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小白玉梅

来自戏曲百科

小白玉梅,女,原名朱巧凤。浙江省嵊县上里村人,1921年4月8日出生于上海。一级演员,越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

个人经历

自幼随父学戏(其父白玉梅,系越剧早期男班“四大名旦”之一)。

1933年,其父领衔的男班演于上海天海楼,她首次登台客串,与男班老生童正初合演《武家坡》,一炮打响。继而与男小生高月升合演《关王会》,又受欢迎。遂于是年8月,随父戏班正式挂牌演出于得意茶楼,声誉日隆。

30年代后期,女子绍兴文戏兴起,曾与其搭档演出的著名小生有屠杏花、李艳芳、竺素娥等,著名老生有姚月明、张桂凤、徐天红等,经常演出在杭、嘉、湖地区,登台于宁波中山公园、杭州大世界、上海新世界、万国、新都、天香、通商等戏院。

40年代后期息影舞台。

1951年秋,参加越剧界抗美援朝捐献义演。

1952年任青山越剧团副团长。

1953年参加振奋越剧团担任主要演员和艺委会副主任。

1955年起兼任上海市戏曲学校教师,1960年调至上海越剧院学馆任主教老师。

1976年退休后继续为新办的上海越剧院学馆和上海市戏曲学校越剧班教课。

1959年上海市青年演员汇演中,因教学成绩显著而获得上海市文化局的奖励。

解放后培养的史济华、张国华、姜佩东、金美芳、沈于兰、董觉君、胡敏华、金静、方亚芬、张永梅等越剧男女演员,均曾受过她的教学。

1956年参加中国民主同盟,曾任上海戏剧家协会理事。

以下内容自动生成,如有错误欢迎反馈

1935年3月11日,得意绍兴剧场"特请三和堂绍兴文戏",演员为白玉梅小白玉梅盖月棠等。演出剧目有《王华买父》《梁山伯》《龙凤花》(15本)《杨柳怨》(10本)《状元休贤妻》(10本)等。

1941年7月29日~30日,中国救济妇孺总会筹募捐款委员会主办嵊新女子越剧团劝募大会,在黄金大戏院举行,日夜共演4场。剧目有《御笔楼》《采桂别桂》《楼台会》《杨贵妃》《恒娘》《林慧娘》《贩马记》《碧玉簪》《红玉公》《貂蝉》《拾玉镯》《女钦差》《书房会》《宝莲灯》《马寡妇开店》等。参与主演的有屠杏花王杏花小白玉梅邢月芳商芳臣筱丹桂贾灵凤袁雪芬马樟花徐玉兰赵瑞花竺素娥邢竹琴范瑞娟尹桂芳竺水招姚水娟李艳芳等演员。

1953年2月,由女班老艺人组合的振奋越剧团成立。团长为屠杏花,主要演员有王杏花竺素娥小白玉梅许菊香邢月芳钟云香陈呆呆梅月楼等。首演剧目《沉香扇》,2月24日起,演于大众剧场。

主要作品

解放前灌有《盘夫索夫》、《王千金祭夫》、《李三娘叹五更》等唱片。与傅全香合演的《赖婚记》,已拍成电视剧收入傅全香的艺术专集,并于1964年、1982年两次被中国唱片社灌制成唱片发行。

主要贡献

她戏路宽广,青衣、花旦、正旦、彩旦、老旦皆能当行,且表演不凡。拿手戏有《盘夫索夫》中的严兰贞(花衫)、《碧玉簪》中的李秀英(闺门旦)、《陈三两》中的陈三两(青衣)、《箍桶记》中的九斤姑娘(花旦)、《赖婚记》中的陈氏(彩旦)、《断太后》中的李太后(老旦)等。

唱功好,嗓音佳,咬字清楚;尖团音分明,唱快板在越坛首屈一指;台步、圆场功力深厚。戏德有口皆碑,肯扶掖后辈,40年代王文娟、戚雅仙在她下面唱二肩时,都曾得到她的帮助。戚派名剧《王千金祭夫》的祭文调是其亲授。张云霞、傅全香的快板演唱也曾得其指导。

戏曲演出

  • 以上部分内容自动生成,如有错误欢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