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戏曲百科

【钹】古称“铜钹”、“铜盘”。打击乐器。铜制圆形,中部隆起如半球状,其径约全径的二分之一,正中有孔,穿系绸条或布条。以两片为一副,相击发声。初出印度,后传至中国,唐时十部乐中有七部用钹。今广泛用于戏曲、民乐合奏中,并形成大小不同的多种形制。其大者谓之铙,俗统称为“铙钹”。


钹,古称铜钹、铜盘,民间称镲。打击乐器。碰奏体鸣乐器的一种。中国、外国乐队中都使用。中国古代把铜钹、铜铙或铜盘、镲等,统称为铙钹。铙和钹是两种乐器,形制近似但略有不同。二者皆铜制,圆形金属板,中间隆起半球形部分叫碗或帽。 每副两片, 相击发声。 通常直径为30~50厘米。铙和钹的区别在于,铙的碗部较小,发音较响亮,余音较长;钹的碗部较大,发音较浑厚,余音较短。铙与钹在民间常配合使用,用于民间吹打乐和戏曲伴奏。除汉族外,钹在众多少数民族中也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