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

来自戏曲百科

秦腔也称“乱弹”,是现存最古老、最大的剧种,被誉为百戏之源,流行遍及中国西北地区的陕西、甘肃、青海、宁夏、西藏一带。

秦腔唱腔为板式变化体,分欢音、苦音两种,前者长于表现欢快、喜悦情绪;后者善于抒发悲愤、凄凉情感。依剧中情节和人物需要选择使用。板式有慢板、二六、代板、起板、尖板、滚板及花腔,拖腔尤富特色。主奏乐器为板胡,发音尖细清脆。

秦腔角色分为:老旦、正旦、小旦、花旦、武旦、媒旦、老生、须生、小生、大净、毛净、丑角等十几种。它表演朴实、粗犷、细腻、深刻,以情动人,富有夸张性。脚色行当分为四生、六旦、二净、一丑,计13门,又称“十三头网子”。它的剧目,数目将近3000个,多取材于历史故事,如“列国”、“三国”;也有神话、民间故事和各种公案戏。图片来源:“中国戏剧场”

秦腔历史溯源及发展

秦腔的起源,众说不一,主要有“形成于秦,精进于汉,昌明于唐,完整于元,成熟于明,广播于清,几经衍变,蔚为大观”的说法,是相当古老的剧种,堪称中国戏曲的鼻祖。

明万历年间(公元1573-1620年)抄本《钵中莲》传奇抄本中,第十四出有一段注明用"西秦腔二犯"的唱腔演唱的唱词,且都是上下句的七言体,是关于秦腔声腔的最早记载。该剧是江南无名氏之作,说明秦腔在当时或在那以前不但形成、而且已外传到江南等其他地方。江南远离陕西,传播需要时间,据此,秦腔在明中叶当已形成。另据调查,明代最早的秦腔班社是周至人所创办的华庆班,曾驰名甘陕一带。后来,秦腔在陕西省内又发展成东、西、中、南四路。东路即同州梆子,西路即西府秦腔,南路衍变为汉调桄桄,中路为西安乱弹,即今通常所称的秦腔。

清代是秦腔的繁盛时期。康熙四十四年(1705)前后出现的张鼎望《秦腔论》,乾隆年间(1736一1795)严长明《秦云撷英小谱》、吴长元《燕兰小谱》、周元鼎《影戏论》,都是较有影响的论述秦腔着作。《秦云撷英小谱》载:"西安乐部着名者凡三十六。"这些班社均为秦腔班社,每个班社均拥有一批有影响的艺人。乾隆、嘉庆(1736-1820)年间:秦腔演员魏长生曾三次到北京演出,使京腔六大班几无人过问,不少昆曲、京腔艺人改习秦腔。此后半个多世纪,秦腔几乎一直是北京舞台上的一个重要戏曲剧种,同时也是流行全国许多地区的剧种。就清代有关史料统计:当时除山海关以外的东北三省尚未有秦腔的足迹外、其他各省都有流行。在流行过程中,与其他戏曲形式和民间艺术结合,逐渐递变形成各地多种多样的梆子声腔剧种,秦腔在各地流行的地位遂被代替而浙趋缩小。至清末,又变成流行于西北一带的地方剧种。

1912年,在西安成立了以移风易俗为宗旨的陕西易俗社,对泰腔剧目、音乐唱腔、表演艺术、导演、舞台设计等方面进行了一些革新,并大量编演反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新剧目。在此影响下,山东、河北、天津、甘肃、宁夏、陕西等地,都相继成立了仿陕西易俗社建制的戏曲团体。如山东、河北、天津的易俗社,甘肃的化俗学社、平乐学社,宁夏的觉民学社等。1924年鲁迅在西安曾五次观看易俗社的演出,给予好评,并亲笔题赠"古调独弹"的匾额,又以讲课酬金捐赠,支持易俗社的秦腔改革。易俗社曾先后两次赴北平、武汉和甘肃等地演出。西安先后成立的还有三意学社等秦腔班社。

抗日战争期间,陕甘宁边区秦腔艺术工作者,为戏曲表现革命的现实生活,塑造工农兵英雄形象,进行了大胆的探索。1938年7月成立的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紧密配合革命斗争,创作排演了大批新秦腔剧目如《血泪仇》等,彭德怀在给《血泪仇》作者马健翎的信中说:"为广大贫苦劳动人民、革命战士热烈欢迎,为发动群众组织起来有力的武器。"1944年陕甘宁边区文教大会还特此授予马健翎"人民艺术家"称号,民众剧团获得了"特等模范"的奖旗。

建国后,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和新疆五省、区陆续在县级以上建立了专业秦腔剧团,至80年代初,共达三百多个,其省属剧团有陕西戏曲研究院秦腔剧团甘肃省秦腔团宁夏回族自治区秦剧团青海省秦剧团(后改为西宁市索腔剧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猛进剧团。此外,各地还建立戏曲学校;培养了一批演员。

秦腔唱腔板式

一、慢板

慢板是秦腔唱腔的一个很重要的板式。它的曲调迂回、婉转,抒情性很强,句中常有较长的拖腔。在表现人物复杂的思想感情和内心活动时,采用这个板式。慢板分“苦音腔”和“欢音腔”两种。这两种唱腔结构、时值、起句、落腔的规律都是相同的。不同之处在于调式色彩和旋律进行上。

慢板是4/4节拍,即一板三眼。板即强拍,眼即弱拍。三眼分作头眼、中眼、末眼。其格式如下:

4/4强、弱、次强、弱

一板三眼板、头眼、中眼、末眼

慢板因速度不同又有“慢三眼”与“快三眼”之分。快三眼即拦头板,它的速度较快,旋律简练,所表现的情绪较为强烈。一般在人物感情冲动的情况下运用这种板式。

快三眼板有一种变节奏型的板式叫“撂板”,它不能作为一个独立的板式。必须由慢板的下句引入,可连唱数句而转入“二六板”。

慢板的苦间腔又有“伤寒调”与“阴司板”两种特殊的唱腔,它们的结构、节拍、起句、落腔规律与慢板相同,曲调各异。是在人物情感极度哀伤、懊悔、昏迷状态时所唱的一种曲调。唱腔的音区很低,多是下行音的进行。伤寒调的下句落音,更为特殊,落在调式的下属音“1”音上,类似京剧中的反调。

慢板唱句结构

慢板唱腔的词句是以十字句和七字句为基础,并由对重迭的上下句构成唱腔段落的。每句唱词又分为若干不同格式小的腔节。这些小腔节是唱腔的最小单位,它和语法中的逗句相似。如“遭兵荒,遇水灾,老天大旱”这句唱词本身便含有轻重停顿之分,朗诵进便分为三逗来念。这便是是腔节产生的根源,即语言的节奏是音乐节奏的基础。

慢板上句第一腔和第三腔唱腔的变化极为多样,腔尾的落音也各不相同,常落于调式不稳定音上。苦音上句末可落于“24571”五个音上。欢音上句末可落于“56123”五个音上。慢板唱至第三句时,上一腔的曲调和落音往往不同于首句第一腔,它的变化最大。因而将第三句第一腔称为“变一腔”,以区别首句第一腔。

慢板的起板法

板式的起法与戏剧情节、人物的情感有着紧密的关系。各类板式的起法作用在于:其一,固定板式的速度,其二,配合人物情感和动作。

慢板的起法有多种名称。总归起来有两种类型:用鼓棰起板叫“安板”,用乐起板叫“塌板”。起板后接奏板头过门(即三环)。

慢板结束法

慢板的结束分为“提板”、“留板”、“歇板”。提板是完满结束,留板和歇板则是不完满的结束。现分别予以说明:

提板

一段唱腔完满结束为提板。其方法是正规节奏进行,不打乱“三眼一板”的节拍。末句第一腔三个字必须拉开;第二腔中眼起唱,打破慢板下句第二腔板上起唱的规律;而第三腔却起于板上。这样便于节奏撤慢,唱完后补充两小节板尾过门,结束在调式的主音上。

留板

唱腔告一段落,而音乐未停,为“留板”。其作用在于唱完一段后剧中人要插白或做动作,因而将板留下,而后还要继续接唱。留的方法是末句第一腔须有较长的拖腔。拖腔的结束音在“2”上音上。第二腔即变节奏转为1/4节拍和散板。留板后不再起慢板,而是起二六板或其它板式。

例:《杀庙》中“叫夫人请起莫屈膝”即为留板。

歇板

唱腔暂歇,音乐伴奏继续进行为“歇板”。它的用途与“留板”同。剧中人物在唱腔的某一句中需要暂时停顿、说白或做动作时采用歇板。其方法是不打乱4/4节拍的正常进行,上下句都可歇板。上句歇板时唱腔落音均在“5”音上,并由四小节的引子曲调而转入“歇板过门”;下句歇板必须奏完下句过门的前半部,再转入“歇板过门”。

例:《辕门斩子》中“娘开了天地恩儿才敢起来”即是歇板结束。

二六板

唱腔的上下句各为六板,故称为“二六板”,是秦腔唱腔中运用最频繁的一个板式。分欢音慢二六、快二六、苦音慢二六、快二六。

二六板的节拍是“一板一眼”。快二六板因速度较快,演唱时给人一种有板无眼的感觉,实际眼在其中,这里以八分音符作为板眼。为了视谱方便,记谱时不用2/8节拍,而用1/4节拍,慢二六板用2/4节拍。

二六板虽然是由上下句构成唱腔的段落,但它的曲调和节奏形式却变化多端,极为丰富。因它的节奏适中,所以唱词的字数较自由、少限制。多于十字的句子、少于七字的句子都可以演唱。它可作为一个独立的板式表达一种单一的情绪,也可以与其它板式相联接,表达多种情感的变化。

二六板的起腔落腔的基本规律是,眼起板落。但板起板落的“碰板中”唱法也是很常见的。碰板和过板的具体运用常常是相互穿插间隔运用的。

碰板的例子如:

《祝福》中“沉沉密林、沉沉密林何所想”、《铡美案》中“儿女们在家无度用、沿门乞讨找上京”等。

二六板的唱句结构

二六板的词句是以七字句和十字句为基本句法的。多于十个字、少于七个字均属这两个句子的变形。它的分腔有两种分法:“两个腔节”为一种;“三个腔节”为一种。

二六板的起板法

二六板的起板分为两种。用牙子起的叫“摇板”、“原板”;带击乐起的叫“二六带板”。又有大小带板之分,系指所用击乐不同。

二六板结束法二六板的结束法共有五种。“提板”、“荒板”、“扎板”这三类属于完满的结束。“留板”与“歇板”是不完满的结束。

1、二六提板

提板均在唱段末一句,将节奏撤慢。快二六提板即慢一倍。慢二六提板末句第一腔唱完必须接奏“垫句过门”,将速度撤慢。分带拖腔与不带拖腔两种提法。

例:“这件事都怪我脑筋太坏,连累了连累了你们(我)太不该”、“我在此间莫久站,进门去与她把话谈”。

2、二六扎板

在唱段的某一句中,须立即停止演唱和演奏以便静场说白时,用一棰击乐将板“扎掉”即为“扎板”。

例如:“薛大哥临行对我讲,五典坡有个王氏夫人”。

3、二六荒板

系指某场戏或某本戏最后的唱腔结束时,以后再无唱腔出现。结束的方法是在唱腔的最末上句中提前蓄势,用一棰击乐将正规节奏扎掉,下句唱腔即转入“散唱”。

例如:《三对面》中“满说搬来龙国太,宋王爷到来不容情”。

秦腔又称乱弹,源于西秦腔,是一种非常古老的汉族戏曲剧种。主要流行于中国西北地区的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又因其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所以又叫“梆子腔”,俗称“桄桄子”(因以梆击节时发出“恍恍”声)。明末无名氏《钵中莲》传奇中使用了[西秦腔二犯]的曲牌,故知其。今陕西宝鸡和甘肃天水为古西秦之地,经史料考证,西秦腔源于甘肃天水,后经来往商客带入长安,使其得以壮大,发展。清康熙时,陕西泾阳人张鼎望写《秦腔论》,可知秦腔此时已发展为成熟期。待到乾隆年间,魏长生进京演出秦腔,轰动京师,对各地梆子声腔的形成有着直接影响。秦腔的表演朴实、粗犷、细腻、深刻,以情动人,富有夸张性。角色行当分为四生、六旦、二净、一丑,计13门,又称“十三头网子”,表演唱做并佳。

【艺术特点】

秦腔唱腔包括“板路”和“彩腔”两部分,每部分均有欢音和苦音之分。苦音腔最能代表秦腔特色,深沉哀婉、慷慨激越,适合表现悲愤、怀念、凄哀的感情;欢音腔欢乐、明快、刚健、有力,擅长表现喜悦、欢快、爽朗的感情。板路有〔二六板〕、〔慢板〕、〔箭板〕、〔二倒板〕、〔带板〕、〔滚板〕等六类基本板式。彩腔,俗称二音,音高八度,多用在人物感情激荡、剧情发展起伏跌宕之处。分慢板腔、二倒板腔、代板腔和垫板腔等四类。凡属板式唱腔,均用真嗓;凡属彩腔,均用假嗓。秦腔须生、青衣、老生、老旦、花脸均重唱,名曰唱乱弹。民间有“东安安西慢板,西安唱的好乱弹”之说。清末以前的秦腔,又叫西安乱弹,就是因其重唱而得名。其中有些生角的大板乱弹,长达数十句之多,如《白逼宫》中汉献帝的哭音乱弹,要唱五十多句,讲究唱得潇洒自然,优美动听,民间称做“酥板乱弹”。《下河东》的四十八哭,要排唱四十八句;《斩李广》的七十二个再不能,要排唱七十二句。花脸唱腔讲究“将音”和“嗷音”,调高难唱,能者则成名家。秦腔曲牌分弦乐、唢呐、海笛、笙管、昆曲、套曲六类,主要为弦乐和唢呐曲牌。秦腔的音乐伴奏,向称四大件,以二弦为主奏,人称秦腔之“胆”。琴师在秦腔戏班中具有重要地位,常坐于舞台前场后部正中。伴奏音乐擅奏老调,音高为“三眼调”。三十年代后改用出调(即下把拉法)。秦腔的表演自成一家,角色体制有生、旦、净、丑四大行,各行又分多种,统称为“十三头网子”。一般戏班,都要按行当建置以“四梁四柱”为骨干的三路角色制。头路角色包括头道须生、正旦、花脸和小旦,二路角色包括小生、二道须生、二花脸和丑角,其他老旦,老生等角均为三路角色。各路角色的佼佼者,均可挂头牌演出,其他即为配角。条件优越的戏班,常不惜重金邀请名角。各行皆能,文;武、昆、乱不挡的多面手、好把式,又称“戏包袱”,或叫“饱肚子”。秦腔表演技艺十分丰富,身段和特技应有尽有,常用的有趟马、拉架子、吐火、扑跌、扫灯花、耍火棍、枪背、顶灯、咬牙、转椅等。神话戏的表演技艺,更为奇特而多姿。如演《黄河阵》,要用五种法宝道具。量天尺,翻天印,可施放长串焰火,金交剪能飞出朵朵蝴蝶。除此,花脸讲究架子功,以显威武豪迈的气概,群众称其为“架架儿”。

【艺术流派】

秦腔因其流行地区的不同,衍变成不同的流派:流行于关中东部渭南地区大荔、蒲城一带的称东路秦腔(即同州绑子,也叫老秦腔、东路梆子);流行于关中西部宝鸡地区的凤翔、岐山、陇县和甘肃省天水一带的称西路秦腔(又叫西府秦腔、西路梆子);流行于汉中地区的洋县、城固、汉中、沔县一带有汉调恍恍(实为南路秦腔,又叫汉调秦腔、桄桄戏);流行于西安一带的称中路秦腔(就是西安乱弹)。

秦腔闺门旦"肖(玉玲)派":苏凤丽(梅花奖获得者,国家一级演员,甘肃省秦剧院副院长);侯红琴(梅花奖获得者,国家一级演员,西安秦腔剧院副院长);雷通霞(梅花奖获得者,国家一级演员);范晓星、王小小、安金香、康亚婵、丁宝珍、张小琴等,业余学生出色的有田敏莹、曹佳、茹丽丽、李云峰、边莉等。

秦腔旦角"马(友仙)派":安娜(主工花旦、小旦);李娟(秦腔四大名旦之一,梅花奖获得者);张丽霞(工小旦,花旦);刘岚(旦角);马丽(旦角,曾获全国戏曲“小梅花”大赛金奖,陕西省戏曲“红梅奖”大赛一等奖);王曼(旦角,曾获第三届陕西秦腔电视大赛一等奖,06年第二届华夏艺术国际交流大赛戏曲青年组一等奖等奖);郭小娟(工小旦及武旦);朱曼(旦角,曾获陕西省秦腔大赛优秀表演奖);曹佳(秦腔名票,主攻小旦、花旦、闺阁旦,曾获秦腔万人迎奥运大赛特等奖及杰出流派传承人等奖项)。

秦腔小生"陈(妙华)派":张宝炜、张涛、吕秋娟、李东锋、陈超武、张锦屏等。

秦腔旦角"郭(明霞)派":张虹、张丽娜等。

秦腔旦角"肖(若兰)派":李淑芳、苏凤丽等。

【秦腔名家】

秦腔的优秀演员,除清代的名冠南北的大艺术家魏长生外,还有被誉为花部四美的王湘云、陈媄碧(良官)和渭南派的申祥麟,同州派的栾小惠,周至派的桃琐儿,长安派的岳色子等。光绪中后期有润润子、玉喜儿、陈雨农、党甘亭、赵杰民、李云亭(麻子红)、刘立杰(木匠红)、王文鹏等。辛亥革命以来,有名丑马平民,名小生苏哲民、苏育民,名旦刘箴俗(有与欧阳予倩“并驾齐驱”之誉)、王天民(人称“西北梅兰芳”)、李正敏(人称“秦腔正宗”)、何振中、宋尚花等。名净田德年和名须生何家颜、耿善民、张锁中、刘毓中、刘易平等。名家肖玉玲、陈妙华、马友仙、郭明霞、全巧民、苏蕊娥、郝彩凤、肖若兰、马丽、商芳会等。

花脸王:张兰秦

秦腔四大名旦:国家一级演员李梅、李娟、齐爱云、柳萍。

秦腔四小名旦:李君梅、袁丫丫、刘颖、梁少琴。

【代表剧目】

秦腔所演的剧目,据现在统计约三千个,多是取才于“列国”、“三国”、“杨家将”、“说岳”等说部中的英雄传奇或悲剧故事,也有神话、民间故事和各种公案戏。它的传统剧目丰富,已抄存的共2748本。

《白逼宫》、《下河东》、《斩李广》、《血泪仇》、《玉堂春》、《火焰驹》、《探窑》、《断桥》、《窦娥冤》、《洪湖赤卫队》、《谢瑶环》、《三滴血》、《夺锦楼》、《紫金冠》、《白蛇传》、《京兆画眉》、《扫窗会》、《五典坡》、《四贤册》、《秦楼案》、《游龟山》、《双锦衣》、《妇女代表》等。肖玉玲主演的《火焰驹》、陈妙华主演的《三滴血》、《铡美案》、《十五贯》、《锁麟囊》、《周仁回府》、《寒窑记》等被拍成电影。

【秦腔院团】

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秦腔团|陕西省电影艺术团|西安市秦腔剧院|甘肃省秦腔团|宁夏回族自治区秦剧团|青海省秦剧团(后改为西宁市索腔剧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猛进剧团

相关事件

2023年12月28日,甘肃秦腔艺术剧院在[[]]演出[[]]《[[|]]》,参与演出。(详情

2023年12月28日,甘肃秦腔艺术剧院兰州人民剧院演出您的查询内使用的某些“”未用对应的“”封闭。您的查询内使用的某些“”未用对应的“”封闭。参与演出。([[|详情]])

2023年11月14日,宁夏演艺集团秦腔剧院在[[]]演出,参与演出。(详情

2023年11月14日,宁夏演艺集团秦腔剧院萧山剧院演出您的查询内使用的某些“”未用对应的“”封闭。您的查询内使用的某些“”未用对应的“”封闭。参与演出。([[|详情]])

2023年11月13日,宁夏演艺集团秦腔剧院萧山剧院演出您的查询内使用的某些“”未用对应的“”封闭。您的查询内使用的某些“”未用对应的“”封闭。参与演出。([[|详情]])

2023年11月13日,宁夏演艺集团秦腔剧院在[[]]演出,参与演出。(详情

2023年08月19日,渭南大剧院演出您的查询内使用的某些“”未用对应的“”封闭。。([[|详情]])

2023年08月19日,[[]]演出。(详情

...更多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