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冬保
何冬保(1917年~1984年)湖南华容人,著名花鼓戏表演艺术家,主攻丑行、生行。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剧协湖南分会理事,长沙市政协委员,湖南省艺术学校顾问。
自幼学艺,14岁登台。1945年组织胜利班,在洞庭湖一带演出。新中国成立后,历任长沙花鼓戏剧团团长、湖南省戏曲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湖南艺术学校顾问。
他的唱腔造诣颇深,自成一派。每排一戏,必创新腔,如[比古调]、[采莲船调]等是他首创,[四六调]也有一种独特的翻高唱法;[洋烟调]他又加入了一些富有色彩化的腔衬字。发声部位多采用脑部和鼻腔共鸣,低音浑厚,高音宏亮,转连自如,出音有力,收音圆润,达到宫满气足,并能根据不同感情转换音色和气韵。
代表剧目有《刘海砍樵》《讨学钱》《李三娘过江》《卖杂货》《蔡坤山犁田》等。
改编并主演的《刘海砍樵》1952年获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剧本二等奖、演员三等奖。
中国艺术研究院和中国唱片公司1984年将何冬保的主要唱腔编入《中国戏曲艺气术家唱腔选》,并制成盒式磁带在国内外发行。
个人经历
1917年(民国6年)生于华容县一贫苦农家。7岁即演唱地花鼓,14岁拜名艺人彭桂香为师,继而又师从花鼓戏名演员刘坤和张汉卿,工丑角。16岁入西湖凤凰班和楚南得胜班,得当时名艺人蔡教章、杨保生教诲。
1945年在滨湖地区组班演出,开始改革花鼓戏《刘海戏金蟾》,将原唱词中提到的“胡家九个姐妹”作为角色全部搬上舞台。他扮演的刘海一角亦多创新。
1947年(民国36年)应长沙艺人钟瑞章等邀请,带班与长沙艺人合组长沙楚剧改进社,为长沙、西湖路花鼓戏艺术合流作出了重要贡献。
1948年自筹资金创办民众剧院,对长沙花鼓戏西湖路唱腔流派的形成、发展贡献颇大。
1951年由他改编、导演并主演的传统戏《刘海砍樵》及现代戏《好军属》,参加湖南省第一届戏曲汇演获演出奖、创作奖。
1952年《刘海砍樵》又参加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获二等剧本奖。何冬保饰刘海获二等演员奖。
1953年参加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到朝鲜演出
1955年参加湖南省第一届戏曲观摩会演,获演员一等奖。
1961年调湖南省戏剧学校花鼓科任教。1983年任湖南省艺术学校顾问。
1982年他演出的《刘海砍樵》以及《蔡坤山犁田》《讨学钱》的片断,被中国艺术剧院录相队录制,作为一种著名的艺术风格保留。
1984年病逝。
戏曲演出
- 以上部分内容自动生成,如有错误欢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