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银花
施银花(1910年-1984年),女,越剧旦角。嵊县中南乡(今嵊州苍岩镇)施家岙村人。
1923年,进女科班从艺,工旦,唱、做俱佳。1925年,与琴师合作首创适合女演员的“四工腔”,人称“施腔”,在相当长的时间成为越剧主腔。1938年,到上海演出,挂牌“第一舞台”,与赵瑞花、王杏花合称越剧“三花”,为三花之魁,被誉为“花衫鼻祖”。因长期与屠杏花合作,配合默契,人称“银杏并蒂”。1949年去台湾。灌有《方玉娘祭塔》、《盘夫》、《二度梅》、《游庵认母》等唱片。
代表作品《方玉娘》、《十美图》、《双金花》、《二度梅》。
个人经历
1923年,入第一副女子绍兴文戏科班习小旦。学艺刻苦专心,得师傅金荣水悉心教学,脱颖而出,成为科班头牌。
1924年1月,科班携带了刚教会的《双珠凤》、《玉连环》、《龙凤锁》、《四香缘》、《后双金花》5出大戏到上海演出,首演于闸北升平歌舞台。其后回到嵊县、绍兴、杭州、嘉兴一带演出。在演出时又学唱绍兴大班,学会了《宝莲灯》、《百花台》、《二度梅》等戏和[流水]、[二凡]、[三五七]等板式。
1925年在嘉兴演出时,在琴师王春荣的帮助下,吸取京剧[西皮]的音调和过门,改胡琴1—5定弦的[正调]为6—3定弦的[四工调],开创了女子越剧一代新腔。通过演出,她又创建了各种“起调”(亦称“叫头”、“讨调”),有一般起调、哀伤起调、哭泣起调等,以表达不同人物的感情,富有韵味和感染力。[四工调]的创造是越剧音乐发展的里程碑,促进了女子越剧的大发展。
1927年2月,她与屠杏花、王湘芝领衔演出于上海神仙世界。
1928年,结婚后离开舞台。30年代初期复出,以客师身份搭班,演出于宁波、绍兴一带。
1931年7月,在宁波上演新编戏《少女出世》,向京剧学习,开创了女子越剧最先在台上使用布景装置。后被誉为“越剧泰斗”、“越剧皇后”,并冠为“三花”(施银花、赵瑞花、王杏花)之魁。
1937年6月,与屠杏花作为四季春班客师,演出于上海通商剧场。
1938年6月,以她和屠杏花为首组成“第一舞台”,开始了被誉为“银杏并蒂”的合作局面达3年之久。先后演出于通商、皇后、天香等戏院,自1938年10月始,聘编导编演了新戏《潇湘秋雨夜》、《情海恨图》、《冰娘惨死》、《小孤孀》、《痴心女》、《真假嫦娥》、《孝女寻父》、《杀妻救母》、《僵尸招亲》等。
1939年7月,在大中华戏院首次演出了从申曲移演的《雷雨》,饰演繁漪,开女子越剧表演时装戏之先河。此时中国越剧发展史上真正的“越剧十姐妹”结拜亦形成,她们是:施银花、屠杏花、钱秀灵、马秋霞、周宝奎、支兰芳、余彩琴、马亦琴、袁瑞丰、筱金桂。
1940年10月,又演出了时装戏《黄慧如和陆根荣》,饰演黄慧如。还演过清装戏《杨乃武与小白菜》。
1941年9月与尹桂芳配对演出于同乐戏院。12月19日起,同由老生改演小生的徐玉兰合作演于老闸戏院,直至次年3月5日。之后,离开上海在宁波一带演出。
1950年初夏,随丈夫王金宝去台湾。她一心想把家乡戏花开宝岛,参加凯歌越剧团为客师,演出《碧玉簪》、《梁祝》、《沉香扇》等戏达四五年,赢得声誉。后患乳腺癌去世。
▶ 以下内容自动生成,如有错误欢迎反馈
1927年2月5日,由施银花、屠杏花等组成的女班第二次来沪,演出于神仙世界游乐场。演出剧目有《龙凤锁》《文武香球》《十美图》(5本)《赵五娘》等。演出至4月4日止。
1937年6月3日,以袁雪芬、钱妙花、傅全香为首的"四季春班",由浙江宁波再来上海,演出于泥城桥通商旅社。聘请施银花、屠杏花、马秋霞为客师。
1938年9月3日,通商越剧场上演由施银花、屠杏花主演的新戏《花木兰代父从军》,并在《新闻报》广告中声称:"此剧申地越班从未演过,本场特请平剧名角导演,文武俱全,银杏合演拿手好戏。"9月12日至14日,姚水娟在天香大戏院也演出该剧,剧名亦是《花木兰代父从军》(由樊迪民编剧),并在公演前一天(9月11日),英文《大陆报》在"本地表演栏"发表评论文章,将花木兰比做欧洲十字军时期的圣女贞德,同时发表姚水娟扮演花木兰的戎装剧照。
1939年02月13日,上海难民救济协会与绍兴旅沪同乡会,在黄金大戏院联合举行女子越剧大会串义演,筹募捐款。姚水娟、竺素娥、施银花、商芳臣、筱丹桂、马樟花、袁雪芬等参加演出。
1939年7月22日,施银花、屠杏花领衔的“第一舞台”,在大中华剧场演出根据曹禺同名话剧改编的《雷雨》(自申曲移植),开女子越剧演时装戏之先。
1940年8月1日~2日,绍兴七县旅沪同乡会,假座卡尔登大戏院,举行“劝募绍属平粜捐”女子越剧八班大会串。剧目为《沉香扇》《梁祝哀史》《盘夫索夫》《碧玉簪》,主要演员有:施银花、屠杏华、小白玉梅、姚水娟、商芳臣、李艳芳、筱丹桂、马樟花、袁雪芬、傅全香、贾灵凤等。
1941年1月3日,中国救济妇孺总会募捐运动在新新电台举办“全市女子越剧大会串”,施银花、屠杏花、姚水娟、竺素娥、筱丹桂、马樟花、袁雪芬、尹桂芳、竺水招、徐玉兰、商芳臣、李艳芳、邢竹琴等38位演员,参加播音演唱。
1941年1月21日,“全沪越国红星十班大会串”在浙东大戏院进行。日夜场演出折子戏,有尹桂芳、竺水招的《借红灯》,施银花、钱秀灵的《方玉娘哭塔》,竺素娥、邢竹琴的《盘夫》,王水花、王明珠的《曾贵嫖嫂》,姚水娟、李艳芳的《楼台会》,尹树春、陈素娥的《化缘认妻》,马樟花、傅全香的《书房会》,商芳臣、林黛英的《大堂会》,小白玉梅、邢月芳的《十八相送》,筱丹桂、张湘卿的《倪凤扇茶》。是日,姚水娟演毕步出戏院,突遭歹徒投掷粪汁。
1941年1月22日~23日,嵊新女子越剧团劝募故乡灾款游艺大会,联合在大来、天香、卡德、民乐、永乐、南洋、同乐、浙东、万国等戏院演出的越剧团,假座更新舞台举行九班大会串。剧目有《碧玉簪》《孟丽君》《沉香扇》等。马樟花、李艳芳、王水花、毛佩卿扮演王玉林,施银花、筱丹桂、竺水招、邢竹琴、林黛英扮演李秀英,小白玉梅、姚水娟、王明珠、袁雪芬扮演孟丽君,竺素娥、张湘卿、尹桂芳、屠杏花扮演皇甫少华,小白玉梅、姚水娟分饰蔡兰英,屠杏花、竺素娥、张湘卿、尹桂芳分饰徐文秀。
1941年9月7日,施银花到同乐剧场领衔演出,主要演员有尹桂芳、竺水招等。
1941年12月19日,徐玉兰改演小生,在老闸大戏院与施银花合作演出。首演剧目《盘夫索夫》。
1942年6月,施银花、徐玉兰离开上海,赴宁波演于天然舞台。
1944年5月11日,上海越剧联谊会假皇后大戏院,举办全沪越剧联合大会串,义演3天。有傅全香、范瑞娟的《送凤冠》;李艳芳、邢竹琴的《十八相送》;筱丹桂、贾灵凤的《人心》;尹桂芳、竺水招的《陈琳与寇珠》;姚水娟、王水花的《拾玉镯》;王杏花、竺素娥的《贩马记》;施银花、屠杏花的《化缘认妻》;余彩琴、张桂莲、陆锦花、戚雅仙、徐天红、吴小楼的《明末遗恨》。
演出剧目
她是女子越剧的开拓者,女子绍兴文戏时期的著名旦角,有“花衫鼻祖”之誉。唱腔上学习、继承男班名旦琴素娥的花腔,婉转圆润,被称为“施腔”。拿手戏有《方玉娘》、《玉蜻蜓》、《十美图》、《双金花》、《二度梅》等。1937年,上海丽歌唱片公司为其录制了12张唱片,其中单独灌录的有《方玉娘祭塔》、《游庵认母·哭图》、《果报录·思唐》、《刁刘氏游四门》;与小生屠杏花合灌的有《前游庵》、《盘夫》、《二度梅》、《劝秋香》、《游庵认母》、《楼台相会》、《孟丽君看图》;与老生沈兴妹合灌的有《大堂会》。
戏曲演出
- 以上部分内容自动生成,如有错误欢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