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芳华越剧团
福建省芳华越剧团,原为上海市芳华越剧团,由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尹桂芳于1946年1月在上海创建的,通过《沙漠王子》《秋海棠》《红楼梦》等新剧目,使“尹派”艺术风貌初成。1959年1月,上海市芳华越剧团支援福建离开上海,编为福州市芳华越剧团。1962年,剧团带着尹派名剧《盘妻索妻》《红楼梦》和根据闽剧移植的《梅玉配》在上海演出10个月。回福州后,福州市芳华越剧团改名为福建省芳华越剧团,其后排演了许多现代戏,其中根据同名歌剧移植的《江姐》,是首次实行男女越剧演员合演的一次大胆尝试。
福建省芳华越剧团发展历史
福建省芳华越剧团前身是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尹桂芳于1946年1月在上海九星大戏院创建的上海市芳华越剧团,首演剧目为《沙漠王子》(徐进编,钟泯导)。
1946年1月至1947年7月。剧务部有徐进、韩义、蓝明(蓝流)、红英(弘英)、白涛、金风、钟泯、舟启。主要演员有尹桂芳、竺水招、吴小楼、焦月娥、余彩琴、戚雅仙、赵雅麟、筱桂芳、丁兆丰、吕云甫等。该团是最早进行越剧改革的剧团之一,重视综合艺术各个环节的质量,拥有广大观众。在这1年半的时间内,共演出20余个剧目,有《大地回春》、《葛嫩娘》、《断鸿零雁》、《花落谁家》、《今宵别离后》、《梦中人》、《回头想》、《不了情》、《秋海棠》、《光绪与珍妃》、《记得时》、《碎月影》、《窃玉偷香》、《何处觅芳魂》、《泪滴灯花开》、《两地谁梦谁》、《浪荡子》、《一曲难忘》等。其中《沙漠王子》、《秋海棠》、《浪荡子》,都连满1个多月(日夜两场)。1947年9月,因尹桂芳去香港,该团改为以竺水招为首的云华剧团。
1948年7月13日至8月31日,尹桂芳与王文娟搭档,演于兰心大戏院,剧目有《浪淘沙》、《双枪陆文龙》等。主要演员还有张桂凤、茅胜奎等。
1948年9月至11月,由尹桂芳与傅全香搭档,演于新光大戏院。剧目有《乱世春秋》、《鲁男子》、《桃花扇》、《碧血丹心》。主要演员还有徐天红、高剑琳等,编导有陈鹏、陈羽等。因傅全香吐血离开舞台,剧团解散。1950年10月尹桂芳自香港返沪,重建“芳华”,任团长,徐天红任副团长。主要演员先后有:张茵、张云霞、茅胜奎、许金彩、高菊英、谢小仙、尹小芳、李金凤等。剧务部有陈曼、冯允庄、司徒阳、谢晋、黄祖谟、应云卫、张彻等编导。在上海的民间职业剧团中,该团实力最为雄厚。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运动中被批准为国营,经济上自负盈亏。
1959年1月支援到福建,先改名为福州市越剧团,尹桂芳任团长,徐天红任副团长(1960年调往上海越剧院)。主要演员有小生尹桂芳、邢桂芬,老生徐天红、袁少珊,花旦许金彩、戴忠桂、李金凤,小丑高菊英、赵雪芳,大面茅胜奎,老旦谢小仙等。创作人员有编剧陈曼、导演王艳霞、作曲连波(特邀兼职)、舞美设计张坚安等。
该团在福州市安家落户后,即参加福州市文艺界前线慰问团,不畏艰辛地跋山涉水,跑遍了前沿岛屿,对英勇的福建前线三军进行长达半年的慰问演出。演出的剧目有《屈原》、《秦楼月》、《风雪摆渡》、《慰问篮》等。
1962年,剧团回上海,分两队向上海人民作汇报演出。演出的剧目有尹派名剧《盘妻索妻》、《红楼梦》及根据闽剧移植的《梅玉配》。在上海演出10个月,盛况不衰。回福州后归属福建省文化局领导,改名为福建省芳华越剧团。先后排演了许多现代戏及古代剧,如《争儿记》、《杨立贝》、《南方怒火》、《抢伞》、《碧水赞》、《金山战鼓》、《江姐》、《武则天》等。其中《江姐》(据同名歌剧移植)是首次实行男女合演的一次大胆尝试。尹桂芳在剧中扮演江姐,成功地塑造了一位革命女英雄的光辉形象。《武则天》也由她反串主演。
在“wg”中,尹桂芳遭到迫害致残。1969年剧团被强行撤销,演职员下放农村。
1979年8月重新恢复建制,由尹桂芳重任团长。
1980年11月,剧团再次赴上海演出《盘妻索妻》、《何文秀》。此后,又排演了《沙漠王子》、《真假太子》、《苏小妹》、《情侣劫》等剧目。
1982年,为了培养新生力量,剧团从浙江招收18名学员。全团有演职员100多人。
80年代后期,招收了王君安(小生)、李敏(花旦)等一批青年演员接班。由她们主演的《红楼梦》、《滕玉公主》、《玉蜻蜓》等尹派剧目,获得福建省第十六、十七届戏剧会演及首届艺术节的优秀演出奖,王君安、李敏获优秀演员奖。王君安在’90霞飞杯江、浙、沪、闽越剧演员电视大赛中获“越剧新星”称号。
1990年12月和1992年10月,该团两次赴香港演出,获得广泛赞誉。
福建省芳华越剧团荣誉成就
1993年,《玉蜻蜓》参加第三届中国戏剧节获优秀演出奖、优秀音乐设计奖,王君安、李敏获优秀演员奖。
1994年《玉蜻蜓》又获文化部颁发的文华新剧目奖、文华舞美设计奖,王君安获文华演员奖。在1994年中国小百花越剧节中,王君安、李敏获金奖,张群力与楼丽华分获银奖与铜奖。
1996年团内一批刚毕业的青年演员,在’96“日发杯”全国越剧青年演员大奖赛中,获得一个一等奖、一个二等奖和两个三等奖。
福建省芳华越剧团福建省芳华越剧团原为上海市芳华越剧团,1959年1月支援到福建。先改名为福州市越剧团,尹桂芳任团长,徐天红任副团长(1960年调往上海越剧院)。主要演员有小生尹桂芳、邢桂芬,老生徐天红、袁少珊,花旦许金彩、戴忠桂、李金凤,小丑高菊英、赵雪芳,大面茅胜奎,老旦谢小仙等。创作人员有编剧陈曼、导演王艳霞、作曲连波(特邀兼职)、舞美设计张坚安等。 该团在福州市安家落户后,即参加福州市文艺界前线慰问团,不畏艰辛地跋山涉水,跑遍了前沿岛屿,对英勇的福建前线三军进行长达半年的慰问演出。演出的剧目有《屈原》、《秦楼月》、《风雪摆渡》、《慰问篮》等。1962年,剧团回上海,分两队向上海人民作汇报演出。演出的剧目有尹派名剧《盘妻索妻》、《红楼梦》及根据闽剧移植的《梅玉配》。在上海演出10个月,盛况不衰。回福州后归属福建省文化局领导,改名为福建省芳华越剧团。先后排演了许多现代戏及古代剧,如《争儿记》、《杨立贝》、《南方怒火》、《抢伞》、《碧水赞》、《金山战鼓》、《江姐》、《武则天》等。其中《江姐》(据同名歌剧移植)是首次实行男女合演的一次大胆尝试。尹桂芳在剧中扮演江姐,成功地塑造了一位革命女英雄的光辉形象。《武则天》也由她反串主演。 在“文化大革命”中,尹桂芳遭到迫害致残。1969年剧团被强行撤销,演职员下放农村。1979年8月重新恢复建制,由尹桂芳重任团长。1980年11月,剧团再次赴上海演出《盘妻索妻》、《何文秀》。此后,又排演了《沙漠王子》、《真假太子》、《苏小妹》、《情侣劫》等剧目。1982年,为了培养新生力量,剧团从浙江招收18名学员。全团有演职员100多人。80年代后期,招收了王君安(小生)、李敏(花旦)等一批青年演员接班。由她们主演的《红楼梦》、《滕玉公主》、《玉蜻蜓》等尹派剧目,获得福建省第十六、十七届戏剧会演及首届艺术节的优秀演出奖,王君安、李敏获优秀演员奖。王君安在’90霞飞杯江、浙、沪、闽越剧演员电视大赛中获“越剧新星”称号。1993年,《玉蜻蜓》参加第三届中国戏剧节获优秀演出奖、优秀音乐设计奖,王君安、李敏获优秀演员奖。1994年《玉蜻蜓》又获文化部颁发的文华新剧目奖、文华舞美设计奖,王君安获文华演员奖。在1994年中国小百花越剧节中,王君安、李敏获金奖,张群力与楼丽华分获银奖与铜奖。1996年团内一批刚毕业的青年演员,在’96“日发杯”全国越剧青年演员大奖赛中,获得一个一等奖、一个二等奖和两个三等奖。1990年12月和1992年10月,该团两次赴香港演出,获得广泛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