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皮流水
西皮流水的板式是四分之一拍,是由二六板进一步紧缩而成。其结构是第一句从板上开口,最后一处亦落板上,随后的句子无论上下句均从板后开始,最后一字落板上。
西皮流水的唱句节奏比较紧,故在每个分句之间的停顿不太明显,各分句的落音变化亦较多。西皮流水是叙述性较强的一种板式,适合表现轻快的或是慷慨激昂的情绪。
京剧声腔板式·西皮流水
我们都知道二六是从原板压缩变化而来的,比西皮原板紧凑一些的板式是二六,比二六更紧凑、更快的板式是西皮流水板。西皮流水可视为西皮原板的浓缩板。
西皮流水板的特征是:1/4节拍的形式、有板无眼。中快速节奏。唱腔的第一句从板上起唱。下边的其余唱句,在板上开唱和过板开唱都可以,但其它唱句过板开唱的较多。因流水板是有板无眼的形式,所谓“过板开唱”,就是从后半拍起唱。每句唱腔的最后一个字要落在板上。
《三家店》“将身儿来至在大街囗”这段老生西皮流水板,是表述性内容的西皮流水板,用于西皮流水板开唱的锣经是“凤点头”和“闪锤”。锣经后,一般用的是西皮流水板的整过门,(《三家店》这个流水板过门是在传统过门基础上改编的一个专用过门)。第一句“将身儿来至在”是从板上起唱的,第二句“尊一声过往的宾朋”和下面的一连几句都是小过门后,过板起唱的形式,直到“娘生儿连心肉”这句,才转为在板上开唱,可见除了第一句板上起唱外,其余各句过板起唱为多,但也可以和第一句一样,由板上起唱。每一句唱后用小垫头与下一句连接。流水板有板无眼,是有字无腔“垛唱”的结构形式,在末尾一句常有行腔,这一段西皮流水就是在最后一句“尊一声解差”的“差”字上,才有一个小小的行腔。因流水板是“垛唱”的形式,因此西皮流水板落了个很形象的别名:“西皮垛板”。
西皮流水板的叙述性强,适合表现慷慨激昂的情绪,《打龙袍》“一见皇儿跪埃尘”这段老旦西皮流水,是剧中人李后,在看到自已的亲生儿子、当今的皇上跪在自已面前后,十分激动的用这一段西皮流水板,倾诉了她二十年的冤枉。唱腔结构与上面欣赏过的老生西皮流水相同。
《李逵下山》“在山寨宋大哥对我言讲”这段花脸行当的西皮流水板,从板式结构上看,与老生的相同,但演唱的风格韵味不同。根据剧情、唱词的需要,在较为平淡的流水板中作了一些适合于人物性格的艺术处理。
《四郎探母·坐宫》“听他言吓得我浑身是汗”这段旦角西皮流水板的节奏比老生、老旦、花脸的流水板要慢,全段除了第二句“十五载到今日才吐真言”是过板起唱外,其他各句“听他言”、“原来是”、“思家乡”、“我这里走向前”、“尊一声驸马爷”等各句都是板上起唱。这种在全段中“碰着板唱”多于过板唱的流水板,是比较少见的,一般情况下是过板开唱比碰板开唱要多。
京剧西皮板式之一。流水板是一拍子(四分之一)形式,是由二六板进一步紧缩而成。其结构是第一句从板上开口,最后一处亦落板上,随后的句子无论上下句均从板后(即板的后半拍)开始,最后一字落板上。流水板的唱句节奏比较紧,故在每个分句之间的停顿不太明显,各分句的落音变化亦较多。流水板是叙述性较强的一种板式,适合表现轻快的或是慷慨激昂的情绪。老生戏如《定军山》中黄忠唱的“这一封书信来得巧”的唱段。《桑园会》中秋胡唱的“秋胡打马奔家乡”的唱段,《击鼓骂曹》中祢衡唱的“相府门前杀气高”的唱段等;旦角戏《锁麟囊》中薛湘灵唱的“耳听得悲声惨心中如捣”的唱段,《凤还巢》中程雪娥唱的“母亲不可心太偏”的唱段等,都是西皮流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