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小群

来自戏曲百科

林小群(1932年~)女,广东南海人,出身于戏剧世家,父亲林超群是著名的男花旦。她13岁拜男花旦肖丽章为师,14岁随郎筠玉学艺,勤学苦练,很快便担任第二花旦。1950年郎筠玉托人组织剧团到上海丽都剧场演出,让她担任正印花旦。回广州后入太阳升剧团,1958年广东粤剧院成立,她进入该院担任正印花旦,一直演出不断。1960年她赴京参加全国戏曲表演艺术研究班学习,得到俞振飞、马师曾等名家指导。多年来,她分别与郎筠玉、靓少佳、罗品超、吕玉郎、罗家宝等名家合作,演技日臻成熟,成为享有盛名的花旦。

林小群扮相亮丽,做功细腻,举止大方,特别擅于运用眼神与身段。她的音质纤细柔美,唱腔委婉酣畅,自成一格,擅演闺门旦和小旦。20世纪50年代她与罗家宝合演《柳毅传书》,一举成名,龙女三娘的艺术形象深入人心。后来她分别主演《拜月记》、《牡丹亭》、《玉簪记》、《附荐何文秀》、《黛玉归天》、《洛神》、《梁山伯与祝英台》、《苏小妹三难新郎》等古装戏,塑造过蒋瑞莲、杜丽娘、陈妙嫦、林黛玉、祝英台等一批鲜明的艺术形象。他还主演过现代戏《刘胡兰》,满腔激情演活了坚强可敬的英雄人物,在《红霞》、《阿霞》等剧目中也有出色的表演。《阿霞》一剧参加了1965年在广州举行的中南区戏剧观摩会演,受到好评。她还录制了一批粤剧(粤曲)音像制品。

1988年,她移居美国三藩市,与丈夫白超鸿一起从事粤剧粤曲的教学工作。曾回广州参加广东粤剧院主办的“粤剧新年盛会”等演出活动。

个人经历

她出生于一个粤剧世家,13岁即入戏班当童伶,师从粤剧名老倌靓少佳。1949年中共尚未建政就已召开全国第一次文代会,提出了“改造旧文艺”的一揽子计划。林小群就在这时候从戏班子加入了新兴的“太阳升剧团”,当然演的还是古装戏。1952年政务院发出《关于戏曲改革工作的指示》,周扬亦点名批评粤剧“商业化买办化”,连夏衍也说“粤剧有三百年的光辉历史,走了三十年弯路”。

文化大革命时期,林小群虽是享誉南国剧坛的正印花旦,但她刚刚步入中年,按照现在的“中青年”标准,她甚至可以往青年演员那边挂靠。那天,她一回剧院,发现来自北京一零一中的红卫兵“小将”已杀进来了,广东粤剧院占地比较广阔,但却已一片狼藉,古装戏的戏服、行头、布景、剧本被“破四旧”,撕毁、砸烂、践踏、焚烧。因为林小群也很有名气,所以剧院的好心人就让她赶快躲避。之后,她和丈夫白超雄被定性为“三名三高”,处于“牛鬼蛇神”的边缘。再到后来,他们全部都被放逐到粤北一个茶场,在那里劳动改造,而且被告知,这将是扎根一辈子,“生为茶场人,死作茶场鬼”。

那个茶场原来是关罪犯的劳改场,条件差,寄生虫和细菌到处孳生。林小群的丈夫白超雄就在那里改造了五年,而前团长谭玉真就在茶场里上吊自杀。但林小群自己却在三个月后就被调回去参加样板戏剧团,不过不是演戏,而是在后台做杂务,为刁德一、胡传魁擦皮鞋、熨戏服。直至她被认为改造得差不多了,就让她演阿庆嫂的B角,岂知她由于心理压力大,某次演出唱错了曲,把下一场的唱段提前到这一场,结果成了特大政治事故,不但在团里被批判,团长也要出前台向观众道歉和向“江青同志”请罪。

林小群回忆文革的“破四旧”阶段和干校岁月,感触良多。当时领导整个文艺战线的是广州军区文化部的领导,他们对自己完全不懂的粤剧也颐指气使,派出战士歌舞团的人来每天要林小群等粤剧艺人练唱歌,完全是另一套练声方法。以致文革后林小群的声带严重受损,因为样板戏的唱法和古装戏完全不一样,文革后林小群休养了很久,才得以重新登上舞台演出传统戏。

获奖记录

2020年07月13日,林小群入选2020年度名家传戏——当代戏曲名家收徒传艺工程。(粤剧拜月记, 牡丹亭》)

戏曲演出

  • 以上部分内容自动生成,如有错误欢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