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锦花
陆锦花 | |
---|---|
![]() 越剧演员陆锦花 | |
越剧演员 | |
别名 | 柯纹祺、柯秀珍 |
籍贯 | 福建 |
出生 | 1927年2月25日 上海 |
逝世 | 2018年1月10日 美国 | (90岁)
行当 | 生行、穷生、巾生 |
流派 | 陆派 |
科班院校 | 四季班 |
工作团体 | 少壮越剧团、华东戏曲研究院越剧实验剧团 |
获奖记录、师徒关系 |
陆锦花(1927年2月25日~2018年1月10日)其唱腔是在马樟花“四工调”的基础上丰富提高的,特点是音色明亮纯净,行腔舒展松弛,吐字清晰入耳,自具特色,被称为“陆派”。
13岁进越剧四季班学艺,改用母姓为陆,拜男班演员张福奎为师。四季班解散后,到金门大戏院唱三肩小生。1942年进袁雪芬领衔的大来剧场唱二肩小生,因身材瘦小,多演童生戏。1946年与邢竹琴合作演出。1947年秋与王文娟合作,成立少壮越剧团任团长,演于皇后大戏院。演过《礼拜天》《天伦之乐》《金蝉记》《女伶受辱记》等不少时装戏。之后曾与张茵、许金彩、张云霞、筱月英等搭档。1949年7月,参加上海市军管会文艺处举办的第一届地方戏剧研究班学习。1954年,参加华东戏曲研究院越剧实验剧团。同年在华东区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中,扮演《盘夫索夫》中的曾荣,获表演二等奖。
代表作有《珍珠塔》中的方卿、《彩楼记》中的吕蒙正、《情探》中的王魁、《盘夫》中的曾荣等。傅全香和她主演的《情探》,在1958年由江南电影制片厂摄制成黑白电影。40年代,大中华、百代、百歌等唱片公司灌制发行了有其演唱的《一缕麻》《孝女心》《香妃》《黑暗天堂》《礼拜六》《义》等剧唱片多张。解放后,中国唱片社灌制发行了有其演唱的《盘夫》《情探》《劈山救母》等剧唱片多张。
个人经历
13岁进越剧四季班学艺,改用母姓为陆,拜男班演员张福奎为师。四季班解散后,到金门大戏院唱三肩小生。
1942年,进袁雪芬领衔的大来剧场唱二肩小生,因身材瘦小,多演童生戏。
1946年与邢竹琴合作演出。
1947年秋,与王文娟合作,成立少壮越剧团,任团长,演于皇后大戏院。演过《礼拜天》《天伦之乐》《金蝉记》《女伶受辱记》等不少时装戏。之后曾与张茵、许金彩、张云霞、筱月英等搭档。
1949年7月,参加上海市军管会文艺处举办的第一届地方戏剧研究班学习。
1954年,参加华东戏曲研究院越剧实验剧团。同年在华东区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中,扮演《盘夫索夫》中的曾荣,获表演二等奖。
▶ 以下内容自动生成,如有错误欢迎反馈
1942年10月28日,袁雪芬在大来剧场重新登台,演出《古庙冤魂》,开始越剧改革。合作者有演员张桂莲、王银凤、张桂凤、陆锦花、梅月楼、沈月凤等,首次成立的“剧务部”中的编导、舞美人员有于吟、韩义、蓝明、白涛等,后又增加了南薇、吕仲、徐进等。此剧幕外戏尚用幕表,幕内戏则全部用完整的剧本。
1947年08月16日,以陆锦花为首的少壮剧团成立于上海皇后大戏院,头肩旦是王文娟,主要演员还有周瑶姬、陈金莲、屠笑飞等。首演时装戏《礼拜六》。
1954年02月,陆锦花加入华东越剧实验剧团一团。
1958年4月20日,由上海越剧院傅全香、陆锦花主演,黄祖模导演的越剧艺术影片《情探》,在江南电影制片厂开拍。
1980年1月1日~4日,上海越剧院在市体育馆进行迎新年演唱会,剧目有金美芳、谢秀娟的《书馆》;陈琦的《回十八》;王文娟、丁赛君、吴小楼的《书房会》;傅全香、陆锦花的《情探》片断;袁雪芬、徐玉兰、周宝奎、徐天红、徐慧琴等的《送凤冠》。
演出剧目
代表作有《珍珠塔》中方卿、《彩楼记》中吕蒙正、《情探》中王魁、《盘夫》中曾荣等。傅全香和她主演的《情探》,在1958年由江南电影制片厂摄制成黑白电影。40年代,大中华、百代、百歌等唱片公司灌制发行了有其演唱的《一缕麻》《孝女心》《香妃》《黑暗天堂》《礼拜六》《义》等剧唱片多张。建国后,中国唱片社灌制发行了有其演唱的《盘夫》《情探》《劈山救母》等剧唱片多张。
师徒关系
师父:张福奎
同门:
戏曲演出
- 以上部分内容自动生成,如有错误欢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