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国地方戏精粹展演第一场

来自戏曲百科

演出时间:2023-12-02 19:30

演出地点:南宁广西民族剧院·大剧场

剧种剧目:北京曲剧龙须沟桂剧蝴蝶梦河北梆子打金砖彩调剧刘三姐

主要演员:胡优柳依伶丁云飞赵华湘

演出团体:北京市曲剧团有限责任公司柳州市演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演艺有限公司广西壮族自治区戏剧院

戏曲活动:2023年全国地方戏精粹展演

演出票价:50元/80元

参考资料:[点击查看]


胡 优 北京曲剧《龙须沟“梦回天桥”》 北京市曲剧团有限责任公司
柳依伶 桂剧《蝴蝶梦·劈棺》 柳州市演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丁云飞 河北梆子《打金砖》 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演艺有限公司
赵华湘 彩调剧《刘三姐·盘歌》 广西壮族自治区戏剧院

北京曲剧《龙须沟·梦回天桥》

胡 优 饰演 程少亭

北京市曲剧团有限责任公司

剧目介绍

该剧改编自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的同名作品,以京腔京韵的表现方式讲述了解放前后“龙须沟”大杂院居民的生活变化,是一部歌颂党和人民政府的现实主义作品。

为人耿直的老艺人程少亭(程疯子),原卖艺为生,因遭恶霸地皮黑旋风毒打,逃到龙须沟居住,依靠程娘子摆摊卖香烟过活。不料小恶霸冯狗子又抢了程娘子的烟,同院三轮车工人丁四受到恶霸欺凌,继之女儿小妞子又掉到龙须沟被活活淹死。解放后,人民政府惩办了恶霸黑旋风和他的爪牙冯狗子,治理了龙须沟,劳动人民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剧种介绍

北京曲剧,是北京唯一的地方戏,诞生于新中国成立之初,自1952年老舍先生为剧种命名至今已有70余年历史,是由魏喜奎为代表的一代曲艺名家创立的新兴剧种。北京曲剧是北京这座千年文化名城孕育而生的真正属于北京的地方剧种。它的音乐唱腔是以单弦牌子曲为基本音乐素材发展创作而成,道白以普通话为基础,突出北京语言的特色,具有浓郁的京腔京味儿。2021年被列入北京市级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桂剧《蝴蝶梦·劈棺》

柳依伶 饰演 田 氏

柳州市演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剧目介绍

《蝴蝶梦·劈棺》剧情讲述庄周离家修道归家后,怀疑其妻田氏不贞,故诈死入棺荒唐试妻,尔后化作“楚王孙”前来吊唁,借机对田氏百般表达爱意,田氏不知不觉中坠入爱河。情到浓时“楚王孙”假意脑疾,命不久矣,唯人脑可治,诱使田氏劈棺取脑疗疾,不知实情的田氏救郎心切,在情理反复纠葛之中,劈开了庄周棺柩……故事悲情荒诞让人唏嘘不已。

剧种介绍

桂剧是广西主要的地方剧种,流行于广西桂林市、柳州市、贺州市、河池市一带及梧州市部分官话地区,波及湖南南部地区与广东西北隅。桂剧历史比较悠久,大约发端于明代中叶。明末清初昆腔流播到广西,后高腔和弋阳腔又相继传入,几种声腔相互融合形成桂剧。

桂剧剧目数量丰富,有“大小本杂八百出”之说,《打金枝》,《烤火下山》,《断桥会》,《抢伞》,《穆桂英》,《闹严府》,《合凤裙》,《李逵夺鱼》,《泗水拿刚》,《排风演棍》,《刘青提》,《盗甲》等都是其中的代表性剧目。桂剧汲取祁剧、京剧、昆曲等剧种的声腔和表演艺术,唱做念舞并重,以唱工细腻、做工传神著称。其声腔音乐属板腔体,以弹腔为主,兼唱高腔、昆腔、吹腔及杂腔小调。弹腔分南路和北路两大系,北路高亢雄壮,南路委婉低沉,其反调形式“阴皮”和“背弓”也都自成体系。桂剧用桂林方言演唱,声调优美,抑扬有致。

河北梆子《打金砖·太庙》

丁云飞 饰演 刘 秀

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演艺有限公司

剧目介绍

汉武帝酒醉,误斩姚期。酒醒后悲愤交加,一怒之下斩了邓禹等忠臣。马武上殿。手持金砖怒打武帝,之后撞柱而死。汉武帝追悔莫及。神志恍惚。欲追诸位忠良……

剧种介绍

河北梆子是河北省乃至中国北方最具代表性的戏曲剧种之一,是中国戏曲梆子声腔系统的重要支脉。河北梆子曾被称为直隶梆子、卫梆子等,主要流行于河北、北京及天津地区。河北梆子具有丰富的演出剧目、完整的音乐结构、成熟的表演行当,以及广泛的群众基础。2006年,河北梆子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彩调剧《刘三姐·盘歌》

赵华湘 饰演 刘三姐

广西壮族自治区戏剧院

剧目介绍

彩调剧《刘三姐》诞生于1958年,是中国舞台艺术的经典。该剧取材于壮族歌仙刘三姐的传说故事,以对自由和幸福生活的追求为主题,讲述了刘三姐为了维护人生的自由和尊严,以山歌进行顽强抗争的故事,成功塑造了勤劳善良、美丽聪敏、真率泼辣、能歌善舞的刘三姐形象。

剧种介绍

彩调剧——是广西具有代表性、覆盖面广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之一。

彩调剧诞生于明末清初,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旧称调子戏、彩灯戏、哪嗬嗨戏,从农村歌舞、说唱衍化而来。彩调剧音乐属明代四大声腔的东柳西梆南昆北弋之柳子腔,源于桂北,分布甚广。彩调剧剧本约500种,因方言差异,各地名称不一,1955年统一定名为“彩调剧”。古代兵、商、工运动带来文化的传播和交流,使外来的腔曲与地方的民间俚曲小调紧密结合,形成了彩调剧内容及艺术表演形式谐趣、轻快、鲜活的重要特征,被誉为“快乐的剧种”, 更被誉为“南国的山茶花”。

2006年,彩调剧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