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艳君
素有“神童七岁红”之称的薛艳君,如今已年过花甲。但她宝刀未老,仍担任主演,经常登台演出,活跃在豫剧舞台。
近日,薛艳君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当年七岁红 宝刀尚未老
——访豫剧旦角薛艳君
神童七岁红
上世纪四十年代,薛艳君哇哇落地于开封,来到了人世。在她出生后不久,父亲离世,母亲不知去向。于是,薛艳君成了孤儿,被好心人送到了孤儿院。
1948年秋,不满四岁的薛艳君被送到开封市王兰亭科班学戏,每天清早在开封西南城坡喊嗓子,之后练习拿大顶、跑弧跳、小翻等,开始了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基本功训练。
当时老师很严厉,谁不刻苦就得受罚,当年的伤痕至今尚存,每天一小时的拿大顶才有吃饭的权利。那时的她,跑40个弧跳,六七个小翻根本不在话下。薛艳君笑说,那度时光很痛苦很难忘,血汗和泪水夹杂,付出与拥有相伴。
而她的命运从此发生了转变。后来的她深得王兰亭女儿王秀兰喜爱,被收为义女,加之义母的言传身教,学业优异,出类拔萃。
1951年,薛艳君赴邯郸曲周,在万顺豫剧团登台演出,担任豫剧《红娘》、《断桥》的主演,圆润的唱腔,到位的表演,一个出色的豫剧旦角呼之欲出,台下的掌声雷动。薛艳君的名字不胫而走,名声大振,她被观众接受了,她红了。然观众不知,她还是一个不满七岁的黄毛丫头。“神童七岁红”的称谓,薛艳君由此而得。
然作为孤儿身世的薛艳君却烦恼缠身,原因不在观众,而是来自同行。因为她所担任主演的角色,其他演员难以取代超越。甚至每场演出只有她的亮嗓,才能得到观众的认可和掌声,而导致其他演员成了陪村,冷场的对象。同行的演员开始嫉妒,一起排挤这个小孤儿。
深爱豫剧的薛艳君很无辜、很委屈、很无奈,夜里经常蒙在被窝里失声痛哭,而白天还得忍受同行们的白眼、辱骂。
牛淑贤父亲当时是导演,他得知情况后,经常安慰薛艳君,鼓励她演好戏,要学会坚强。
而后的一次演出,邢台市豫剧团宋金荣团长慧眼识珠,将薛艳君“挖”走了,在邢台市豫剧团待了四个年头。除在《红娘》、《断桥》剧担任主演外,还担任《穆桂英挂帅》、《桃花庵》的主演,同样掌声雷动,好评如潮。
其实,在这度时光,薛艳君同样受到排挤,过着忍气吞声的日子。
薛艳君就在如此的岁月里度过了童年,有掌声,还有更多的是眼泪。
周恩来接见
大浪淘沙,是金子注定要发出光芒。兴许是薛艳君的才艺注定要耀眼舞台,也或许是那朵含苞的蓓蕾应该怒放。
1958年秋天,邢台豫剧团与鹤壁市豫剧团同城演出。演出结束后,鹤壁市豫剧团司鼓李保全先后四次来到邢台邀请她回河南,后来才得知李保全是受鹤壁市豫剧团团长委派,想“挖”走薛艳君这棵好苗子。盛情难却,薛艳君来到了鹤壁市豫剧团,继续担任主演,和豫剧丑角、著名表演艺术家牛得草同台演出《七品芝麻官》,在剧中饰演诰命夫人。
1959年初,经义母王秀兰引荐,豫剧五大名旦之一、豫剧崔派创始人崔兰田认可了薛艳君,并欣然接收为弟子。王秀兰和崔兰田是干姊妹,义母见薛艳君的长相、声音条件酷似崔兰田,才决定让她跟着崔老师学戏。
而后,薛艳君得到了崔兰田手把手的悉心传授,从发音技巧到演唱表演。除此,她还学到了崔兰田老师低调为人原则,清清白白做人,凭着良心唱戏。
1959年10月,薛艳君随团赴北京参加全国文化界宴会,受到评剧表演艺术家新凤霞、京剧表演艺术家张君秋的表扬及指导。这次,她还得到了周恩来总理、文化部陆定一部长的亲切接见。经旁人介绍,总理了解到薛艳君身世后,笑口说他就是孤儿的爸爸。
这一次经历,更加坚定了她对豫剧艺术的深深热爱。
1963年,薛艳君被嵩县豫剧团“借”走,继续担任主演角色,后文革爆发,1967年剧团解散。工作和生活没有着落的她,再度抛弃在被遗忘的角落。
她又想起了和蔼可亲的周总理,一封长信倾诉了自己的难言之隐。很快,洛阳军备司令部司令员、嵩县武装部长找到了她,告诉她总理很关心她的命运,并作出批示:立即安排,不能让薛艳君流落社会,不能受到冲击。很快,薛艳君的工作有了着落,被安排在洛阳地区农科所,具体工作是看管苹果园。
也就是在这一年,她与郭石山结婚了。谈到这段姻缘,郭石山一脸幸福,当年正值文革期间,因为自己出身地主,被人歧视。经人介绍,为人爽快的薛艳君见他为人老实,性格的互补,他们走到了一起。郭石山很支持爱人的工作和事业,当年为了支持薛艳君看管好苹果园,还专门帮忙查找苹果病虫防治、果树农药微肥方面的资料,如今的他已经是植保专家,主编出版了多册有关书籍。
谈到儿女,薛艳君夫妇很自豪,儿子和女儿都很争气,两个获硕士学位,如今都在日本发展,很成功,家庭也很幸福。
难忘杨兰春
1972年秋,洛阳地区在洛阳人民大会堂举办了一场大型文艺演出,科班出身的薛艳君代表所在单位农科所清唱了现代豫剧《朝阳沟》、《杜鹃山》、《百江渡》三段剧目,台下观众掌声四起,在场领导大为震撼,洛阳地区劳动局一领导当即联系文化局领导,亲自推荐薛艳君去洛阳地区豫剧团上班。
然命运似乎在给薛艳君开玩笑,因为她的艺术天赋和出色唱腔又抢了剧团演员的戏,委屈和排挤再度缠绕在她身上。
“朝阳沟之父”杨兰春的谈话让薛艳君一次次站得坚挺,对自己深爱的豫剧艺术更为热爱。其实早在1960年的时候他们就认识,彼此成了忘年交。每每薛艳君受到各种各样委屈的时候,杨兰春总会开道她,鼓励她,告诉她上帝是公义的,赋予给她一个好嗓子,就是叫唱戏给观众听的。对待艺术要有付出精神,做好人唱好戏,人家嫉妒证明你比她强,对事不对人,就凭对不起观众。
“豫剧舞台年年有新人,但是能红多久观众说了算。一年一茬的,如猪毛衣菜,不值钱,五分钱一斤。但你如檀香木,几十年才长成,价值连城,未来的豫剧舞台肯定会有你的位置。”杨兰春语重心长地说。
后来,洛阳市领导出面将薛艳君调离单位,安排在春都集团宣传队,继续担任主演角色。
1980年,杨兰春专门安排薛艳君去了一趟陕西铜川市,让她演出两段折子戏《穆桂英挂帅·接印》、《穆桂英挂帅·出征》,代表河南豫剧的经典样板做示范,因为这次去那演出的还有其他豫剧团。
她的精彩唱段引来了长时间的掌声和欢呼声,在场的市长、宣传部长亲自接见并表扬了她,让同行刮目相看。
1986年,薛艳君选择了提前退休,她想多陪陪家人,清静自己。
回首在剧团的日子里,所承受过的委屈,再想想杨兰春的谆谆话语,薛艳君常会满眼泪滴。但她说,为了豫剧,无怨无悔,痛并快乐着。
经过岁月的打磨,薛艳君心态很平和,三百六十行,行行有领军,处处有竞争,人总是在磕磕绊绊、曲曲折折成长成熟起来,风雨之后方见彩虹。
采访中,她表扬起去年郑州香玉大剧院薛柏松举办的《大锣鼓经·擂响中原》戏曲打击乐专场,剧团中不被人重视的锣鼓手甘当绿叶,衬托了鲜花的红艳。
在场的薛柏松很欣慰,对薛艳君的遭遇感同身受,并愿意带领他的大锣鼓经戏曲打击乐团队,赶赴北京梅兰芳大剧院,配合她年底举办的专场演出。
夕阳无限红
退休了的薛艳君与世无争,衣食无忧,儿女孝顺,家人健康,清闲的她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当然也包括她热爱的豫剧艺术。
1986年,薛艳君筹集资金成立了自己的剧团——洛阳市延军豫剧团,自己担任团长和主演。剧团名字还是老伴郭石山的提议,意即延安作风、军队纪律,延军又与艳君谐音。剧团成立后,薛艳君带领演员坚持在城乡演出。仅1998年洛阳牡丹花会期间,在王城公园应邀演出了30余场,受到广大戏迷的好评。
2001年,薛艳君移居北京。2006年3月,北京市薛艳君豫剧团在北京成立。2006年国庆节期间,北京市薛艳君豫剧团在北京市工人俱乐部演出《桃花庵》、《红娘》和《罗焕跪楼》三部豫剧崔派优秀传统剧目,薛艳君担任主演,这次演出是唯一一次在首都北京集中展现豫剧崔派艺术,让首都戏迷大饱眼福。
2008年3月,北京市薛艳君豫剧团在北京各区县农村连演了30余场,义务送戏到村。《朝阳沟》、《白蛇传》、《花木兰》、《红灯记》、《李双双》等剧目以及折子清唱形式,让老百姓对豫剧有了新的认识。
薛艳君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继承和发扬崔派艺术,她演出的《桃花庵》、《对花枪》、《三上轿》、《秦香莲》等都具有崔派艺术神韵,数十年的舞台演出,她逐渐形成了唱腔清脆甜润,表演庄重大方的独特艺术风格。
不仅如此,她对常派豫剧艺术也有尝试,如经典剧目《拷红》选段《红娘》就是一例。当年她跟义母王秀兰学唱这段戏的时候,豫剧还没有划分流派,划分之后,就不再演了。可一次在北京工人俱乐部演出时,有人听说她还会唱这出戏,而且可以演各个角色,就强烈要求她演。她保留当年的动作,只是唱词的适当变更,没想到的是,场面非常火爆,后来在洛阳演出时,结果也非常不错。
除了唱戏,鲜为人知的是,薛艳君还有绝活,她自己会制作戏装,剪裁、缝制一些买不到的服装。还有一项就是画画,她1996拜师于“牡丹王”屈柳庵门下,笔下的牡丹栩栩如生,她还可以在扇子上吟诗作画,每逢佳友总以此相赠。
在采访中,已近古稀之年的薛艳君谈笑风生,精力旺盛,头发不白,眼睛不花,记忆力惊人。她是一个不倦的舞者,宝刀不老也。
进一步推崇豫剧,薛艳君和她的北京市薛艳君豫剧团在今年有两项大举措,4月10日在长安大剧院演出豫剧《桃花庵》,获得圆满成功。11月份还将在北京梅兰芳大剧院演出豫剧《桃花庵》和《穆桂英挂帅》。剧中均由薛艳君担任主演。这是一次高规格的奉献,也是让广大戏迷对薛艳君舞台艺术六十年的一次检阅,展示她对豫剧艺术的深爱和执著。
为了那份执著,她一路坚定,向你我走来。
【编后】这位开封孤儿,崔兰田的徒弟,王秀兰的义女,一辈子颠沛流离,四海为家,但她似乎与洛阳特别有缘分,从1963年被“借”到嵩县豫剧团开始,到2001年移居北京,在洛阳生活了近40年。这期间她也是飘忽不定,洛阳地区农科所——洛阳地区豫剧团——洛阳春都集团宣传队,都留下了她的足迹。唯一让她感动欣慰的是,在农科所工作时,她找到了生活的另一半郭石山,并且生下一双让他们满意的儿女,同时在洛阳组建了自己的剧团——洛阳市延军豫剧团。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她的洛阳市延军豫剧团,“延军”与她的名字“艳君”谐音,当年洛阳戏曲开始进行体制改革,除了曾广兰能用她自己的命名的曾广兰豫剧团外,就只有延军豫剧团了,我抱着好奇的心理,倒要看看延军豫剧团是什么规格的剧团?她的剧团比起曾广兰的豫剧团小多了,甚至登不了大雅之堂。但薛艳君的演唱丝毫也不差,当年洛阳媒体还为她进行过专题报道。
目前薛艳君移居北京,2006年3月,北京市薛艳君豫剧团在北京成立,常年坚持演出,并计划于11月份还将在北京梅兰芳大剧院演出豫剧《桃花庵》和《穆桂英挂帅》。剧中均由薛艳君担任主演。祝愿她演出成功!
薛艳君,女,豫剧旦角。
1948年4岁时即入王兰亭科班学戏,得到启蒙老师王秀兰言传身教;1950年到河北省邯郸万顺豫剧团登台演出一炮而红;1958年调至鹤壁市豫剧团担任主演,曾和著名豫剧丑角表演艺术家牛得草同台演出《七品芝麻官》,在剧中饰演诰命夫人;1959年初由王秀兰老师引荐,被豫剧五大名旦之一、豫剧崔派创始人崔兰田收为弟子。
1959年10月赴北京参加全国文化界宴会,得到周总理亲切接见,并受到评剧表演艺术家新凤霞的指导。薛艳君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继承和发扬崔派艺术,她演出的《桃花庵》、《对花枪》、《三上轿》、《秦香莲》等都具有崔派艺术神韵,数十年得舞台演出中逐渐形成了唱腔清脆甜润、韵味浓郁;表演刚健清新、细腻大方的独特艺术风格。
2006年3月,北京市薛艳君豫剧团成立,薛老担任团长。2006年国庆节期间,该剧团在北京市工人俱乐部演出《桃花庵》、《红娘》和《罗焕跪楼》,薛担任主演,使豫剧崔派艺术重新与首都观众见面,取得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