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剧

来自戏曲百科

河南曲剧是一种汉族戏曲剧种,又名河南曲子戏、高台曲。由坐班清唱的河南鼓子曲中杂牌小调与民间歌舞踩高跷相结合的河南曲剧,于1926年经临汝县(今汝州市)农民同乐社在登封县首次搬上舞台,发展为戏曲剧种。由于曲调易学,用本嗓演唱,表演接近生活,传播极快。河南曲剧的前身是高跷曲子,由高跷曲子到河南曲子,经过三步曲,即高跷曲子-——高台曲子——舞台曲子(河南曲子),后来叫河南曲剧。2006年5月20日,曲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推荐阅读:曲剧演员曲剧剧目曲剧剧团

艺术特点

曲剧唱腔结构为长、短句曲牌联套体制。唱腔曲牌有150多种,其中有来自明、清民歌小曲的〔阳调〕、〔诗篇〕、〔茨儿山〕、〔剪剪花〕、〔银纽丝〕、〔打枣竿〕、〔太平年〕、〔罗江怨〕,有来自鼓子曲的〔马头〕、〔潼关〕、〔满江红〕、〔劈破玉〕、〔小桃红〕、〔青阳扇〕等。伴奏用的丝弦曲牌有〔大起板〕、〔山坡羊〕、〔高山流水〕、〔状元游街〕等130多种。

河南曲剧的主奏乐器是坠胡。另外还有三弦、唢呐、琵琶、二胡、筝、笙、月琴等。新中国建国后,有些剧团还分别增加了诸如木管、铜管、弦乐、定音鼓等西洋乐器。打击乐器最初仅有锣鼓,只用于"打闹台"。于1940年前后,曲剧吸收了京剧、豫剧的锣鼓经,打击乐器才逐步得到完善,有象鼓板、大锣、二锣、铙钹、小钹、风锣、木鱼等。在现代形式的戏剧的表演方面,河南曲剧比较注意运用舞蹈动作用以表现现实的各种生活内容。例如剧本《赶脚》中的耍伞、赶驴、骑驴;《游乡》中的挑担子赶路、爬山;《下乡》中的推车、拉车;《掩护》中的划船过封锁线及骑马等,都特别设计了生动而富有生活情趣的舞蹈动作。

早期的河南曲剧在表演上继承了高跷曲的歌舞身段和行当分工。高跷曲一般有五个角色:老婆(老旦)、媳妇(青衣)、姑娘(小旦)、相公(小生)、和尚(丑)。和尚经常兼扮演老旦,并且有时还会增加诸如"二姑娘"、"瞎子"等配角行当。早期的河南曲剧无论演什么戏,角色一般不外乎以上五种主要形式。早期演出时,剧中的人物出场,一般开始时都是背对观众,走至台中心后才转身亮相,然后踩着"大起板"的弦乐伴奏节拍跑"剪子股"圆场,形式与踩高跷时的打场子相同,必须跑完四十八板再进行正式演唱。曲剧的动作、身段、架势还基本保留着高跷曲舞姿的原型:表现为不停地前走和后退,而和尚或瞎子(丑角)则在其间不断地插科打诨。1933年,曲剧流传到河南中部周口和东部开封一带。到抗日战争时期,又流行于陕南和鄂北。在流传的过程中,随着上演的剧目的丰富,曲剧在吸收了豫剧、京剧、越调、汉剧等兄弟剧种的表演艺术后,才逐渐建立起生、旦、净、丑完整的各行当,并出现了一批较有成就的演员。旦行是曲剧各行当之首。因早期大多演出"三小戏",又多以旦角为主,所以河南曲剧的旦行名角颇多,在表演艺术上也各具特色。建国前的演出,旦角多由男性来扮演,较著名的演员有许文兴、胡定、李金波、朱天水(艺名香水)、李九常等;建国后曲剧又培养了诸多女演员,象张新芳、王秀玲等在表演艺术上就较有成就。生行大多以小生为主,表演时一般以文生、空生一类角色居多,没有武生。从40年代曲剧开始演出"袍带戏"后,发展了须生。丑行在曲剧发展的早期,作用仅限于插科打诨、逗人取笑。发展自王振东开始,注意从人物的性格出发,逐渐向唱做并重方向演变,形成了诸如娃娃丑、正丑、官丑、恶丑等不同类型的丑角。净行自张广耀、李云城开始,逐渐成为河南曲剧的专行。他们从〔阳调〕中分出净角的专门唱腔。建国后,谢录专攻黑头,以《铡美案》、《下陈州》等剧而享名。

角色行当

早期的河南曲剧在表演上继承了高跷曲的歌舞身段和行当分工。

高跷曲一般有五个角色:老婆(老旦)、媳妇(青衣)、姑娘(小旦)、相公(小生)、和尚()。和尚经常兼扮演老旦,并且有时还会增加诸如"二姑娘"、"瞎子"等配角行当。早期的河南曲剧无论演什么戏,角色一般不外乎以上五种主要形式。早期演出时,剧中的人物出场,一般开始时都是背对观众,走至台中心后才转身亮相,然后踩着"大起板"的弦乐伴奏节拍跑"剪子股"圆场,形式与踩高跷时的打场子相同,必须跑完四十八板再进行正式演唱。曲剧的动作、身段、架势还基本保留着高跷曲舞姿的原型:表现为不停地前走和后退,而和尚或瞎子(丑角)则在其间不断地插科打诨。

1933年,曲剧流传到河南中部周口和东部开封一带。到抗日战争时期,又流行于陕南和鄂北。在流传的过程中,随着上演的剧目的丰富,曲剧在吸收了豫剧京剧越调汉剧等兄弟剧种的表演艺术后,才逐渐建立起完整的各行当,并出现了一批较有成就的演员。

旦行是曲剧各行当之首。因早期大多演出"三小戏",又多以旦角为主,所以河南曲剧的旦行名角颇多,在表演艺术上也各具特色。建国前的演出,旦角多由男性来扮演,较著名的演员有许文兴胡定李金波朱天水(艺名香水)、李九常等;建国后曲剧又培养了诸多女演员,像张新芳王秀玲等在表演艺术上就较有成就。

朱天水人称"洛阳迷",表演时嗓音细腻、音色朴素自然,唱腔甜美,声情并茂,以演剧本《蓝桥会》著称。许文兴擅长表演农村少女形象,当时有"活闺女"之美誉。胡定(青衣)擅长于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以塑造人物形象,表演时稳重大方,擅长演出的举目有《游龟山》等。张新芳的表演形式朴实、真切,唱腔讲究吐字归韵,擅长应用"大闪板"方法,所演出的《陈三两爬堂》一剧,成功地塑造了陈三两的形象。李九常表演风格细腻,所演的《风雪配》中场景姑娘做针线活,从合线、抖线、咬线、纫线、纳鞋底乃至不慎而导致针尖扎手的过程,表现得细致入微、极其逼真,各环配合也丝丝入扣。

生行大多以小生为主,表演时一般以文生空生一类角色居多,没有武生。从40年代曲剧开始演出"袍带戏"后,发展了须生。小生朱六来在河南曲剧发展的初期,在没有锣鼓伴奏的情况下而创造出一套载歌载舞、柔和自然的表演艺术,使曲剧的表演突破了高跷曲的传统程式。须生海连池马琪均以表演质朴,并富于生活气息见长。后者的所演《寇准背靴》中的寇准,在台步水袖髯口帽翅等技巧的运用方面,有颇高的造诣。

丑行在曲剧发展的早期,作用仅限于插科打诨、逗人取笑。发展自王振东开始,注意从人物的性格出发,逐渐向唱做并重方向演变,形成了诸如娃娃丑、正丑、官丑、恶丑等不同类型的丑角。例如王庆生,在以丑角塑造人物形象方面,就有过颇多创造。

净行自张广耀李云城开始,逐渐成为河南曲剧的专行。他们从〔阳调〕中分出净角的专门唱腔。建国后,谢禄专攻黑头,以《铡美案》、《下陈州》等剧而享名。


曲剧唱腔调高,男女声演唱均以真嗓为主。净行的虎音和“炸音”唱法富有特色。20世纪50年代以后,曲剧乐队的文场主要乐器有:曲胡(主弦)和古筝、三弦、琵琶、二胡、笛子、唢呐、闷子、大提琴等;80年代中期,增加了电子琴。武场主要有手板班鼓(单皮鼓)、大锣手镲小锣战鼓大鼓定音鼓等。早期器乐曲牌只有〔大起板〕及数支〔游场〕,以后不断增加了如〔高山流水〕、〔思春〕、〔和番〕等板头曲以及〔菠菜叶〕、〔十番〕、〔错字〕等弦乐曲牌和〔欠场〕、〔尾声〕、〔三枪〕、〔唢呐皮〕等唢呐曲牌。武场锣鼓经基本来自豫剧、越调、京剧等剧种。

曲剧唱腔

曲剧唱腔结构为长、短句曲牌联套体制。唱腔曲牌有150多种,其中有来自明、清民歌小曲的〔阳调〕、〔诗篇〕、〔茨儿山〕、〔剪剪花〕、〔银纽丝〕、〔打枣竿〕、〔太平年〕、〔罗江怨〕,有来自鼓子曲的〔马头〕、〔潼关〕、〔满江红〕、〔劈破玉〕、〔小桃红〕、〔青阳扇〕等。伴奏用的丝弦曲牌有〔大起板〕、〔山坡羊〕、〔高山流水〕、〔状元游街〕等130多种。伴奏乐器以坠胡、三弦、筝、琵琶为主,并采用了锣鼓等打击乐。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河南曲剧不仅在本省大部地区盛行,而且在甘肃、陕西、河北、安徽、江苏、湖北等地也建立有专业剧团。历年整理的传统戏有《陈三两爬堂》、《风雪配》、《卷席筒》、《阎家滩》、《草人媒》、《寇准背靴》等;创作的现代戏有《赶脚》、《下乡》、《掩护》、《游乡》等。其中《赶脚》、《下乡》、《陈三两爬堂》、《游乡》、《卷席筒》、《风雪配》均已摄制成影片。新成长起来的名演员有张新芳(旦)、王秀玲(旦)、邢金萼(生)、马琪(生)、谢禄(净)等。曲剧是河南省本地的主要地方剧种之一,旧时也称"高台曲"或"曲子戏",有些地区又称"南阳曲子"。曲剧流行于河南全省及其周围邻近地区,是在当地流行的曲艺鼓子曲(洛阳曲子、南阳曲子)和踩高跷的表演形式的基础上,受到其他剧种的交叉影响发展而成的。曲剧最早可追溯到由坐班清唱的河南鼓子曲,由其中的杂牌小调与河南的民间歌舞踩高跷相结合,于1926年经由临汝县农民组成的同乐社搬上戏剧舞台,从而正式发展为戏曲剧种。其中的"高跷曲"由去掉高跷拐子的演员登上戏剧舞台,是曲剧由民间歌舞演变为"高台曲"这种正式的戏曲形式的一个质的飞跃。

艺术流派

有南阳曲子(大调曲子)和洛阳曲子(小调曲子)之分。前者较沉稳,后者较活泼。

曲剧名家

创始人李祖白、云龙、朱万明等。

早期较著名的演员有许文兴、胡定、李金波、朱天水(艺名香水)、李九常等男旦;朱六来(生)、须生海连池、马琪均;丑行赵和洲、王振东、王庆生;净行张广耀、李云城,谢录专攻黑头。

新成长起来的名演员有张新芳(旦)、王秀玲(旦)、邢金萼(生)、马琪(生)、谢禄(净)、方素珍(旦)等。其他较著名的演员有郭立仙、张晓风、邢金锷、谢芳馨、霍振海、郭凤娥、田钦泽、周玉珍等。

代表剧目

传统剧目有二百多个。剧目以汉族民间生活小戏居多,如《闹节》、《卖瓦盆》、《李豁子离婚》、《小姑贤》、《小姑恶》等。也有从鼓子曲目中改编的,如《祭塔》、《花亭会》、《蓝桥会》、《闹书馆》、《安安送米》、《金精戏窦仪》等。也有以汉族民间故事为题材的大戏,如《祭塔》、《花庭会》等。移植演出剧目有《铡西宫》、《哭洪堂》、《白蛇传》、《白玉簪》、《血手印》等,也曾摘取长篇大书如《呼延庆打擂》,编成连台本戏上演。历年整理的传统戏有《陈三两爬堂》、《风雪配》、《卷席筒》、《阎家滩》、《草人媒》、《寇准背靴》等;创作的现代戏有《下乡和赶脚》、《掩护》、《游乡》等。其中《下乡和赶脚》、《陈三两爬堂》、《游乡》、《卷席筒》、《风雪配》均已摄制成影片。

曲剧院团

河南省曲剧团、河南省南阳市曲剧团、郑州市曲剧团、河南洛阳曲剧团、河南偃师县青年曲剧团

戏曲演出

2023年09月02日,河南省海宣池曲剧团郑州大剧院演出您的查询内使用的某些“”未用对应的“”封闭。您的查询内使用的某些“”未用对应的“”封闭。参与演出。([[|详情]])

2023年09月02日,河南省海宣池曲剧团在[[]]演出,参与演出。(详情

2023年08月25日,郑州市曲剧艺术中心在[[]]演出。(详情

2023年08月25日,郑州市曲剧艺术中心郑州大剧院演出您的查询内使用的某些“”未用对应的“”封闭。。([[|详情]])

2023年04月09日,河南省曲剧团驻马店市民中心演出您的查询内使用的某些“”未用对应的“”封闭。您的查询内使用的某些“”未用对应的“”封闭。参与演出。([[|详情]])

2023年04月09日,河南省曲剧团在[[]]演出,参与演出。(详情

2021年10月13日,南阳曲剧艺术中心在[[]]演出,参与演出。(详情

2021年10月13日,南阳曲剧艺术中心南阳大剧院演出您的查询内使用的某些“”未用对应的“”封闭。您的查询内使用的某些“”未用对应的“”封闭。参与演出。([[|详情]])

...更多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