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生
戏曲行当。扮演青少年男子。唱曲用假嗓,(有的剧种用真嗓),大多不戴髯口。根据人物身份、性格又可细分:巾生,又名扇子生,头戴文书巾、手持折扇为主要标志,主要饰儒雅潇洒的公子、书生,如昆剧《牡丹亭》中的柳梦梅、京剧《拾玉镯》中的傅朋;唱、念、做并用。冠生,又名官生,多扮演文官。按人物身份、性格,又分大冠生、小冠生,前者戴髯口,多扮风流蕴藉的皇帝(如唐明皇)、放荡不羁的才子(如李白);后者戴纱帽,不用髯口,多扮事业有成的新贵,如王十朋、蔡伯喈。京剧纱帽生与冠生相同,讲究风采气度,如《玉堂春》中的王金龙。穷生,也名鞋皮生、黑衣生,扮穷困潦倒的落魄书生,如川剧《彩楼记》中的吕蒙正,昆剧《绣襦记》中的郑元和,京剧《棒打薄情郎》中的莫稽,走路拖着鞋皮,两手交叉抱胸,显示出迂腐寒酸的神态。雉尾生,又名翎子生、鸡毛生,因头插两根雉尾而得名,饰意气奋发的青年将领,如昆剧《连环记》中的吕布,京剧《群英会》中的周瑜,表演唱、做、念、打兼备。--中国娱乐大典
扮演年青英俊、不挂须的男子唱腔用本嗓或小嗓。又有官生、扇子生、翎子生、贫生之分。--中国豫剧大辞典
中国传统戏曲角色行当,生行的一支。一般扮演二三十岁的青年男性,通常不挂“髯口”。衣服的颜色比较鲜艳,一般说韵白。说话、演唱采用真假嗓相结合的方式。早期的小生只是生的副角,没有明确的年龄规范。元杂剧中的类似角色叫“软末泥”。小生一名初出现于昆山腔,后被各种地方戏曲所接受、改造,经长期发展后成为四大行当之一。根据所演人物的扮演性格、身份的不同,分为文小生和武小生。文小生又分扇小生——因常手持一把折扇而得名,扮演儒雅、潇洒的青年书生,如京剧《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梁山伯;翎子生——因在帽盔上插两根雉尾而得名,故又叫雉尾生,扮演年轻俊朗、英姿勃发的将领,如京剧《小宴》中的吕布;穷生——多扮演穷苦潦倒的落魄文人,如京剧《评雪辨踪》中的吕蒙正;纱帽生——因带乌纱帽而得名,多扮演春风得意的年轻官员,多为雍容儒雅的文人,如京剧《白罗衫》中的徐继祖。武小生——通常扮演武功极好的青少年,如京剧《探庄》中的石秀。另外,昆曲中有“官生”(又作“冠生”),一般扮演年轻的武官员、皇帝等,且大多挂“髯口”,如京剧《醉写》中的李太白。--表演辞典
传统戏曲角色行当的一种,生行的一支。主要扮演无须的青少年男子。如京剧中的小生,唱时用尖音假嗓,念白兼用真假嗓。根据所扮人物性格、身份的不同,小生又分为翎子生(雉尾生),如《群英会》的周瑜;纱帽生,如《玉堂春》的王金龙;巾生(扇子生),如《拾玉镯》的傅朋;穷生,如《棒打薄情郎》中的莫稽;武小生,如《八大锤》的陆文龙、《岳家庄》的岳云,均为重武功的年轻小将。但昆剧《长生殿》的唐明皇属“冠生”,例外由戴须的小生扮演。--中国老年百科全书·文化·教育·修养卷
小生一般是指青年男子,不戴髯口,扮俊脸,唱念均用“假嗓”(即小嗓),严格说是由真假声相结合——龙虎音,即膛音、刚音。这主要是为了与旦角发生法、老生相区别,在声音造型上更年轻化一些。它既表现角色是年轻的男性,又不失阳刚之气。小生发声要求不能软、不能媚(他不是男扮女装),不仅发声不能媚,唱念做打都不能媚,要突出一个“美”字,但又不能过火、张牙舞瓜。
小生按饰演人物分为文小生和武小生来分。
文小生包括:
(1)翎子生。周瑜、吕布等都属翎子生,扮演的多是王侯大将之类。其实古代翎子也没那么长,这里是装饰品、表演的媒介,要文中见武。
(2)官生(也叫纱帽生)。顾名思义,做官之人。如《玉堂春》中的王金龙、《详状》中的徐继祖等,其表演雍容儒雅,带有书卷气,风度潇洒。
(3)扇子生(也叫巾子生)。头戴文生巾,不带穗,中间没火沿,后面有飘带,如梁山伯、张君瑞、《拾玉镯》中的傅朋等。扇子生与官生是有区别的,官生要有气度。
(4)穷生。指落魄的穷困书生,有穷酸味。如莫稽、吕蒙正等。
(5)草帽生。一般指憨厚老实的农村形象和受苦人形象。典型的如:《折桂斧》中的大哥程埙,《牛郎织女》中的牛郎等。
(6)娃娃生。是专演小孩的,如《三娘教子》中的英哥,《劈山救母》中的沉香等。
小生行的艺术风格,可概括为“俊雅、潇洒、挺秀、紧严”八个字,松驰了就会显老。身上要挺、紧,念白也要给人以绷紧之感。在工架、身段上,可以说,小生要严,老生要松,武生要绷,旦角要柔。
小生行常见的毛病,是脂粉气浓,片面追求习文、风流、阴柔,而失去男性美,有男人女性化,女人男性化的倾向。武功基础差,演不了武小生戏、翎子生戏。
武小生包括:
(1)长靠武生。以工架把子功为主,武戏文唱,不翻扑。唱、念、做、打比较全面。化妆既可俊扮也可勾脸;穿戴既可扎靠,也可穿箭衣。如赵云扎靠、孙策穿箭衣、杨宗保也扎靠也穿箭衣。
(2)短打武生。以翻扑、腰腿功见长。如武松、任堂惠等,动作干净利落。
武生的艺术风格是“稳、准、狠、率”,以气魄神韵见长,不是单纯卖弄技巧。
武生行常见病是只卖弄杂技技巧,不重视人物刻画,不注重工架形式美,有“一冲遮百丑”的倾向,台风粗野。
(3)巾子武生。戴武生巾子。一般要求文物兼备,如状元媒中的杨六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