团。形成了马、谭、张、裘四大头牌和二老(李多奎、马富禄)为主演的强大阵容。此时的北京京剧团可谓是名角荟萃,人才济济。李多奎先后与裘盛戎、马连良等合演了《甘露寺》《海瑞罢官》等。并与裘盛戎排演了《赤桑镇》,全部是自己创腔。

李多奎对弟子关心爱护,谆谆教诲,一丝不苟。他总是亲自操琴,逐字逐句地教学,使弟子们受益匪浅。名师出高徒,桃李满天下,遍布海内外。李盛泉、李鸣岩、李金泉、刘少泉、李多芬、朱正琴等20余人是他弟子中的佼佼者。

1962年,李多奎在给弟子王晓临说戏时又犯了高血压病,住进了北京宣武区医院,自此后结束了自己的舞台生涯。1963年冬天,他随团去长春拍电影《秦香莲》,由于剧本改动很大,李多奎便重新设计唱腔。历经三个余月,电影拍浚,李多奎算是告别了50多年的粉墨生涯。1974年7月25日,李多奎与世长辞,享年76岁。他人虽故去,其独创的李派艺术仍在梨园熠熠生辉。

李多奎、曹砚芬于1926年3月24日结为伉倾。曹砚芬是著名评书演员曹秉懿之女。夫妇俩共生育3子2女。长女李维茵酷爱老旦艺术,嗓音酷似父亲。但由于父亲不许女儿置身梨园,只能成为她的业余爱好。长子李宗华工小生行当,颇有建树。次子李世麟师承著名画家王雪涛,系中国画家协会会员,著名画家。次女李世英系中国戏曲学校毕业,现为中国京剧院琴师。三子因患癫痫病,于10岁那年夭折。

茹派传人李宗华

李多奎的长子李宗华,1938年生,自小患有咳嗽和哮喘的毛病,打针吃药也不见效。为此,李多奎不让儿子学戏。但李宗华自小喜爱京剧艺术。父亲不让学,他便偷偷地去喊嗓子,未曾想经过一段时间的喊嗓子之后,李宗华的疾患居然不治而愈。自此后,李多奎才允许儿子学戏。李宗华未能继承父亲习老且,而是工小生。

1952年,李宗华从师于朱少云、陈盛泰。1954年,他正式拜茹富华为师。以茹富华为代表的小生流派与叶盛兰为代表的叶派均是小生派系中的翘楚。行家称茹中有叶,叶中有茹。茹派以做工规范、方正见长,对于小生行当中的六生(官生、雉生、穷生、武小生、扇子生、娃娃生)的表演程式要求严格,区分明显。尤其是对唱念中的上口字、半口字、尖团字极为讲究。李宗华深得茹派真传。

1956年,李宗华进入荀慧生京剧团。曾主演《群英会》的周瑜,《奇双会》中的赵宠,《临江会》中的周瑜,《石秀探庄》中的石秀。后来,他先后辗转内蒙、辽宁、湖南、河北等地的京剧团工作。1964年,传统戏停演后,李宗华改作导演。他在湖南湘潭市京剧团任团长时,排了不少现代剧目,如《铁流战士》《苗岭风雷》《针锋相对》等等,在当地颇受欢迎。他在担任河北廊坊地区京剧团团长时,编排了全部的《岳飞传》,在当地演出后引起轰动。

1982年,李宗华应山东省戏曲学校校长尚长麟所邀,来到山东戏校任教。李宗华执教有方,其弟子遍及全省,不少已成为当地剧团挑大梁的人物。

张派翘楚翟萍

李宗华的妻子翟萍,1961年出生,现在是山东京剧院挑大梁的人物之一。翟萍出生在沂蒙山区的郯城县,1976年她考入临沂艺校,主学京剧。1980年,翟萍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被分配到临沂京剧团。翟萍凭借自己的实力,很快成为团里的尖子。她先后主演了《佘赛花》《断桥》《穆柯寨》等剧目,显示了自己的艺术才华。1984年,山东省戏曲学校从全省各地招收了一批青年尖子演员,翟萍有幸成为其中一员,专工青衣。1986年,她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迈进了济南市京剧团的大门,很快又成为该团的骨干演员。

1987年4月,李宗华的母亲曹砚芬带上儿子和儿媳,来到张君秋的家中,那天张君秋刚刚起床,见到舅母一行到来,赶紧热情让座。曹砚芬笑着对张君秋说"君秋,我给你带来一个徒弟,你看够不够格?"张君秋上下打量了翟萍一眼。说道"身材相貌没得说。"在听翟萍唱了一个段子后,张君秋脸上洋溢着兴奋之色,"是个好苗子,这个徒弟我收下了!"这年张君秋已是67岁了,身体状况并不理想,本来不打算收徒弟了。但眼前这个弟子他不能不收。一是翟萍的自身素质特别优秀;二是两家这种特殊关系。自此后,张君秋对翟萍言传身教,孜孜不倦。翟萍有时回济南演出的录音带,送给张君秋听,张君秋在认真听后,便当场指出不足之处,并亲自演唱,进行纠正。张君秋十分喜爱勤奋好学、聪颖可爱的翟萍,在历时三年的时光,他将自己平生所学倾力传授给这位"关门弟子",使得翟萍的技艺获得神速的进步。

1995年,翟萍被借到山东省京剧院,排练现代京剧《石龙湾》,她主演剧中年轻的寡妇彩螺。

1999年6月,在纪念王懿荣发现甲骨文100周年的演出中,翟萍在《雄风祭酒》一剧中扮演了王懿荣的夫人谢氏。 翟萍多次在省、市的戏曲大赛上获奖,其中1997年荣获了山东省青年戏曲演员电视大赛金奖第一名。

叶派高足李昕

李宗华的长子李昕,1963年8月出生,他自幼随父亲习学武小生,后拜储金鹏为师,1986年山东戏曲学校毕业。李昕扮相俊秀英武,唱腔宏亮刚脆,动作潇洒大方。他对音韵吐字十分讲究,颇具小生雅韵。19岁那年。李昕便与有"小张君秋"之誉的薛亚平联袂演出,在《望江亭》《凤还巢》《状元媒》等剧中担任角色。1986年,李听主演过《罗成叫关》,将罗成的英武、洒脱和傲气表现得淋漓尽致,赢得观众的青睐。他多次在省内大赛中获奖。

1992年,李听参加了全国青年京剧团新剧目汇演。他主演《临江会》,唱念做打颇见功力。唱得清亮,念得清晰,真嗓假嗓交换自如,将一个风流倜傥,雄姿英发的周瑜演得十分传神,荣获表演奖。

在纪念徽班进京200周年的演出活动中,李昕与香港京剧名家邓宛霞合演《大英烈传》。

1996年,李昕进入战友京剧团,拜著名京剧艺术家叶少兰为师,得名师指点,李昕的艺术底蕴更加厚实。天资聪颖加上悉,向老师求教,使他深得叶派神韵。

1998年,李昕与京剧名家王玉兰在北京长安大剧院联袂演出《碧波金鳞》100余场,场场爆满。他在剧中饰演的小生张珍,风流洒脱,光彩照人。 李宗华的次子李柯,1966年出生,毕业于河北省戏曲学校,工京剧丑行小花脸,毕业后分配在邯郸市京剧团,现已进入影视界。

戏曲唱片

戏曲唱片

戏曲演出

1957年01月02日,日北京京剧团北京长安大戏院演出京剧龙凤呈祥》,张君秋马连良谭富英裘盛戎马富禄马长礼周和桐张福昆陆洪瑞董德林李四广朱金琴黄元庆茹富华金振明刘永利参与演出。详情

  • 以上部分内容自动生成,如有错误欢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