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兔记(湘剧剧目)

来自戏曲百科

湘剧高腔整本大戏《白兔记》源于明传奇《刘智远白兔记》。1949年前,剧本保留较全,然活在舞台上的仅《打猎》、《回书》、《磨房》三折,前二折“为小生重头戏,兼有雉尾生、娃娃生表演特色,载歌载舞,唱做并重,运用翎子、打带功技,要求演员颈、臂、腰、腿功底扎实,表情、眼神多稚气,是湘剧小生看家戏”(见《湘剧志》第58页)。上世纪30年代以来,著名小生吴绍芝演此剧独领风骚,后有女小生王玲芝饮誉剧坛。

这个戏故事曲折,情节动人。歌颂了李三娘对爱情的忠诚,歌颂了岳氏的贤德、善良,杜老的仗义执言,咬脐儿对受苦人的同情,同时鞭挞了刘智远见利忘义、不折手段往上爬的卑污思想。

湘剧、辰河戏、祁剧、衡阳湘剧都有此传统剧目,但保留折数多少不等。

剧情简介

版本1:五代时,刘智远流落马王庙中,遇李员外招为门婿,李死后,其子洪信逼刘退婚,欲将妹三娘改嫁富豪门,刘愤而别妻投军。投军后,岳元帅欲将女儿许配,刘贪图富贵,慨然依允。三娘在家受尽兄嫂凌逼,“日间汲水无数担,晚来挨磨刀天明,”但她坚贞不屈。后在“磨房生一子,与嫂嫂借剪断脐,谁知她凶言多,吉言少,三娘只好用口将脐咬,”咬脐儿又被哥嫂丢入鱼塘,遇家人杜忠搭救,送往刘智远处。刘正当新婚,拒不收留,幸岳氏贤德,将儿留下抚养。十六年后,咬脐儿奉令出猎,途遇三娘,怜其身世,为她带回血书。旋发觉三娘即其生母,哀痛欲绝,刘无奈,只得同意去接三娘。刘与三娘在磨房相会,刘说出停妻再娶情由,三娘痛责刘忘情负义,深悔自己有眼无珠,愤而剪发出家。

版本2:小将军刘成佑打猎追兔遇生身之母而不相识,出于同情为李三娘带书寻夫、访子。军中元帅刘知远,得书道破情由,小将军方知遇亲生母亲而不相识。后母岳氏贤德知礼,促成父子返乡寻亲。十六载李三娘日挑百担水,夜磨三十麦,咬脐产子受尽煎熬,终于盼得骨肉团圆。

版本3:刘智远落魄时,于马王庙偷吃供鸡,被李文奎得见,收留归家,以女三娘配之。李文奎死,其子李洪信与妻张丑奴计议,借口分家,诓刘往瓜园。刘打瓜精得神指示,别三娘往邠州投军,屡立战功,总镇岳彦真以女妻之。时三娘已怀孕,备受兄嫂凌逼,产一子又险为丑奴害死。三娘托窦老送子往邠州,岳氏抚为己子。十六年后,刘子承佑出猎遇三娘,三娘托其带信寻夫与子,承佑归家,始知三娘为生母,一家返沙陀团聚。  

版本4:五代时,刘智远不堪舅兄嫂的歧视,愤而别妻去并州投军。其妻李三娘磨房产子,向嫂嫂借剪断脐不允,只好用口咬断脐带。狠心的兄嫂竞将咬脐郎丢入鱼池,幸被老仆杜忠救出,受李三娘之托,送往并州寻父,于战火中遇到刘智远,刘派人护送回府,交与继室岳氏夫人抚养。十六年后,咬脐郎刘承佑在打猎途中,因白兔引路,得见三娘,三娘向他诉述苦楚,咬脐郎怜而为其带回血书,刘见血书,悲从中来。咬脐郎得知原委,不禁大恸,指责其父忘情负义,刘亦自谴,加以岳氏的贤惠,遂决定同往接回三娘。在磨房中,由于咬脐郎从中周旋解劝,情意殷殷,可贵的亲情,将一个破碎的家庭重新凝聚。

演出版本

1952年,《打猎》、《回书》参加第一届中南区及全国戏曲观摩会演,在田汉、欧阳予倩、梅兰芳的支持下,崔嵬、徐绍清从剧本到表演进行全方位的整理、提高,删去排军的插科打诨,增加李三娘咬指修写血书,唱《尾犯序》一曲。由陈剑霞饰小将军刘承佑,徐绍清饰刘智远,王福梅饰李三娘,彭俐侬饰岳氏。岳氏角色的创造,为“只有小演员,没有小角色”作了形象的注释。后张富保继演此角,亦得好评。

此剧在全国会演中获优秀剧目奖,陈剑霞获演员二等奖,成为湘剧高腔折子戏经典剧目,剧本分别由《剧本》月刊和湖南人民出版社发表、出版。1956年康德整理出全本《白兔记》,由长沙湘剧三团演出。“文革”后谢让尧改编为《李三娘》,由湖南省湘剧院演出。1995年,范正明、谢让尧合作,再次改编为《白兔记》,仍由湖南省湘剧院演出,导演黄再敏、龚天元,配曲陈飞虹,舞美设计谢惠钧,贺小汉饰刘承佑,庞奂丽饰李三娘,剧本由《剧本》月刊发表。同年,应中国艺术研究院邀请,在石家庄参加“国际东方戏剧展”,后又应邀赴京及台北演出。曾获湖南首届田汉戏剧文学剧本一等奖、省“五个一工程奖”。2005年收入《湘剧高腔十大记》,由岳麓书社出版。祁剧、辰河戏、衡阳湘剧、常德汉剧及昆剧、京剧等剧种有此剧目。

戏曲演出

未收录本剧目演出信息,如果您有资料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