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更平

来自戏曲百科
秦腔演员阎更平

阎更平(1918-1982)秦腔表演艺术家,陕西长安人。出科平乐社,师承刘易平,工须生。功底深厚,技艺纯熟,亦文亦武,表演矫健豪放,唱腔苍重刚健,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代表剧目有《临潼山》《徐策跑城》《十五贯》《大报仇》《血泪仇》《法门寺》等。1956年获陕西戏曲观摩大赛二等奖。


阎更平(1918-1982),著名秦腔表演艺术家。12岁入平凉平乐学社学艺,师承刘易平,工须生兼演老生。出科后先后在甘肃、宁夏、陕西等地搭班演出,1955年参加陕西省戏曲研究院。黑白不挡,文武皆能。在继承传统表演的风格上,又吸收借鉴了京剧、蒲剧等剧种的特长,融会贯通,形成了苍重醇厚、刚毅豪放的艺术特色,唱念考究,豪迈有力,吐字行腔洪亮而有力感,富金石之音,气势如虹,唱腔刚直苍劲;表演真切细腻,功底全面扎实,靠把、纱帽最为拿手,髯口功尤为突出,又能博采众长、兼收并蓄。代表剧目有《临潼山》、《十五贯》、《四进士》、《祭灵》、《法门寺》、《徐策跑城》、《打镇台》、《屈原》、《血泪仇》、《两颗铃》等。1956年获陕西省戏曲观摩大赛演员二等奖。培养的学生有贠宗汉等。


阎更平(1918—1982)秦腔演员,工须生。陕西长安曹村人。民国二十一年(1932),他十四岁时入甘肃平凉平乐社第二期学艺。因智慧聪敏,学戏刻苦,很快成为该社台柱,十六岁就主演了《全家福》、《八件衣》、《卖画劈门》、《大回荆州》、《五子夺魁》等戏,一年后又演出了文武并重的折子戏《临潼山》,名声大噪。民国二十四年,随剧社赴郑州演出,亦得“才华出众”之誉。民国二十七年,返回平凉,民国三十年,离开平乐社,赴西安等地搭班演出。1952年受聘于西北戏曲研究院任演员。

  阎更平戏路宽广,文武不挡,唱做俱佳,黑须白髯,各自传神。他的唱腔,刚直苍劲,豪迈有力,抑扬顿挫,运转自如,形成了独特的苍重纯厚、刚毅豪放风格,为广大同行所称道。他会戏一百余出,传统戏和现代戏全能。他的拿手戏为《祭灵》、《临潼山》。前者挂白须,着白袍,头扎白绒球,手挽白孝绸,台步苍老,全身颤抖,须、袍、球,绸颤舞的节奏,浑然一体。后者挂黑髯,扎大靠,戴头盔,蹬厚底靴,身架刚劲,慷慨悲壮,特别是翻“硬折子”、走“飞脚”、劈“双叉”等特技,做得干净利落,熟练自如。该剧是以唱功见长的靠架戏,秦腔界能演者甚少,可他演此戏已早负盛名。

  阎更平为人谦虚,向不以名家自居,善于博采众长。为了掌握帽翅技巧,他特意把山西阎逢春请到家中传艺,脖子练肿了,头练昏了,从不叫苦。《徐策跑城》经周信芳指导,再度上演,台步有力,髯口传神,水袖潇洒,身段多姿,观众赞叹不已。他年逾花甲,已经退休后,亦不忘求艺。山西省晋城蒲剧团来陕公演,一名三十多岁的演员演出“麒”派名剧,他十分赞赏,场场观看,象小学生似的让人家给他说戏,并请到家中热情相待,白天学,晚上练,夜晚睡在床上还在脚手不停地复习,逗得家里人格格发笑。更平还乐于授徒,台宗汉、焦晓春、白贵平等须生名家,都是他亲授的高才生。六十四岁病逝于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