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丸记(湘剧剧目)

来自戏曲百科

湘剧《金丸记》又名《狸猫换太子》系湘剧高腔整本戏。来源于元杂剧《抱妆盒》及传奇本《金丸记》。

《盘盒》《拷寇》为小生重头戏,唱做并重。擅长此剧的名艺人先后有周文湘、吴绍芝、余福星。此剧与元人杂剧《抱妆盒》明人传奇《金丸记》一脉相承。改编本加入之《摸包认母》,似源于明代汪元亨所作杂剧《仁宗认母》,与当时流行的说唱词话《仁宗认母传》相同。明万历刻本《增像包龙图判百家公案》有《仁宗皇帝认母后》篇。另见清石玉昆章回小说《三侠五义》第1回。祁剧、辰河戏、衡阳湘剧、巴陵戏(弹腔)及京剧、川剧、汉剧、桂剧、秦腔、梨园戏、绍剧、豫剧等剧种有此剧目。

剧情简介

版本1:北宋真宗年间,后宫刘妃与李妃争夺正宫。刘妃闻李妃临盆生太子,命宫女寇承御将狸猫换出婴儿,抛入太液池溺死,寇不忍婴儿无辜遭害,适逢太监陈琳采果而至。两人一道成功地将婴儿救出。送与八贤王收养。若干年后,太子登基,在包拯、陈琳、八贤王等忠良的帮助下,将刘妃等一党奸臣扫除,迎回亲母李后,一家人喜获团圆。

版本2:宋真宗无嗣,刘、李二妃俱有娠,真宗各赐金丸,许先生子者为后。李妃生子,刘妃以狸猫换出婴儿,令寇珠抛于金水桥下。寇与太监陈琳计议,将婴儿送往南清宫八贤王为子。刘妃生子得为皇后,子夭亡,真宗立继八贤王子为太子。太子游冷宫见李妃而落泪。刘后火焚冷宫,李氏被神人救出,但双目失明,乞讨为生。真宗死,太子立为仁宗。包拯陈州放粮回朝,路过天齐庙,李氏告状,包拯认为母,还京后送至八贤王府,使李氏与宋仁宗母子相认。

版本3:宋真宗无子,闻李、刘二妃怀孕,颁旨分赐保胎金丸,并许诺谁先生男立为太子,母封皇后。刘妃与太监郭槐定计,趁李妃生养之时,用狸猫换出太子,真宗视为妖孽,将李妃贬入冷宫。刘妃又命心腹宫女寇珠,将太子抛入金水河溺死。寇珠不忍,正为难之时适穿宫太监陈琳捧皇封妆盒,奉旨采果去为八贤王贺寿经此,寇珠求他搭救太子,陈琳冒险将太子放入盒内,闯过刘妃“盘盒”的难关,将太子送入八贤王府抚养,取名赵祯。不久,刘妃生子,被册封为后,不料其子夭折,真宗将八贤王抚养的赵祯立为太子。赵祯在陈琳陪护下游玩内宫,得见生母李妃,然母子相逢不相识。事为刘后得知,进而生疑,故意命陈琳拷打寇珠,追查赵祯是否当年李妃所生之子,寇珠不屈,死于棒下。刘妃又命郭槐火焚冷宫,企图将李妃烧死,却被太监秦凤救出,流落民间。八年后,真宗晏驾,赵祯继位,是为仁宗。此时双眼已瞎的李妃,闻讯向包拯投诉,包拯经过查勘,认定这一瞎妇确为当今皇上生母。在八贤王和陈琳的见证下,仁宗认母,将刘后贬入冷宫,铡死郭槐。

演出版本

湘剧仅存《盘盒》《拷寇》《摸包》《认母》等折。剧中原无郭槐,民国初年根据京剧增入这一人物。《拷寇》作弹腔演唱,其余为高腔。1953年周章有改编本《盘盒》,由长沙市湘剧二团首演,余福星饰陈琳,彭福娥饰刘妃,宾兰芳饰寇珠。1954年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印单行本。六十年代长沙市湘剧团改编有整本《金丸记》,将《拷寇》仍改作高腔演出。

高腔整本戏。仅存《盘盒》《拷寇》二折。清末民初,著名小生周文湘先生将《拷寇》改为弹腔演出,从此沿袭下来。1952—1953年之间,剧作家周章参考元杂剧《抱妆盒》,改编了《盘盒》一折,由长沙湘剧二团演出,剧本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1958年,名女小生余福星、名花旦彭福娥及青年演员曾金贵合作,以《盘盒》《拷寇》《摸包认母》三折戏连缀起来,增写一些衔接场子,使之成为一出大戏,其中的《拷寇》又由弹腔改为高腔。翌年,湘潭市中学教师符咏安先生参与加工润色,重新排练,长演至今,成为长沙市湘剧院的保留剧目。2005年此剧改编本收入范正明编注之《湘剧高腔十大记》,由岳麓书社出版。

戏曲演出

未收录本剧目演出信息,如果您有资料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