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滨荪

来自戏曲百科

邵滨荪(1919年~2007年8月4日)男,原名邵念慈,曾用名邵滨孙,江苏太仓人。著名沪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原上海沪剧院原副院长、艺术顾问。

曾先后主演了《叛逆女性》《秋海棠》《骆驼祥子》和《大雷雨》等西装旗袍戏,又在《罗汉钱》《白毛女》《金黛莱》《母亲》《战士在故乡》《星星之火》《巧遇记》《芦荡火种》等沪剧现代戏中扮演重要角色,生动地塑造了刘大哥、刁德一等一系列身份、性格和感情迥异的艺术形象。他在《庵堂相会》《杨乃武与小白菜》和《雷雨》等沪剧传统剧目中的表演也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

曾荣获全国第一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奖状、华东戏曲会演演员一等奖。

个人经历

邵滨孙生于1919年,江苏太仓浏河人。邵滨孙幼年丧母,做裁缝的父亲给他取名邵念慈。小念慈小学毕业后迫于生计,到一家成衣铺当学徒,当时大家都叫他小裁缝。

1936年,17岁的小念慈正式拜申曲名家筱文滨为师,开始了他的演艺生涯。因为他的老师筱文滨曾拜邵文滨为师,算起来他是邵文滨的徒孙辈,所以小念慈在学艺初露头角后改名为邵滨孙。在“文革”中,曾将自己的名字故意错写成邵滨荪,表示自己被埋在了草里。

1940年,文滨剧团先后租赁大中华、恩派亚剧院,成立剧务部,邵滨荪担任了主任兼编导,编导领域大胆实践,成为当时正在兴起的沪剧西装旗袍戏的积极倡导者之一。

1943年,他在麒派老生高百岁介绍下,举行了向周信芳拜师仪式,成为申曲界唯一的麒门弟子。

1947年,邵滨孙离开文滨剧团,和石筱英、筱爱琴等组建中艺沪剧团,先后编演了《浮生六记》《再相逢》和《灯红酒绿夜归人》等剧目。

2005年,上海逸夫舞台举行“邵滨孙从艺七十周年演唱会”。

2007年8月4日在上海华东医院去世,享年88岁。

艺术风格

他从京剧艺术中吸取营养,改变了申曲过去重唱不重演的习惯,形成了邵派艺术唱做并重、声情并茂的表演风格。他的唱腔也由原来温文儒雅、富有书卷气的文派,逐渐向刚柔相济、苍劲激越、板式清晰、节奏感强的风格演变。在《杨乃武与小白菜》中,他借用麒派发声,创新设计了“四四调”。在《星星之火》“启发杨桂英”里,他揉合麒派特点,使唱腔显得感情激荡,铿锵有力,突出了工人领袖刘英的感人形象。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邵滨孙创造的以高昂苍劲唱腔和浑厚豪放表演为特色的沪剧邵派艺术,影响甚广。

获奖记录

1952年11月14日,邵滨荪荣获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演员奖状奖

师徒关系

师父:筱文滨周信芳

同门:第一届中国金唱片奖、​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邵滨孙、​邵滨荪、​陈鹤峰、​高百岁

徒弟:

戏曲演出

  • 以上部分内容自动生成,如有错误欢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