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梅兰芳大剧院2009年7月15日演出评剧《我那呼兰河》

来自戏曲百科

演出时间:2009-07-15、2009-07-16

演出地点:北京北京梅兰芳大剧院

剧种剧目:评剧我那呼兰河

主要演员:冯玉萍孙浩张立晶李淼马亮周闯石长玉葛永明冯子洋赵海来

演出团体:沈阳评剧院

戏曲活动:庆祝中国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献礼演出

参考资料:[点击查看]


评剧《我那呼兰河》 沈阳评剧院 梅兰芳大剧院 7月15日-16日

一、剧情简介:

评剧《我那呼兰河》是根据著名东北女作家萧红的《生死场》、《呼兰河传》等作品改编的。

故事发生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呼兰河畔。

王婆的丈夫因反地主的剥削压迫,被害死,为逃避灭门之灾,王婆领着儿子铁钟和女儿金枝沿呼兰河逃难。铁钟为了报杀父之仇,当了土匪;王婆为女儿和自己能活下去,再嫁赵三。

铁钟报了父仇,并成了“大当家的”。意外重逢,母子情绝。

金枝嫁人生子,王婆艰辛度日。

赵三组织“镰刀会”抗租被捕入狱,后被地主赎出,再也不想“闹事”。王婆拿出自己藏匿的手枪,赵三却胆怯拒绝了。

铁钟抗日被枪杀,失子之痛,王婆生不如死。

日寇铁蹄肆虐,村民们忍无可忍,王婆率领乡亲奋起抗倭寇,向死求生;生为中国人,死是中国鬼!

生生死死呼兰河……

二、导演简介

查明哲,国家一级导演,导演学博士,中国国家话剧院副院长。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俄罗斯戏剧艺术科学院。其作品与个人多次获国家级奖项:五个一工程奖、优秀导演奖、文华导演奖、导演金狮奖。

中国剧协并《中国戏剧》首推新世纪杰出导演。

文化部优秀话剧工作者。

中组部、中宣部等六部委颁发的归国人员成就奖。

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

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艺术工作者。

三、评剧表演艺术家冯玉萍

冯玉萍,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1973年考入沈阳评剧院。1981年拜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花淑兰为师,被文化部命名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现任沈阳评剧院副院长,国家一级演员、辽宁省政协常委、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辽宁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曾两次荣获中国戏剧表演最高奖“梅花奖”(二度梅),三次荣获国际演剧节表演金奖,曾在多个剧目中担当主要角色,在继承花派艺术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演唱风格和善于刻画人物内心多变性格的表演特色。

冯玉萍同志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国务院政府津贴、辽宁省德艺双馨文艺家、第四届辽宁省优秀专家、第三届沈阳市优秀专家、沈阳市德艺双馨文艺家、沈阳首届文学艺术“红玫瑰”优秀人才奖、沈阳市劳动模范、三八红旗手、五四青年奖章、2008年奥运火炬手等荣誉称号。

四、《我那呼兰河》主创人员

总监制:谢石

总策划:佟辑云

出品人:王平、陆军

艺术顾问:张毓茂

艺术总监:冯玉萍

编剧:黄伟英

导演:查明哲(特邀)

唱腔作曲:陈锦生、陈忠

作曲:徐占海(特邀)

指挥:李容喆

打击乐设计:朱维春

舞美设计:罗江涛(特邀)

灯光设计:邢辛(特邀)

服装设计:汪又绚(特邀)

舞蹈设计:陈凯(特邀)

五、《我那呼兰河》饰演名单

王婆——冯玉萍

赵三——孙浩

金枝——张立晶

(童年)李淼

铁钟——马亮

(童年)周闯

李青山——石长玉

二里半——葛永明

成业——冯子洋

瘸土匪——赵海来

群众——本院演员

舞蹈队——本院演员

六、职员表

监制:江叁、许明、张巍

策划:秦珍、孙浩元

副导演:田敬阳

配器:赵晋南、李容喆、谢舒群、陈龙

音乐制作:张久文

合唱领唱:丁少良、穆倩、王志昕

录音混音:吕威霖

录音监制:牛国纲

灯光:王鹏、李洪成、李震、陆博文、王志英、樊迪

道具:曹明禾、居爱萍

装置:侯绪明、董福祥

化妆:刘喆、杨光

音响:牛宁宇、周扬

服装设计助理:崔晓东(特邀)

服装:孙喜明、陈美佳

剧务:杨勇

场记:谢菲菲、孙明月

字幕:刘爽

舞台监督:秦珍、石长玉、杨勇

现场演奏:沈阳评剧院乐队

现场合唱:沈阳评剧院合唱队

七、乐队:

司鼓:朱维春

板胡:陈忠

评二胡:贾静文

二胡:王晓光

琵琶:赵红

杨琴:王丽颖

唢呐:沈立国、陈龙

笙:赵国洪

合成器:解舒群

Ⅰ小提琴:张萍、李亨国、董维斌、丁可欣

赵艳、牟全智、穆熠、张义贺

Ⅱ小提琴:苗露、李晓晨、王媛媛、张琪、魏琼、赵雪

中提琴:张景武、赫群、李羽佳

大提琴:赵古超、刘培

低音提琴:崔有才、庞洋

长笛:郭锦成、刘锐

单簧管:于泽、张开翼

小号:王理、张曲

圆号:葛剑、张永威

长号:阎书文

定音鼓:赵遂

小军鼓:牛国纲

吊叉:李光

大锣:刘洋

铙钹:赵永才

小锣:马驰

梆子:孙武

乐队统筹:牛国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