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传鉴

来自戏曲百科

郑传鉴 昆曲阔口家门演员,昆曲教师 郑传鉴郑传鉴,男,昆曲老生。原名荣寿,字镜臣。江苏苏州人。

自幼读过数月私塾,略识文字。9岁起从朱秋帆等评弹艺人习艺,以学说《珍珠塔》开蒙,打下了演唱和乐器演奏基础。1921年10月入昆剧传习所,从师吴义生,工老生。1927年12月转入新乐府昆班。20世纪30年代初,合股创建仙霓社,传鉴是发起人之一,并与倪传钺共同主持社务多年。

他嗓音虽带沙哑,然唱念苍劲有力,讲究音律韵味。在表演艺术上,既不失传统风范,又善于融化发展原有程式动作,注意身段、台步的飘逸优美,更重视通过面部表情及眼神的运用,正确而有分寸地抒发人物的喜怒哀乐内在情感,扮演的各类人物、无不形神兼备,具有较强的艺术魅力,曾被曲界誉为“昆曲麒麟童”。戏路宽广,能戏极多。如《卖书》、《纳姻》、《追信》、《拜将》、《搜山》、《打车》、《卸甲》、《封王》、《卖发》、《别坟》、《扫松》、《议剑》、《吃茶》、《侠试》、《赠马》等戏,均很拿手。尤其是饰演《贩马记·哭监》中李奇、《浣纱记·寄子》中伍子胥、《长生殿·弹词》中的李龟年,被称为三大杰作。

20世纪30年代后期,“传”字辈未行演员因转业、病逝等原因而骤减,他在班内独挑老生、老外、副末大梁,声誉更佳。尔后,一度出任上海戏剧学校教师,为京剧“正”字辈学生传授昆曲。上海曲友向他习艺者亦颇多,赵景深教授所演《狮吼记·跪池》中的苏东坡即由其所授。他还先后应聘至上海雪声、芳华、玉兰、云华、合作、少壮、春光、合众等许多越剧团从事剧务工作,参与了《金山战鼓》、《绝代艳后》、《梁祝哀史》、《西厢记》等大量越剧剧目的排练工作,设计指导演员的咬字发音、身段动作、表演技巧,乃至整体武打、舞蹈等场面,因而被誉为上海越剧界“技导”第一人。后来,传鉴的“技导”工作更推广到沪剧、甬剧、锡剧、苏剧等其他戏曲团体。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善于根据演员的不同风格特点,设计出相应的身段动作,在戏曲界广受好评。

自1949年11月19日始,他与部分“传”字辈师兄弟公演于上海同孚大戏院,历时一月。嗣后,仍常穿梭于各剧团和剧场间,继续从事其“技导”工作。1954年8月起,应聘担任华东戏曲研究院昆曲演员训练班及后改组而成的上海市戏曲学校昆剧班教师,主教老生。数十年间,培养出不少优秀老生人才。上海昆剧团的计镇华、顾兆琳、姚祖福等均为其得意学生。此外,江苏省昆剧院的姚继馄,江苏省苏昆剧团的陆永昌,浙江京昆艺术剧院的张世琤,北方昆曲剧院的祝孝纯,湖南省昆剧团的唐湘音等也曾从其习艺。1993年9月,传鉴年逾八旬,犹收江苏省昆剧院青年文武老生柯军为徒,向其传授了《九莲灯》、《夜奔》等戏。

此外,传鉴还积极参与各种示范演出及其他艺术活动。早在1951年4月苏州举办的“昆剧观摩演出”中,他主演了《四声猿·骂曹》中祢衡;1954年10月“华东区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上,他饰演《连环记·小宴》中王允,获奖状奖;1956年春,应邀赴浙江省国风昆苏剧团参与昆剧《十五贯》的排练加工。是年9月、11月在苏、沪分别举行的“昆剧观摩演出”,以及1962年12月“苏、浙、沪三省(市)昆曲观摩演出大会”等活动中,他除饰演了《议剑》中王光、《茶坊》中范仲淹、《吃茶》中杨继盛、《卖书》、《纳姻》中简人同、《卖兴》中熊店主等角色外,还多次与俞振飞合作,配演了《太白醉写》中唐明皇、《见娘》、《梅岭》中李成、《跪池》中苏东坡、《埋玉》中陈元礼、《赠马》中胥表、《小宴》冲王允以及大型昆腔本戏《墙头马上》中裴行俭等各路角色,无不配合默契,相得益彰,尤其是与俞氏数度同台串演的《千忠戮·惨睹》成为昆坛艺术精品。郑在此戏中饰演乔扮成道士的程济,丰富了原有表演艺术。在匆匆行路时,挑着担子,一个淘步,水袖一搭,回首看着建文君,神情急促,身段边式,给观众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1972年退休后居上海。1978年起应聘为上海昆剧团艺术顾问,曾指导该团排演《牡丹亭》、《长生殿》等许多重点剧目。1986年1月,应聘担任文化部振兴昆剧指导委员会委员,并积极投入昆剧培训班的教学工作,向学员们传授了《卖书》、《纳姻》、《吃茶》等拿手好戏。1992年3月应邀赴苏州大学昆曲艺术本科班讲课授戏。同年7月应香港中华文化促进中心邀请,与弟子计镇华等同往香港讲学。传鉴载上口面,身穿戏衣,连说带做,深受听众好评。不久,又应邀赴京为北方昆曲剧院新排练的郭汉城、谭志湘改编本《琵琶记》进行艺术加工,提高了该剧的演出质量。1993年底至1994年初,随浙江昆剧团赴台湾进行艺术交流,并演出《哭监》,这是他最后一次登台表演。

1996年7月6日在上海病逝,终年87岁。出生:1910年1月,宣统二年(庚戌)逝世:1996年7月6日,农历丙子年五月廿一日人物分类昆曲 阔口家门演员昆曲 教师科班院校苏州昆剧传习所 传字辈 学生


(1910~1996)著名昆剧表演艺术家。原名郑荣寿,字镜臣。苏州人。民国九年(1920年)冬开始学习评弹。民国十年(1921年)进昆剧传习所,由高步云开蒙,继在吴义生作台习曲学戏,工老生,兼外、末。

       民国十三年(1924年),“传字辈”初到上海演于徐园,即饰《搜山打车》之程济,为周信芳所注目赞赏。此后所演剧目角色有《别母乱箭》之周遇吉、《开眼上路》之钱流行、《卖书纳妾》之简人同、《侠试赠马》之胥表、《越寿拜师》之越王、《议剑》之王允、《吃茶》之杨继盛、《卸甲封王》和《酒楼》之郭子仪、《卖发.别坟.扫松》之张广才等。1928年新乐府终止后,为共和班发起者之一。翌年仙霓社成立,与倪传钺共同主持社务长达7年。1937年仙霓社报散后,又主持组织旧班于东方书场坚持演出。

       “传”字辈主演老生者有4人,后施传镇病故,倪传钺离班,包传铎主外,末,郑传鉴乃成为独挑的老生,虽然嗓音于变声后未能恢复,然唱念有力,有抑扬顿挫之气韵。尤重身段边式,善于吸收其他艺术的精华,以生活为依据,从人物出发,追求与传统程式为一体的形体美,在昆剧表演中每有创新。30年代末起,声誉益著。1939年沪人评曰:“郑传鉴之苏武,声色俱佳,激昂慷慨,写苏武浩然正气,自是警世之作”;“座中听者,为之荡气回肠”。1942年,又评曰:“老生郑传鉴,兼演外、末、做工表情,独一无二,虽嗓音沙哑,而唱念,沉着有劲,韵味深长,不愧昆剧伶人中麒麟童”。自此有“昆剧麒麟童”之称。其演《弹词》之李龟年,“一种苍凉失意之态,表现眉目间,虽画家无由描写焉”。此戏与《寄子》的伍员及《贩马记》的李奇并称为“三大杰作”。

       1951年进华东戏曲研究院。1954年起任该昆剧演员训练班、上海市戏曲学校教师。参加1954年华东戏曲观摩获奖。1956年昆曲观摩演出期间上演全本《渔家乐》,由其主演简人同。在戏校执教时,培养了计镇华、顾兆琳、姚祖福等优秀老生演员,同时参加创排《牡丹亭》、《墙头马上》,饰陈最良、裴行俭。又经常应邀为南京、苏州、杭州等地昆剧院团拍曲授戏。所授苏昆陆永昌、姚断焜,浙昆张世铮,北昆祝孝纯,湘昆唐湘音等,皆成为当地昆剧舞台上的中坚力量。上海昆剧团建立后,继任艺术顾问。该团《牡丹亭》、《长生殿》等许多重点剧目,皆由其艺术指导。1981年昆剧传习所60周年纪念时,与周传瑛合演《搜山打车》。此戏与《别母乱箭》等于1986年、1987年向文化部振兴昆剧指导委员会昆剧演员培训班传授。与俞振飞合作《千忠戮•惨睹》饰程济,为其古稀之年的代表作。

        于昆剧演出、教学外,对各种地方剧种多有指导。1938年应上海戏剧学校之聘担任教师,对培养京剧“正字辈”演员起了重要作用。1942年应聘为雪声越剧团剧务部成员,至此不断参与越剧排演。1947年为东山越艺社排演《绿珠坠楼》,广告刊以“技导”职衔,中国戏曲“技导”之名由此开始。40年代,上海众多的越剧剧团,几乎无一不请其担任技导。至1954年止,先后为越、沪、锡、甬、苏等剧种和评弹书戏排演了百余个剧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