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奕奏

来自戏曲百科

郑奕奏是闽剧著名演员,很出色的青衣、花旦。唱腔细腻柔婉,富有情感,自成一派。其名作有《孟姜女》、《百蝶香紫扇》、《黛玉葬花》、《晴雯补裘》等,一直享有盛誉,久演不衰。

郑奕奏:1902年—1993年

著名闽剧表演艺术家。原名郑依灶,号传康,艺名佾奏。福建省福州市人。一九O二年一月十八日生。家贫,十二岁被卖进福州善传奇戏班,学旦角,十三岁即登台演出,十六岁崭露头角。首次演出《凤阳花鼓》,由于声情并茂、唱表俱佳而轰动一时,盛传“奕奏初唱风阳歌,观众挤断石头桥”的佳话。当时百代、高亭、联声等唱片公司,将其《凤阳花鼓》、《新茶花》、《孤儿血》等唱段灌制成唱片发行,有“福建梅兰芳”之誉。一九三七年郁达夫在福州观看他的《秦香莲》一剧,感其艺精,曾题诗留念。解放前由于生活所迫,流落闽北山区,以教戏为生。解放后于一九五三年从闽北古田山区调任福建省实验闽剧团艺委会主任。一九五四年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一九五六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九五八年任福建省文化局戏曲研究室主任。一九五九年应邀到印度尼西亚为中侨子弟传授闽剧传统剧目《紫玉钗》、《钗头凤》、《梅玉配》等戏。一九六O年任福建剧协主席兼福建省戏曲研究所舞台艺术研究室主任。一九六二年福建省文化局举行“郑奕奏舞台艺术生活五十周年”纪念活动,并将其代表剧目《百蝶香柴扇》拍摄成舞台艺术资料片。一九七九年出席第四次全国文代会。他神于刻划多类不问性格的古代妇女形象,不论是窈窕淑女,还是贞妇怨女,无论是干金小姐,还是小家碧玉,他都演得有血有肉,性格鲜明。曾成功地塑造了《杜十娘》中的杜十娘、《梅玉配》中的孙贞玉、《钗头凤》中的唐琬、《黛玉葬花》中的林黛玉、《孟姜女》中的孟姜女、《秦香莲》中的秦香莲、《百蝶香柴扇》中的林英姐等舞台形象。其唱腔多从人物性格出发,跌宕多姿,婉转清新,字正腔圆。尤擅演悲剧,做工细腻含蓄,唱腔凄切,回肠荡气,感人泪下。他将其唱腔艺术总结为“素、净、休”和“快、紧、收”六字法。成为闽剧中独具一格的郑派艺术。曾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委员、中国剧协理事、福建省文联副主席、福建剧协名誉主席。

——资料来源《中国艺术家辞典》

  • 以下内容自动生成,如有错误欢迎反馈

1956年初,经福州市文化处批准,由福州市闽剧工作者协会主办,设立福州市闽剧艺术训练班。名誉主任郑奕奏、主任萧梦尘陈春轩肖邦棉等著名表演艺术家担任各行当专业科教师。秋季,福州市闽剧艺术训练班开班,第一期主要培训各剧团的青年演员,时间为一年。

戏曲演出

  • 以上部分内容自动生成,如有错误欢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