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潘烈士投海

来自戏曲百科

京剧《潘烈士投海》连台本戏。作者署名白云词人。根据当时实事写成,全剧共4本。

剧情简介

潘伯英由直隶通永道毛庆蕃保举派赴日本留学。在东京结识同盟会发起人之一陈天华,两人痛心国家的衰弱、朝廷昏暗,主张开启民智,振兴实业。清廷为瓦解中国留学生的革命活动,与日本政府相勾结,由日本颁布《取缔清朝留学生规则》,为抗议这一《规则》,陈天华、潘伯英相继跳海自尽。

演出版本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9月11日首演于上海丹桂茶园。小连生(潘月樵)饰潘伯英,孙菊仙、冯子和、夏月润、冯志奎、夏月珊、小保成(邱治云)等参加演出。宣统元年(1909年)新舞台亦多次上演,是近代戏曲改良运动中有影响的剧作之一。该剧以陈天华、潘伯英跳海自杀行动为主线,反映当时爱国知识分子的思想情绪,被誉之为“一腔正气满乾坤”,但在剧中又写潘伯英死后留下条陈,请毛庆蕃转禀正在办“新政”的袁世凯,及最后吊唁时,五大臣考察归来,将实行立宪,国家振兴有望等内容。剧本有改良戏曲社刊行本,封面标作“立宪预备,改良社会新戏《潘烈士投海》”。1960年收入阿英编《晚清文学丛钞·说唱文学》卷下册。

戏曲演出

未收录本剧目演出信息,如果您有资料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