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培之

来自戏曲百科

贾培之(1882年~1954年11月28日)男,本名廷福,四川温江人,川剧生行演员工老生、花脸,兼擅小丑。

贾培之嗓音宽厚洪亮,演唱有筋骨,尤擅胡琴(二簧)腔,善于在老生腔中揉进雄健刚劲的花脸腔,用以塑造某些英雄人物的形象。道白更为出色,吐字清晰,喷口有力,无论高亢激昂的慷慨陈词或舒缓委婉的谈心说理,都能字字入耳。

擅演剧目有:生脚戏《马房放奎》《阳河堂》《柴市节》;红生戏《单刀会》《古城训弟》《挑袍》;花脸戏《九里山》《檄文诏》《淮河营》;小丑戏《江油关》《出天方》等。晚年致力于戏曲改革,曾在现代戏《王贵与李香香》中扮演李父,在新编历史剧《陈胜王》中扮演陈胜,获得好评。

个人经历

8岁入私塾,14岁从父学织锦。初为川剧玩(票)友,并在皮影班子演唱。曾向名艺人丁少武、周辅臣、周名超学艺。

1912年春,贾培之与笃友浣花仙合作在成都清音茶园唱“皮影戏”《霸王别姬》《檄文诏》等戏,赢得广大观众赞誉。

1914年以“怒霆”名加入进化社,成为职业演员。后复用本名。

1927年,经康子林等多次邀请,贾培之加入了“三庆会”。

1930年,康子林去世后,萧楷成任“三庆会”会长,贾培之任副会长(1948年继任会长)。

1950年贾培之任新生三庆剧社社长和大众剧院院长,1951年任重庆市实验川剧院院长,1953年任西南川剧院副院长。

1954年11月28日因患心脏病,在成都逝世,终年71岁,葬于成都北郊磨盘山公墓。

艺术风格

贾培之一生对艺术致臻以求,练就一副出色的嗓音,唱腔刚劲有力,高而不炸,重而不浊,尤善胡琴腔。讲白雄浑敦厚,吐字清楚,喷口有力,无论高亢激昂的慷慨陈词或舒缓委婉的谈心说理,都能字字入耳。他的戏路也很宽,能演花脸、老生、红生和以唱做见长的袍带丑。

主要贡献

贾培之在“三庆会”中的德行也很好。在尽量缩小名角与普通演员的收入上,在担当角色的选择上,在清除舞台庸俗表演方面,他都处处身体力行作出表率。“三庆会”在川剧史上率先实行艺人老有所养,死有所葬,会内凡有丧葬事宜,贾培之都要亲自料理。

贾培之、康子林还在“三庆会”中首创川剧历史上排导、后台管理制度的雏形,要求演员上台之前先认真对台词,默戏。贾培之本人也带头执行。他们还邀社会上有学问的名流如尹昌龄,冉樵子等人为“三庆会”作义务编剧,邀请四川大学和华西协合大学的教授为演员们讲解剧本,以提高演员的演出水平,贾培之还对传统的川剧老腔老调进行了创新改革,邀请曲艺艺人教曲艺音乐,将三弦、琵琶、扬琴等民间音乐揉进川剧之中。

获奖记录

1952年11月14日,贾培之荣获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演员奖状奖

戏曲演出

  • 以上部分内容自动生成,如有错误欢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