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玉珍
此页面的内容及资料需要整理,整理后部分内容可能会删除。 |
宋玉珍,籍贯天津市河东区,1948年生,中国戏曲家协会会员。河北省京剧艺术研究院国家一级演员,1967年毕业于河北省戏曲学校,同年分配至河北省京剧团工作。1984年拜京剧大师张君秋先生为师,并问艺于何順信张似云先生,1995年荣获全国“宝中宝杯”中老年戏曲大赛一等奖。出版有《宋玉珍唱腔》(河北音像出版社)《京剧名段宋玉珍》(北京市青少年音像出版社版社)。
宋玉珍,女,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京剧艺术大师张君秋先生入室弟子,河北省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曾获得1987年全国中青年电视大赛三等奖,1988年第二届河北省戏剧节二等奖,1995年全国中老年宝中宝杯一等奖。
1948年春天,宋玉珍出生于海河两岸的天津市,海河水哺育了她的成长,使她天生有一副难得的铁嗓钢喉,和出众的表演才能。慧眼识才的伯乐把这位有艺术表演天才的小姑娘引进了戏曲艺术的殿堂。小玉珍怀着异常兴奋的心情踏入了河北省戏曲学校,为实现多年梦想准备。由于宋玉珍的条件太好了,即有小嗓又有大嗓,(在未变声的情况下)大嗓更为突出,所以领导分配她学老旦。这对小玉珍来说是一个心灵中的重大打击,为此小玉珍不知偷偷地流过多少眼泪,这是为什么呢?这还要从她童年心灵中埋下的那棵理想的种子说起——
在她每天上学的路上,经过一个名叫东升的照相馆,橱窗中摆着很多美丽而吸引人的照片,其中有一张挂在右上角的旦角戏装照片,一张是挂在左下角的中年男子的便装照片,吸引着小玉珍那双水灵灵的大眼睛。每次路过时,她都要停下脚步凝神瞩望,经打听后知道这就是京剧四小名旦之一的张君秋先生,从此京剧、张君秋这两个名字永远刻在小玉珍的心中,她立志长大了要学京剧、学张君秋,京剧太美了!张君秋太漂亮了!为了这一理想,小玉珍不顾老父亲和家里人的极力反对,毅然离开天津奔向保定的河北省戏曲学校这座戏曲艺术摇篮寻梦!
宋玉珍虽然不情愿学了老旦,但她明白,虽说隔行如隔山,但京剧的程式表演理念是相通的,所以她努力学,刻苦练,从崭露头角到老旦第一名,成为学校的尖子生。但是要学张君秋之心一直没死,只是等待机遇的来临,所以在“文化大革命”中别的同学都在打打杀杀,她却在偷听张先生的《望江亭》,学习“样板戏”中所有的旦角唱腔,并反复练习,练就一条娇柔俏丽、宽厚清纯、宏亮甜美的嗓音。功夫不负有心人,机遇终于降临了!当时“样板戏”特别注重形象,玉珍身材细高,又长着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嗓子也就不在话下了,工宣队立即拍板,由宋玉珍学演《龙江颂》中的江水英。从此,玉珍终于回到了她盼望已久的旦角(青衣)的行列了!
传统戏开放后,她凭着一股不信邪的犟劲,除日常的勤学苦练外,利用节假日寻师访友。她深知要想学好张派必须打好梅派底子,首先向梅派老先生孟广亨学习梅派剧目,然后向张似云老师学习张派剧目。经过了几年的艺术实践后,在1984年的盛夏季节,宋玉珍带着自己演出的《望江亭》、《状元媒》等戏的实况录音,自费进京拜师寻梦,经过面试和薛亚萍师姐的推荐,终于在7月28日在其姑姐刘长瑜的陪同下来到张君秋先生家中,举行了简朴的拜师仪式,向张先生鞠了三个躬,照了拜师像。张先生欣然收下了这个毛遂自荐的学生,了却了她多年的夙愿。但她深知,虽然拜了师,今后的艺术道路任重道远!
在学张派的道路上得到了张君秋先生的指点,更得到了何顺信老师的倾囊教授,为她打下了坚实的唱工基础。在1983年——1998年十几年中,她应邀到河北邯郸京剧团、河南信阳京剧团、湖北沙市京剧团、新疆乌鲁木齐京剧团做领衔主演,随本团去东北三省以及天津等地演出,均受好评。演出剧目:《望江亭》、《状元媒》、《秦香莲》、《四郎探母》、《大、探、二》、《玉堂春》、《龙凤呈祥》、《赵氏孤儿》、《春秋配》以及《金玉奴》、《勘玉钏》等戏。
天津戏迷观众赠送锦旗:“张派神韵”;沈阳戏迷观众赠送锦旗:“腔调优美音韵佳,舞台艺术显才华”;河南戏迷观众赠送锦旗:“艺术精湛、青年楷模”;固始党校老校长赞诗一首:“托古借虚假以真,剧情融会更精神。唱谐丝竹音清晰,做作媚姿戏引伸。感至悲伤垂泪眼,兴逢欢乐启朱唇。舞台方寸悬明镜,艺苑花枝可比伦”;新疆观众赠送锦旗:“热爱艺术生涯女,奉献舞台夜明珠”。
在京剧处于低谷、剧院很少演出的情况下,她独辟蹊径,勇于创新,利用自己一专多能的优势,创编了京剧不同行当(生、旦、净)的一角四唱,京、评、梆、豫不同剧种的一人多唱,上山下乡,到部队、到学校、到抗洪第一线去参加各种类型的演出。1996年在我省抗洪抢险慰问演出团里,宋玉珍是年龄最大的一位女演员,那时她正闹更年期,强烈的反映使她浑身乏力、头痛难耐,脸和双腿都浮肿了,可她仍在烈日当头、酷热如蒸的南北大堤上来回穿梭地演唱。听说还有战士在水面上巡逻没有看到演出,领导当时想派两个歌手去唱两首歌就行了,可宋玉珍听说船上有两位河南藉战士,他们的家乡也在闹水灾,想听家乡戏以解思乡之情,便一无返顾地踏上了救生船,在无伴奏的情况下为这些战士们唱了河南梆子《花木兰》的选段,激动得两位小战士眼含热泪紧握着宋玉珍的双手连声说:“谢谢!谢谢宋老师!”
1998年全国人民抗洪救灾中,宋玉珍有幸参加北京的赈灾义演活动。她利用《海港》中方海珍的“毛泽东思想东风传送”,经过一夜间的苦思冥想,填进了歌颂抗洪英雄们的唱词内容,《抗洪战歌》,奔赴北京参加演出,演出效果极佳。
全国各省及中央电视台播放过她演出的节目。2001年随中央文化部华韵民俗艺术团去台湾演出,她集京、梆、豫以及美声、民族唱法融一身的演出,得到台湾同胞的高度赞赏,被誉为大陆多才多艺的唱家!
一位优秀的艺术家,为了一个梦想、一个理想苦苦追求了一生,她执着坚定地走自己的路,默默奉献,还辛勤培育优秀的接班人——刘铮,当代男旦新星;业余票友谢忠,荣获第三届十大名票,王瑞雪获十佳名票,王秀英获省一等奖。
1998年,宋玉珍自筹资金,由河北音像出版社出版《宋玉珍唱腔专辑》,并在纪念恩师张君秋先生逝世一周年的日子,以义卖磁带的形式,资助了8位失学儿童,使他们重返校园。玉珍感言:“自己小的时候也曾为交不起学费险些辍学,而今天能为社会做点贡献,也算了却自己的心愿吧!”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在2005年10月份“纪念张君秋先生诞辰85周年”的演出活动中,宋玉珍母子共同参加纪念演出活动,她的儿子刘铮深得好评。2005年10月30日,宋玉珍在北京长安大戏院以一段《秦香莲》的表演,赢得了在场观众的一片掌声,将四十余年的积淀终于迸发出来!观众无不感叹,河北真是太有人才了!目前,宋玉珍还在继续精心教授刘铮,使他的艺术更成熟,会的戏更多。同时,她坚持到老舍茶馆、湖广会馆等票房为戏迷演唱,并指导票友提高演唱水平。还抽时间到电视剧客串一把,《天下第一丑》、《男人四十跑出租》、《前门楼子九丈九》、《和你在一起》、《戏迷张大妈》、《长椅情缘》……总之,宋玉珍虽然年近花甲,但她的童心未泯,仍继续为振兴京剧默默的奋斗着。
师徒关系
师父:张君秋
同门:侯胜梅、关静兰、夏美珍、宋玉珍、张学敏、张晓虹、张萍(京剧演员)、李淑兰、李玉芙、杨淑蕊、杨秋玲、林桂兰、王婉华、王小军、王蓉蓉、翟萍、董翠娜、蔡英莲、薛亚萍、赵秀君、陈瑛、雷英(京剧演员)、鲁霞
徒弟:
戏曲演出
2015年12月27日,北京长安大戏院演出,薛亚萍、王蓉蓉、张学敏、张晓虹、关静兰、董翠娜、张萍、陈瑛、翟萍、侯胜梅、赵秀君、王润菁、姜亦珊、万晓慧、赵群、李红梅、张笠媛、王奕謌、张婷、张蕾蕾、赵芳媛、刘铮、王晶、张其婷、王燕、刘梦姣、蔡筱滢、董雪萍、付爽、刘栋、徐敏、田琳、张学玲、卢山、张学浩、张学江、张新、张学沄、卢思、张羽、陈欣萍、丁一鸣、范雅静、郭珈怡、京京、陶萍、王睿、王茜、王曦、吴芳芳、张倩、张瑞珍、支志花参与演出。(详情)
- 以上部分内容自动生成,如有错误欢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