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觉先

来自戏曲百科

薛觉先(1904 年 -1956 年),广东省顺德人,有 " 粤剧伶王 "、" 万能老倌 "、" 万能泰斗 " 的美誉。他曾习京剧,取其所长,以丰富粤剧艺术,并不断创新,在净化舞台,提高唱、念、做、打水平,改革剧场陋习,培养后辈等,贡献很大。他能编善演,戏路宽广,兼工丑生、小武、旦、净、末诸行。

薛觉先一生以粤剧表演艺术大师的身份名世,他创造了 " 音色清亮,吐字清楚,旋律优美流畅,节奏稳定明快,发声刚柔有度,运气呼吸自然 " 的 " 薛腔 " 艺术,并且善于运用这种极具个人特色的声腔塑造各种行当的各个角色。薛派艺术不仅在当时拥趸者众,造就了 " 薛马争雄 " 的盛况,引领一时之风潮;而且,迄今依然传唱不息、枝繁叶茂,对后世粤剧之发展影响深远。


曾习京剧,取其所长,以丰富粤剧艺术,并不断创新,在净化舞台,提高唱、念、做、打水平,改革剧场陋习,培养后辈等,贡献很大。薛觉先以文武生见长,又能反串女脚、兼演红生,人称“万能老倌”。做工干净洒脱,唱腔精练优美,善于运用旋律和节奏的变化表达人物感情。以梆簧曲调为主,吸收地方小曲,突破唱词格律音调的局限,创作新腔,世称“薛派”,为粤剧四大流派之首,其成就至今无人能出其右。  1904年4月生于香港。19岁随名小武朱次伯在环球乐班学艺,在《夜吊白芙蓉》中扮演书童,显出他的灵慧的气质。朱次伯死后,先生的生角平喉声艺继之而起,在弱冠之年即以演出《三伯爵》而成名。23岁在上海和唐雪卿女士拍摄了第一部电影《浪蝶》。后回广州演出粤剧,他吸收了京剧的武打和打击乐,使人耳目一新,但并不以此为满足,他看见南派小武靓元亨的《寸度》精到,非常钦佩,毅然请教,艺术又进一步。   1929年,他组织觉先声剧团,演出《白金龙》等剧,改革化装、服装、舞台装置和剧场陋习,卓有成效。从那时起,觉先声剧团与马师曾的太平剧团并立艺坛,形成薛马争雄的局面。   1932年,开办南方影片公司,与天一影片公司合拍了影片《白金龙》,上映数年,卖座空前。同时,他向《伶界大王》林树森及名艺人陈鹤峰请教,学习了红生戏和须生戏。为公益作募捐演出,先生参演《古城会》和《月下追贤》,他的京剧表演搏得行家的赞许。   1935年,被接受为伦敦《国际哲学科学艺术学会》会员,获得M.S.P荣衔。   1936年赴南洋,在《觉先集》里发表了《南游旨趣》一文。同年,被推为八和戏剧协进会理事长。该年起,觉先声剧团又在香港演出了《貂婵》、《西施》、《王昭君》、《杨贵妃》(合称《四大美人》)以及《胡不归》等一批脍炙人口的名剧。   1947年参加龙凤剧团到穗演出,稍后重组觉先声剧团。   1950年,与邓碧云合组觉云天剧团,到广州演出,并当选为华南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会员。   1952年,再组觉先声剧团,先后到越南、新加坡演出,回港后参加马师曾、红线女组织的真善美剧团,演出了名剧《蝴蝶夫人》、《清宫恨史》。三位著名艺人的合作,写下了粤剧革新又一页。   1954年4月20日,先生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偕妻、儿迁回广州,参加广州工作粤剧团,任艺术委员会主任,演出过的剧目有《闯王进京》、《宝玉怨婚》、《盘夫》和《龟山起祸》等。   1955年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   1956年,整理演出首本戏《姑缘嫂劫》、《胡不归》、《西施》、《宝玉与黛玉》、《花染状元红》等。6月,参加中国民主同盟,被选为民盟广州市委员会委员。10月,广东省召开戏剧界代表大会,他当选为戏剧广州分会理事。在30日召开的第一次理事会议上当选为副主席。当晚,先生在人民戏院演出《花染状元红》时,因脑溢血跌倒,次日去世。


薛觉先(1904年-1956年),广东省顺德人,有“粤剧伶王”、“万能老倌”、“万能泰斗”的美誉。他曾习京剧,取其所长,以丰富粤剧艺术,并不断创新,在净化舞台,提高唱、念、做、打水平,改革剧场陋习,培养后辈等,贡献很大。他能编善演,戏路宽广,兼工丑生、小武、旦、净、末诸行。

薛觉先一生以粤剧表演艺术大师的身份名世,他创造了“音色清亮,吐字清楚,旋律优美流畅,节奏稳定明快,发声刚柔有度,运气呼吸自然”的“薛腔”艺术,并且善于运用这种极具个人特色的声腔塑造各种行当的各个角色。薛派艺术不仅在当时拥趸者众,造就了“薛马争雄”的盛况,引领一时之风潮;而且,迄今依然传唱不息、枝繁叶茂,对后世粤剧之发展影响深远。


薛觉先(1904年——1956年),顺德龙江人。曾习京剧,取其所长,以丰富粤剧艺术,并不断创新,在净化舞台、提高粤剧表演艺术、培养后辈等方面贡献很大。薛觉先以文武生见长,又能反串女脚、兼演红生,人称“万能老倌”。

大刀阔斧改革粤剧

薛觉先出生在一个不富裕的书香家庭,薛觉先四岁时常坐在母亲膝上看戏,看完戏后,他还在家里有模有样地“咿咿呀呀”地唱起来。

薛觉先5岁时,一家搬到香港。薛觉先在父亲办的私塾里读书,后考进香港圣保罗书院,接受良好的中西方教育,丰富的校园文艺活动更让他才智得以充分地发挥。

20世纪初,戏子的地位不高,但在旧时中国,却是一个谋生的技艺。1922年前后,18岁的薛觉先由姐夫介绍进入广州“环球乐”粤剧团,跟随名伶朱次伯跑龙套。凭着刻苦和很强的学习能力,薛觉先很快受到朱次伯的赏识,升格为“书童”。从学徒到成名,不过一年光景。第二年,19岁的薛觉先被有“花旦王”之称的千里驹一眼相中,转至名班,日演丑角,夜演小生,粤剧大佬们不得不对这位年轻仔刮目相看,加之他文武生擅长,又兼丑生、小武、反串花旦,被戏迷赞为“粤剧伶王”、“万能泰斗”,薛觉先声名大噪。

数年后,薛觉先赴上海,自办或与他人合办电影公司,先后拍摄30部粤语影片,并获得市场广泛认可,特别是第一部电影《白金龙》,在东南亚地区一推出,场场爆满,仅广州放映票房就是拍摄成本的60倍。

对此,顺德历史研究会会长张永锡说,粤剧演员参与导演、拍戏,薛觉先绝对是第一人。灵活多变、兼收并蓄,本身就是粤剧的文化特质,薛觉先领悟其中,其身上具有敢为人先的思想,为其日后改革粤剧,奠定了理论根据。

两年后,薛觉先回到广州。他大改粤剧原先行道行规,精简了粤剧臃肿的运作模式,从灯光、布景、化妆、服饰等方面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将京剧声腔融入进粤剧;将西洋小提琴、吉他等乐器引入粤剧乐队;还将江浙流传很广的民间小调引入粤剧;薛觉先重视革新粤剧舞台环境,禁止舞台周边放着与表现情节无关的物品,保持粤剧演出的高雅性。这些措施,极大的提高了粤剧的艺术水平。

薛马争锋成美谈

写薛觉先,不得不提及粤剧另一位大佬马师曾。上世纪30年代,粤剧艺坛出现“薛马争雄”景象。他们改革粤剧,却经常双雄对阵,你演“四大美人”,我就演“秦桧”、“关汉卿”的大戏……

曾有人将俩人比作“诸葛亮”与“周瑜”的关系。佛山粤剧史评论人吴庭璋却认为,他们同拜千里驹为师,在改良粤剧方面,他们有着不同的看法。薛觉先去过很多地方,眼界极广,对西方戏剧、中国京剧了解甚多。薛觉先提出粤剧应该多借鉴中外多元戏剧精华,丰富表现生活原貌。而马师曾却认为,艺术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主张“既继承传统,又敢于变化程序为己用”,将广州方言俚语做唱词,将粤剧通俗化走向一个高峰。

十多年前,民俗专家张永锡便在研究顺德粤剧文化,他告诉记者,粤剧五大流派的创始人,其中四位出自顺德。2012年他将收集的有关薛觉先200多幅生平照片,拿到佛山图书馆进行展览。

张永锡说,“薛马争雄”是粤剧坛上一桩美谈,当时西方思想、文化、艺术潮涌而至,传统粤剧受到挑战,加上当时政府禁止四乡研习,落乡班粤剧大受打击,粤剧危机感越发强烈,而他们互为竞争,共同发展,为振兴一蹶不振的粤剧事业做出了很大的努力,直到今日,粤剧界无人能超越薛觉先的创新精神。

张永锡认为,俩人共同改革粤剧,只是方式不同,但愿望、目的却是一致。薛马争雄的结果,令粤剧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尽管台上斗得天翻地覆,台下,俩人却是好友,甚至俩人还两度上台同演。


还有一位德高望重的粤剧名家薛觉先,他在抗日战争中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当然,他也曾一度被人误解。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侵占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薛觉先十分悲愤,在宣传抗日的演出中用白布书写“当娱乐中勿忘沈案耻辱”(沈案是指九一八事变的发生地沈阳)悬挂于舞台前。后又编演新剧《马将军》,演出中发表演讲,动员民众捐钱捐物支援东北前线抗日军队。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后,薛觉先又和他带领的觉先声剧团演出《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号称四大美人戏,借古代题材弘扬抗敌精神。1938年,他在印发《貂蝉》一剧的说明书时,清清楚楚地写明上演该剧的意图:“欲国不亡,先振人心,戏剧更负社会教育之重责,系哀乐盛衰之机枢,欲使吾民兴爱国之热枕,挽狂澜之既倒,不有斯作,何以洽衷。观者取其正义而扩其精神,抗战兴邦,赖此多矣。”


1941年12月25日,日寇侵占香港,不少粤剧艺人来不及逃离而滞留香港。日军为显示日占区的所谓繁荣,采取高压手段强迫艺人演戏。凡不愿意演出的艺人一律不发粮食,只有登台演出者每天才能领取10斤大米。薛觉先被迫演出了一段时间,但心里总是谋划着如何逃离香港摆脱日寇的魔爪。1942年初,薛觉先和其妻唐雪卿及剧团的其他同仁逃离香港来到湛江,不久后大批香港艺人追随薛觉先也来到湛江。薛觉先准备重组觉先声剧团,在抗战后方宣传抗日。


驻港日寇头目得悉薛觉先的动向后,派出便衣特务来到湛江,准备把薛觉先绑架回港。薛觉先情急之下,化装成船员,在当地爱国人士的帮助下摆脱了日本特务的追踪,来到广西玉林县,后又穿梭于广西、广东、湖南、云南的抗日后方,为抗日军民演出宣传抗敌救国的剧目。由于薛觉先在香港时的遭遇被一些内地人士误解,广西《柳州日报》曾发表社论指责他在日占区演出的行为;关德兴也误会他是汉奸,即使同在一个城市内演戏也拒绝与他会见,使薛的精神受到很大创伤。薛觉先为了消除人们对他的误解,1943年春到桂林演出时在报纸上刊登了一则启事,声明其在香港期间并没有效力于日军,并在随后的演出中主演了《果红玉》、《战地莺花》等宣传抵抗外敌入侵的剧目。


1944年8月,薛觉先带领剧团来到南宁。3个月后,日寇再次入侵南宁,觉先声剧团逃至广西田阳、百色等偏远山区,表示了不愿意为日寇演出的决心。1945年5月日寇退出南宁,薛觉先夫妇应南宁方面之邀,返回南宁新世界戏院演出3个月,上演了一些众志成城光复河山的剧目。1945年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薛觉先和剧团同仁返回广州,后又回到香港。由于他在抗战时期尝尽艰辛,健康状况严重受损,再加上对香港的一段旧事闷闷不乐,以致患了精神失调症,一度精神忧郁,停演了两年之久。1947年复出后,先后组建了觉云天、新华剧团;1954年举家回广州定居,得到广东省、广州市领导人和广大群众的信任。人们对于薛觉先在抗日战争中的表现,还是持肯定态度的。


薛觉先粤剧文武生演员,粤剧小生演员薛觉先薛觉先,男,粤剧演员。龙江人。

有“粤剧伶王”、“万能老倌”、“万能泰斗”的美誉。能编善演,戏路宽广,兼工丑生、小武、旦、净、末诸行。锐意“融南北戏成一家,合中西乐为一体”,创立“薛派”表演艺术。解放后,任中国戏剧家协会广东分会副主席。出生:1904年4月7日,光绪三十年(甲辰)二月廿二日逝世:1956年10月31日,农历丙申年九月廿八日人物分类粤剧文武生演员粤剧小生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