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声剧团

来自戏曲百科

雪声剧团,民国33年(1944年)9月,在九星大戏院演出时定名,主要成员都是袁雪芬进行越剧改革以来的合作者。该团的活动分为3个时期:一为民国33年(1944年)9月至民国36年(1947年)1月,演出于九星、明星大戏院。由袁雪芬、范瑞娟领衔,主要演员还有老生徐天红、吴小楼、张桂凤,小生陆锦花、丁赛君,旦角应菊芬、戚雅仙、张云霞等。剧务部中有编导南薇、韩义、吕仲、成容、陈鹏,舞美设计幸熙,音乐设计刘如曾,技导郑传鉴,舞台监督萧章,宣传陈文珍(陈疏莲),琴师周宝财。该团在越剧界率先建立正规的编导制,由剧务部掌握剧目选择权和整个演出活动,剧场老板除按合同拆帐外不得干涉艺术事务。剧团宣言“戏剧是社会和人生的反映,换言之,戏剧是社会的镜子,”坚持每二至四星期推出一出新戏,演老戏也要经过整理。这时期,在20个月中演出27个剧目,影响较大的有《新梁祝哀史》、《绝代艳后》、《忠魂鹃血》、《梅花魂》、《梁红玉》、《洛神》、《凄凉辽宫月》等。社会反响最强烈的是民国35年(1946年)演出的《祥林嫂》,开创把鲁迅名著搬上戏曲舞台的先例,受到进步文艺界和新闻界的重视。同年9月,周恩来到上海,曾去剧场看了该团演出的《凄凉辽宫月》,接着对中共地下组织如何领导越剧和其他地方戏作了重要指示。该团富有创新精神,重视艺术质量,倾向进步。曾参加中共地下组织领导的“反对艺员登记”、追悼闻一多和李公朴、鲁迅逝世十周年纪念等活动。民国36年(1947年)1月,因袁雪芬生病离开舞台,该团暂告解散,主要成员加上傅全香改组为“东山越艺社”继续演出。第二时期为民国37年(1948年)9月至12月,演于大上海电影院。主要艺术人员基本上与前一时期相同,演出剧目4个:《珊瑚引》、《月下老人》、《金枝玉叶》和《梁祝哀史》。其中《珊瑚引》系田汉专为该团创作,借古讽今,抨击四大家族的腐朽统治。此剧在乐队方面也进行了重大革新,引起轰动。演出此剧同时,由启明公司拍摄、以雪声剧团名义组成创作演出班子的影片《祥林嫂》,亦在上海4家影院公映。三为民国38年(1949年)1月至1950年3月,演于九星大戏院。袁雪芬另组班子,演员有魏凤娟、张茵、陈金莲、高剑琳、筱水招、茅胜奎、金艳芳、胡少鹏等,编导有韩义、钟泯、成容、冼群、李之华等,剧务部开始由中共地下党员刘厚生主持。在民国38年(1949年)5月,上海解放前的4个月中演出4个剧目:《万里长城》、《李师师》、《凤求凰》、《白娘子》,都有反暴政、反封建的现实针对性。民国38年(1949年)4月,迁兰心大戏院演出。年底拍摄16毫米彩色影片《相思树》。1950年4月,大部分人员参加国营华东越剧实验剧团,雪声剧团遂告结束。

戏曲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