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彦生
翟彦生(1891——1956),偃师县人。祖居洛阳,出生于洛阳老城区翟家(择佳)胡同的一个富户人家。七、八岁时父母先后病故,姐弟两人,组排老七,十岁便投靠高崖窝班坐科学戏,工花旦。由于他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十七岁便登台担当主演,展露出非凡的艺术才华。家族视其为“下九流”,有辱家门,败坏门庭,将他逐出,不承认为翟门之后,遂迁至偃师县省庄,开始步入梨园自谋出路。
他天赋佳喉,嗓音甜润清脆,表演洒脱逼真,先后在《洛阳桥》中饰演耶律含嫣,《香囊记》中饰演周凤莲,《玉虎坠》中饰演娟娟,《凤仪亭》中饰演貂蝉,用一条男性的嗓音与身材,塑造了众多鲜活的少女形象。他优美的唱腔,精湛的演技,为众多戏迷所倾倒。1926年他在开封国民舞台演出,他在《洛阳桥》中表演“甩大辫”可谓一绝,足走燕尾,双肩平稳,裙不摆缝,行走如云,被开封戏迷誉为“水上漂”。
上世纪三十年代,他在豫西及黄河以北的温县、孟县、沁阳等地演出是当然的“头牌”演员,场场爆满。每到精彩之处,台下观众便投掷银元,抛彩鸣炮,为他的演出极力喝彩。当时流行一句俗谚:“听见彦生喊,吃饭扔了碗。”可见戏迷对他的喜爱。 抗战前后,他还在汉中、宝鸡、西安等地与常香玉同台演出《西厢记》(饰崔夫人)、《大祭桩》(饰黄桂英的婆母)。当时的青年演员崔兰田、马金凤、毛兰花、马元凤、车兰玉等常求教于他。 建国后,他在偃师城关戏院担当主演,后返回洛阳市加入慕水旺创建的“景艺剧社”。1952年带着儿子(翟自然,板胡琴师)、女儿(翟爱云,著名花旦,1928——2002)及女婿(刘西歧,须生)加盟孟津老城“新艺剧团”(孟津县豫剧团前身)。暮年他双鬓白发,满脸皱纹,但经过一番精心的化妆后,以耶律含嫣的形象亮相舞台,少女的风姿依然犹存,表演不减当年,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