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十姐妹
越剧十姐妹:上世纪40年代上海越剧名角的合称,包括袁雪芬、尹桂芳、筱丹桂、范瑞娟、傅全香、徐玉兰、竺水招、张桂凤、徐天红、吴小楼,因1947年同台演出《山河恋》而得名。1947年夏,为反对旧戏班制度,筹建剧场和戏校,发展越剧,其十人举行联合义演,同台演出,轰动上海,“十姐妹”因此得名。
尹桂芳(1919年12月1日~2000年3月1日),女,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原名尹喜花,浙江新昌人,1919年12月1日出生于浙江省新昌县西门外小龙潭村(今属七星街道下坎村)。越剧小生流派——尹派艺术创始人,被称为“越剧皇帝”。“越剧十姐妹”之一。赵志刚、茅威涛、王君安等现在越坛上最出风头的小生都是她的学生。
袁雪芬(1922.3.26~2011.2.19),十姐妹中的领头羊,越剧改革的先锋人物,袁派花旦祖师爷。浙江嵊州市甘霖镇上杜山村人。历任上海越剧院院长、名誉院长,上海对外友协副会长,全国政协常委等。11岁入四季春越剧科班,14岁开始在杭州演出。1938年到上海,1942年起致力于女子越剧改革。她的表演和唱腔柔婉细腻、朴实深沉、韵味醇厚、节奏明快,重视人物性格的刻画,被称为“袁派”。
范瑞娟(1924年1月6日~2017年2月17日),女,别名范竹山,浙江嵊县黄泽镇人,越剧范派创始人、国家一级演员,代表作《梁山伯与祝英台》。
1935年4月18日入龙凤舞台科班学戏,由黄炳文师傅启蒙,工小生。1938年春节前,随姚水娟、邢竹琴等所在的越升舞台到上海演出。1941年夏初,在汇泉楼演出时因竺素娥生病,她毛遂自荐救场成功,由此当上了头肩。
傅全香(1923年8月30日~),原名孙泉香,出生于浙江嵊县后庄村。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享受国务院有突出贡献专家的政府特殊津贴。1933年,她入四季春科班学习花旦,1940年以《恒娘》一剧声誉鹊起。
徐玉兰(1921年12月27日~2017年4月19日),汉族,越剧表演艺术家,生于1921年,祖籍浙江新登。1933年入新登的东安舞台科班学花旦,后改老生。1939年与吴月奎等组建兴华越剧社。她改唱小生的时间是1941年12月19日,地点在上海老闸戏院,当时是与施银花搭档。
筱丹桂(1920~1947年10月13日),越剧名演员。姓钱,名春韵、春凤,嵊县长乐人。她嗓音甜润,扮相俏丽,文武兼长,旦角戏和女扮男装戏均很出色,被誉为“越剧皇后”,是女伶中最早冠以“皇后”之人。曾有“三花”(施银花、赵瑞花、王杏花)不如“一娟”(姚水娟),“一娟”不如“一桂”(筱丹桂)的说法。
竺水招(1923年~1968年),原名竺云华,1923年出生于浙江省嵊县灵娥村,越剧小生流派“竺派”创始人,“越剧十姐妹”之一,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12岁离开就学数年的本村义学堂,进晋溪后山村之天蟾舞台科班学艺,工小生兼学花旦。因谦逊好学,练功刻苦,打下扎实的武功基础,成为女子越剧中少有的擅长武功的演员之一。在浙江乡镇演出时,与尹桂芳义结金兰。
徐天红(1925年~2010年)女,著名越剧老生,一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生于浙江省余姚。越剧四大老生之一,也是“越剧十姐妹”之一。曾任上海市新城区、黄浦区人民代表,福建省政协委员。
张桂凤(1922年~2012年3月4日)越剧表演艺术家,越剧张派老生创始人。1922年出生,浙江萧山人。1936年入嵊县招龙桥科班学艺,工老生,代表作《打金枝》等。
吴小楼(1926年~1998年),女,越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又名月楼,浙江省诸暨人,1926年6月18日生于杭州。其表演苍劲凝重,激昂舒展,富有激情,嗓音宽厚洪亮,有“越剧金少山”之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