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瑞娟

来自戏曲百科
越剧演员范瑞娟

范瑞娟(1924年1月6日-2017年2月17日),女,别名范竹山,生于浙江省嵊县黄泽镇。上海越剧艺术传习所(上海越剧院)表演艺术家,工小生。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曾任上海市人民代表和政协委员。享受国务院有突出贡献专家的政府特殊津贴。

在50多年的舞台生涯中,扮演了100多个角色。表演上稳健大方,质朴无华,具有男性气质的阳刚之美。擅演正直、敦厚、英武一类人物。唱腔在继承男班[正调腔]的基础上,吸收了京剧马连良、高庆奎等名家的唱腔音调和润腔处理,形成音调宽厚响亮、咬字坚实稳重,行腔迂回流畅的特点,被称“范派”。

1952年,在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上,与傅全香、袁雪芬等合演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获演员一等奖。1953年与袁雪芬合作主演的《梁山伯与祝英台》,拍摄成我国第一部大型彩色戏曲影片,1956年获文化部颁发的“1949~1955优秀影片奖”荣誉奖。1953年冬,与袁雪芬等演出了《西厢记》,饰张珙,参加1954年华东区戏曲会演,获演员一等奖。

个人经历

1935年4月18日,入龙凤舞台科班学戏,由黄炳文师傅启蒙,工小生。翌年春,随班到绍兴、宁波、沈家门、诸暨等地演出。

1938年春节前,随姚水娟、邢竹琴等所在的越升舞台到上海演出。

1941年夏初,在汇泉楼演出时,因竺素娥生病,她毛遂自荐救场成功,由此当上了头肩。

20世纪40年代初,分别和邢竹琴、支兰芳、金香琴搭班。

1943年下半年至1944年夏,与傅全香第一次合作,班底是“四季春”。

1944年8月至1947年1月,与袁雪芬合作,投入了“新越剧”的改革。

1945年1月29日,范瑞娟与袁雪芬在九星大戏院首次合演《梁祝哀史》。在演出《山伯临终》时,她与琴师周宝才合作,在传统“六字调”的基础上,吸收京剧“反二簧”,首创了越剧“弦下调”。

1946年5月在《祥林嫂》剧中扮演牛少爷。

1947年袁雪芬因病暂离舞台,她邀傅全香第二次联袂,将剧团改名为东山越艺社。1947年7月29日,范瑞娟参与“越剧十姐妹”签订联合义演合约一起参加了联合义演《山河恋》。

1948年,袁雪芬主演的《祥林嫂》首次被搬上银幕时,她在该剧中一饰两角,扮演牛少爷和祥林。1948年秋,与袁雪芬合作演出于大上海戏院,演出了田汉编剧的《珊瑚引》等剧目。

1949年春,与傅全香重组东山越艺社。是年7月进了上海市军管会文艺处举办的地方戏剧研究班学习。结业后,先后主演了《李闯王》、《梁祝哀史》、《万户更新》等戏。

1950年率团进京,演出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祝福》。

1951年8月1日,加入华东越剧实验剧团任副团长,兼任上海越剧工会主席。参与组织越剧界抗美援朝捐献“越剧号”飞机的义演工作。1951年被选为全国青联委员、全国政协特邀代表。

1952年,在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上,与傅全香、袁雪芬等合演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获演员一等奖。

1953年与袁雪芬合作主演的《梁山伯与祝英台》,拍摄成我国第一部大型彩色戏曲影片,1956年获文化部颁发的“1949-1955优秀影片奖”荣誉奖。

1953年冬,与袁雪芬等演出了《西厢记》,饰张珙,参加1954年华东区戏曲会演,获演员一等奖。

1954年夏,在捷克斯洛伐克参加第八届国际电影节期间,奉周总理电召赴日内瓦会见了世界电影艺术大师卓别林。

1955年赴民主德国、苏联演出《梁山伯与祝英台》、《打金枝》。

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60年,随上海越剧院一团调京成立北京越剧团。次年北京越剧团撤销,仍回归上海越剧院。排演了《忠王李秀成》、《绣襦记》等剧目。

文化大革命后,重排《孔雀东南飞》、《李娃传》,并数次赴港献演。

1988年赴美国芝加哥贝尔实验室讲学。

1989年随出访团去美国演出《梁山伯与祝英台》、《李娃传》。同年获中国唱片总公司颁发的首届“金唱片奖”。

1990年1月与吕瑞英、张桂凤等参加中国民族艺术代表团,携带《打金枝》等节目赴联邦德国、法国、比利时、卢森堡、荷兰等国演出。

1991年,上海电视台为其杰作的片断拍摄成3集电视片《范瑞娟表演艺术》。

1993年,在上海电视台摄制的电视片《沈园绝唱》中扮演陆游一角。

2008年2月,被文化部授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越剧代表性传承人”称号。

2008年5月23日,范瑞娟参与四川汶川地震“上海越剧界联合赈灾义演”专场。

2017年2月17日,范瑞娟在上海逝世,享年93岁。

以下内容自动生成,如有错误欢迎反馈

1941年7月29日~30日,中国救济妇孺总会筹募捐款委员会主办嵊新女子越剧团劝募大会,在黄金大戏院举行,日夜共演4场。剧目有《御笔楼》《采桂别桂》《楼台会》《杨贵妃》《恒娘》《林慧娘》《贩马记》《碧玉簪》《红玉公》《貂蝉》《拾玉镯》《女钦差》《书房会》《宝莲灯》《马寡妇开店》等。参与主演的有屠杏花王杏花小白玉梅邢月芳商芳臣筱丹桂贾灵凤袁雪芬马樟花徐玉兰赵瑞花竺素娥邢竹琴范瑞娟尹桂芳竺水招姚水娟李艳芳等演员。

1944年5月11日,上海越剧联谊会假皇后大戏院,举办全沪越剧联合大会串,义演3天。有傅全香范瑞娟的《送凤冠》;李艳芳邢竹琴的《十八相送》;筱丹桂贾灵凤的《人心》;尹桂芳竺水招的《陈琳与寇珠》;姚水娟王水花的《拾玉镯》;王杏花竺素娥的《贩马记》;施银花屠杏花的《化缘认妻》;余彩琴张桂莲陆锦花戚雅仙徐天红吴小楼的《明末遗恨》。

1944年9月28日,袁雪芬范瑞娟合作,在九星大戏院登台,使用雪声剧团之名,首演《雁南归》。

1945年1月29日,袁雪芬范瑞娟在九星大戏院演出《梁祝哀史》,并与编导一起对剧目作了重新整理。演出期间,范瑞娟与琴师周宝财合作,创造了〔弦下腔〕。

1947年07月29日,越剧界一批著名演员在上海四马路大西洋西菜社聚会,为联合义演签订合约。在上面签名的有尹桂芳徐玉兰竺水招筱丹桂袁雪芬张桂凤吴小楼傅全香徐天红范瑞娟(次序按合约原件排列)。这十位演员人称“十姐妹”。

1948年9月18日,袁雪芬范瑞娟主演的越剧影片《祥林嫂》在国际、大上海等5家影院上映。

1948年9月18日,袁雪芬范瑞娟二度合作,恢复“雪声剧团”,在大上海电影院演出由田汉编剧的《珊瑚引》。该剧演出全部用民乐伴奏,引起沪上兄弟剧种的重视。

1949年7月7日,剧影工作者协会越剧组袁雪芬范瑞娟徐玉兰吴小楼竺水招等七委员议定,由雪声、东山、玉兰,云华等大剧团分三班参加庆祝胜利演出。联合排演了《解放之歌》《向狐狸虎狼冲击》《曲江词》等三部独幕剧,在各戏院上演。

1950年6月30日,上海影剧工会越剧分会在中国大戏院举行成立大会,选举范瑞娟为主席、徐玉兰为副主席。

1951年8月1日,东山越艺社范瑞娟傅全香为首的大部分成员,加入华东戏曲研究院越剧实验剧团

1955年6月19日~9月10日,由上海越剧院组成的中国越剧团,赴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和苏联访问演出,团长许广平,副团长张东川,秘书长王志成,副秘书长胡野檎,主要艺术人员有袁雪芬范瑞娟傅全香徐玉兰张桂凤吕瑞英金采风吴琛刘如曾顾振遐苏石风幸熙等。7月2日起,在柏林、德累斯顿等地演出《西厢记》和《梁山伯与祝英台》,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总理格罗提渥观看了《西厢记》的演出,并上台接见演职员。7月24日,为驻德苏军演出了《打金枝》《拾玉镯》《楼台会》等剧目。

1956年10月19日,上海越剧院一团袁雪芬范瑞娟吴小楼金艳芳张桂凤等主演的《祥林嫂》,在大众剧场公演。此次演出本按鲁迅原著的精神,作了重新改编。

1957年2月~6月5日,上海越剧院一团携带《劈山救母》《窦娥冤》《打金枝》《九斤姑娘》《盘夫》《送花楼会》等剧目,赴南京、济南、长春、哈尔滨、鞍山、沈阳、天津等7个城市巡回演出,主要演员有范瑞娟傅全香张桂凤吕瑞英吴小楼陆锦花陈少春金艳芳等。

1957年4月,越剧艺术影片《梁山伯与祝英台》获文化部颁发的1949~1955优秀影片奖,袁雪芬范瑞娟获荣誉奖。

1958年6月15日~9月初,上海越剧院一团携带《梅花魂》《打金枝》《穆桂英》等剧,赴福建前线慰问演出,历时80天。主要演员有袁雪芬范瑞娟吴小楼吕瑞英等。

1959年7月14日,由上海越剧院领导人胡野檎吴琛带队,范瑞娟傅全香张桂凤吴小楼吕瑞英陈少春史济华朱东韵等演员,去四川学习川剧艺术,共学习了《李亚仙》等4出大戏,及《评雪辨踪》等25出小戏、折子戏和40余套基本功,历时46天。

1960年4月20日,以范瑞娟傅全香陆锦花吴小楼为主要演员的上海越剧院一团,调赴北京,于5月7日,改建成北京越剧团。翌年1月18日,调回上海,仍属上海越剧院原编制。

1964年7月15日,上海越剧院一团瑞金剧场上演《不准出生的人》,由吴兆芬平梅芳改编,章琴导演,范瑞娟金采风丁赛君金艳芳主演。该剧连演5个多月。

1977年1月8日起,上海越剧团集体创作排演了大型组剧《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公演,袁雪芬范瑞娟傅全香徐玉兰张桂凤等老演员,重新登台演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上海电视台进行了录音录像。

1977年10月1日,上海越剧团根据杨开慧烈士事迹创排的《忠魂曲》,在中国剧场试验演出。由薛允璜薛宝根张森兴编剧,黄沙张森兴导演,主要演员有王文娟范瑞娟傅全香徐玉兰张国华杨同时丁沙生李秉衡等。

1979年2月,上海越剧院建立两个演出团:一团为男女合演团,主要演员有吕瑞英金采风刘觉史济华张国华等;二团为女子越剧团,主要演员有徐玉兰王文娟范瑞娟傅全香徐天红陆锦花等。

1979年9月17日,上海电视台拍摄“越剧十姐妹”电视新闻记录片,袁雪芬尹桂芳范瑞娟傅全香徐玉兰张桂凤徐天红吴小楼参加拍摄。

1979年10月2日~6日,上海越剧院在上海市体育馆举办5场“越剧演唱会”。袁雪芬范瑞娟傅全香徐玉兰王文娟张桂凤徐天红吴小楼等老演员参加演出,场场满座。

1979年12月15日,上海越剧院在文化广场演出“越剧集锦”,节目有袁雪芬徐玉兰主演的《送凤冠》;王文娟丁赛君吴小楼主演的《书房会》;傅全香陆锦花主演的《行路》;金美芳谢秀娟主演的《书馆》;范瑞娟陈琦等主演的《回十八》和《楼台会》。

1980年10月26日,上海越剧院南薇编剧、朱铿导演,范瑞娟傅全香主演的《孔雀东南飞》,演出于北京影剧院。

1980年11月17日~12月12日,上海越剧院以“上海越剧团”名称,赴香港作商业性演出,团长方行、副团长吴琛。剧目有《孔雀东南飞》《西园记》《盘夫索夫》等,主要演员有范瑞娟傅全香徐玉兰王文娟金采风陆锦花徐天红等,演出24场,观众41 016人次。

1982年2月1日,上海越剧院为招待日中文化交流协会代表团,在人民大舞台作专场演出,剧目有曹银娣董觉君的《拾玉镯》;金采风陆锦花的《盘夫》;徐玉兰王文娟的《西园记》第三场;范瑞娟张桂凤吕瑞英的《打金枝》。

1982年7月26日,上海越剧院袁雪芬院长率领范瑞娟傅全香徐玉兰张桂凤吕瑞英金采风等80余人,赴上港六区(南站码头),慰问战高温的码头工人。

1983年3月13日~4月3日,上海越剧院以上海越剧团名义,赴香港作商业性演出,剧目有《李娃传》《春香传》《凄凉辽宫月》及《三盖衣》《归宁》等部分折子戏。团长袁雪芬、副团长张成之,主要演员有范瑞娟傅全香徐玉兰王文娟张桂凤吕瑞英金采风等。演出16场,观众2.32万人次。

1983年12月25日~1984年1月21日,上海越剧院袁雪芬院长率领下,偕同范瑞娟傅全香徐玉兰王文娟张桂凤陈琦张月芳等主要演员,赴浙江嵊县作“回娘家探亲演出”。剧目有《李娃传》《春香传》《瑞云》3台大戏和《打金枝》《葬花》《试玉》等1台小戏。在嵊县剧院共演出了36场,观众达4.7万余人次,四川、福建、江西、湖南、湖北、安徽等地的兄弟剧团,也派员前往观摩。

1984年4月27日,“著名越剧演员和越剧迷联欢演唱会”在沪西工人文化宫举行。参加联欢会的有全国和市的劳动模范、新长征突击手以及先进生产者。袁雪芬尹桂芳范瑞娟傅全香徐玉兰王文娟张桂凤徐天红吴小楼戚雅仙和中年演员陈琦朱东韵孟莉英杨文蔚等参加。

1984年6月3日,上海越剧院副院长张成之率领范瑞娟傅全香徐玉兰王文娟张桂凤等主要演员,赴淮安演出,剧目有《打金枝》《情探·阳告》《西园记》选场。

1985年8月20日,上海电视台摄制越剧电视连续剧《梁山伯与祝英台》(5集)两套。一套由范瑞娟傅全香张桂凤主演,一套由章瑞虹陈颖金宏主演。

1986年10月中旬,全国中青年越剧演员广播大奖赛发奖大会,及越剧博物馆奠基典礼,在浙江嵊县举行。上海的赵志刚钱惠丽杨文蔚周雅琴,获优秀演员奖;胡敏华王志萍沈于兰肖雅金静张月芳,获演唱奖。吕瑞英尹桂芳范瑞娟傅全香张桂凤等,参加了发奖大会和奠基典礼。

1986年11月15日,上海越剧院范瑞娟傅全香陈琦张丽琳沈于兰等,参加上海戏剧家协会组织的综合演出队,赴江西省德兴铜矿进行慰问演出。

1987年9月20日,上海市越剧爱好者协会在静安区体育馆成立。越剧界袁雪芬范瑞娟傅全香徐玉兰王文娟戚雅仙等,市文化局领导以及本市越剧爱好者近千人,出席成立大会。浙江越剧院、南京市越剧团派代表参加祝贺。袁雪芬任名誉会长,纪广山任会长。会上,越剧演员与业余爱好者联合演出了文艺节目。

1988年5月28日~6月20日,上海越剧院应卜啸龙邀请赴香港演出。袁雪芬任艺术指导,吕瑞英任团长,杨金福纪乃咸任副团长,主要演员有范瑞娟傅全香吕瑞英金采风张桂凤赵志刚等。剧目有《劈山救母》《花中君子》《状元打更》《汉文皇后》《西厢记》《玉镯记》等6台大戏和2台小戏。

1989年2月6日~10日,上海越剧院“六代同堂迎春晚会”,先后在人民大舞台、南市影剧院演出。参加演出的有老艺术家袁雪芬范瑞娟傅全香徐玉兰张桂凤吴小楼吕瑞英金采风;中年演员史济华陈琦曹银娣沈于兰张国华胡佩娣汪秀月张月芳王金萍;青年演员赵志刚钱惠丽单仰萍王志萍胡敏华陈颖许杰章瑞虹方亚芬张咏梅裴燕钱丽亚章海灵董慧敏等。节目有《红楼梦》《西厢记》《梁山伯与祝英台》《十一郎》《追鱼》等优秀剧目片断。

1989年5月7日~6月23日,上海越剧院组成访美演出团,袁雪芬任艺术总指导兼团长,徐乃光任副团长,一行27人赴美国纽约丕士大学、林肯艺术中心、新都戏院、旧金山金都戏院演出。剧目有大戏《梁山伯与祝英台》和5台小戏。主要演员有范瑞娟傅全香金采风陈琦沈于兰张国华和特邀的毕春芳张小巧胡佩娣等。随同演出的还有童双春、王双庆的独脚戏。共演出17场。

1989年11月2日,上海越剧院与上海电视台联合摄制的两套3集越剧电视连续剧《李娃传》开机。一套由老演员范瑞娟傅全香张桂凤主演;一套由中青年演员章瑞虹陈颖王金萍主演,许诺导演。

1990年3月14日~16日,袁雪芬范瑞娟傅全香王文娟和戏剧界其他著名演员36人,向全市同行倡议为十一届亚运会举行义演。范瑞娟傅全香徐玉兰王文娟张桂凤吴小楼吕瑞英金采风周宝奎陈琦张国华曹银娣孟莉英汪秀月等演员,在人民大舞台参加“戏曲精英大型演唱会”。上海越剧院红楼剧团在美琪大戏院演出一场《罗山遗恨》,三团在大众剧场演出一场《血染深宫》。

1990年10月18日~20日,“越乡文化节”暨越剧博物馆开馆典礼在嵊县举行。上海越剧界人士袁雪芬范瑞娟傅全香徐玉兰张桂凤吴小楼金采风周宝奎王杏花小白玉梅尹桂芳戚雅仙毕春芳张云霞徐进陈鹏苏石风顾振遐卫震华薛允璜等应邀与会。18日,上海越剧界老中青演员在嵊县剧院进行祝贺演出,剧目有章瑞虹陈颖的《李娃传·剔目》,方亚芬裴燕的《西厢记·琴心》,钱惠丽王志萍的《皇帝与村姑·狱中》,章海灵的《莲花女传奇》选场,张桂凤的独角戏《石二佬》,金采风史济华的《祥林嫂·成亲》,赵志刚胡敏华的《何文秀·哭牌算命》,毕春芳张小巧的《珍珠塔·后见姑》。

1991年8月6日起,上海越剧界袁雪芬范瑞娟傅全香徐玉兰王文娟张桂凤毕春芳张云霞吕瑞英金采风张小巧韩婷婷沈于兰等老中青演员,赴新沪钢铁厂、上海制皂厂、飞达羽绒厂等单位,向在战高温第一线的工人们作慰问演出。

1991年8月18日,“灾区在我心中——上海赈灾千人义演”在上海体育馆举行,上海越剧界袁雪芬尹桂芳范瑞娟傅全香徐玉兰张桂凤徐天红吴小楼王文娟毕春芳吕瑞英金采风史济华赵志刚等34位演员,登台参加表演。

1993年10月29日,上海越剧院红楼剧团赴香港,参加香港文化艺术基金会、香港联谊机构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红楼梦文化艺术展”,团长肖炎,副团长徐抗生尤伯鑫。带去剧目有《红楼梦》《西厢记》《孟丽君》《紫玉钗》《孔雀东南飞》《真假驸马》《皇帝与村姑》等7台大戏。主要演员有钱惠丽方亚芬陈颖章瑞虹等。随行有特邀艺术指导范瑞娟傅全香徐玉兰王文娟金采风等。

1994年2月2日,宝钢高雅艺术奖励基金首次颁奖,袁雪芬范瑞娟傅全香徐玉兰王文娟获特别荣誉奖;钱惠丽方亚芬获宝钢高雅艺术奖。

1994年9月22日,上海越剧院钱惠丽单仰萍方亚芬章瑞虹等青年演员,在杭州参加“ ’94中国小百花越剧节”开幕式文艺晚会演出。尹桂芳范瑞娟傅全香吴小楼戚雅仙毕春芳张云霞吕瑞英金采风等老一辈越剧演员也应邀与会。袁雪芬去信祝贺。

1996年9月16日,浙江省嵊州市举行庆祝越剧诞生90周年活动。袁雪芬范瑞娟王文娟戚雅仙毕春芳张云霞赵志刚胡越等上海越剧界人士前往庆贺。

1997年6月18日,由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和上海电视台共同举办的“中华儿女携手迎回归—— ’97沪港越剧义演”,在逸夫舞台举行。义演的全部收入将用于兴建中华女子学院的“回归楼”。参加演出的节目有:大联唱《紫金花开香万里》和《盘夫》《送凤冠》《书房会》《赠塔》等折子戏。参加演员有:范瑞娟傅全香徐玉兰王文娟张桂凤戚雅仙毕春芳张云霞金采风周宝奎曹银娣钱惠丽方亚芬陈颖等,以及赵小蝶、张子珠、萧红等香港票友。

1997年6月30日~7月4日,上海越剧院庆祝香港回归,在逸夫舞台举办了“情系回归越剧专场”。剧目有《岭南风云录》选场和新创作的《盼归》《争票》《家祭》《骨肉情深》《花好月圆》等小戏。参加演出的有袁雪芬范瑞娟傅全香徐玉兰王文娟张桂凤金采风赵志刚史济华张国华许杰钱惠丽方亚芬陈颖章瑞虹等。艺术指导袁雪芬,艺术总监胡越

主要作品

演出剧目

1988年和1997年,上海电视台拍摄了展示范派艺术的电视片《范瑞娟表演艺术》和《余音袅袅绕梁来》各3集。代表作有《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梁山伯、《孔雀东南飞》中的焦仲卿、《李娃传》中的郑元和、《打金枝》中的郭暧、《祥林嫂》中的贺老六。

出版书籍

出版的书籍有:1983年2月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的《范瑞娟唱腔选集》、1989年11月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范瑞娟表演艺术》、1999年8月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的《范瑞娟——越剧艺术影集》、2003年12月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的《范瑞娟唱腔选集》。

获奖记录

1952年11月14日,范瑞娟荣获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演员一等奖

1989年10月12日,范瑞娟荣获第一届中国金唱片奖

戏曲视频

戏曲演出

1980年10月26日,上海越剧院上海美琪大戏院演出,傅全香金艳芳董觉君参与演出。详情

1948年09月18日,雪声剧团大上海影剧院演出,袁雪芬参与演出。详情

1946年09月09日,雪声剧团明星大戏院演出,袁雪芬张桂凤参与演出。详情

1946年02月23日,雪声剧团明星大戏院演出,袁雪芬参与演出。详情

1944年11月06日,雪声剧团上海九星大戏院演出,袁雪芬应菊芬参与演出。详情

  • 以上部分内容自动生成,如有错误欢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