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越剧团

来自戏曲百科

重庆市越剧团重庆市越剧团于1960年5月建立,前身为光明越剧团,系1952年上海沪光越剧团(即联谊越剧团)到重庆经民主改革后更名成立。建团之初,重庆市文化局任命筱秀灵为团长,李秀媛、韩佩芳、姚宝红为副团长。1971年撤销建制,后于1972年底恢复建制,筱秀灵仍任团长,周宛琴于1979年调任副团长。 “文化大革命”前,重庆市越剧团的主要业务人员有小生筱秀灵、王水花、徐春芳、周宛琴、冯义德、周光瑞、胡心德,花旦杨艳红、吴玉霞、屠文娟、戴明敏、田慧珍、冯媛光,老生钱秀灵、周仁芳、王华娟,小丑姚宝红、马笑笑等。编导人员有竺鋆、裘月莲、曹克冰、张修文,作曲王义昌,鼓师冒炎饮、倪慈茂,剧务胡光荣。剧团曾先后五次招生,培训学员近90人。1972年后还招过一批男演员。至1982年他们除部分集体转业外,留在剧团工作的有50多人,如田慧珍、刘志贵、周光瑞、徐霞、李秀红等。 该团积累剧目近300个,其中新编历史剧15个、现代戏30个。依靠老艺人和新文艺工作者的合作,挖掘整理了《秦香莲》、《劈山救母》、《狸猫换太子》、《孟丽君》等传统剧目。出现了《三看御妹》、《北地王》、《碧玉簪》、《宦娘曲》、《江姐》等一批代表性剧目。其中《江姐》在重庆市郊连续上演135场,观众达13万多人次,创重庆市一个剧目连续上演场次的新纪录。恢复建制以后,积极进行了男女同台演出的试验。剧目有《半篮花生》、《比翼朝阳》等。粉碎“四人帮”后上演了《祥林嫂》、《不准出生的人》、《李双双》等。在1979年、1980年历届重庆市专业艺术表演团体青少年会演和重庆市庆祝建国30周年文艺创作调演中,演出《宦娘曲》(虞叔文编剧)获创作奖;《祥林嫂》、《打金枝》、《盘夫》、《约会》、《九斤姑娘》、《四姑娘的心》等剧获3个集体奖、25个各类个人奖。除在成、渝两地演出外,还到内江、自贡、宜宾、泸州、崇庆、遂宁、涪陵等地、市巡回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