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榆
林榆,1920年12月出生,粤剧艺术家。粤剧艺术成就突出,是集编剧与导演于一身的艺术家。广东省文艺终身成就奖获得者。
代表作品有粤剧《玫瑰初红》《山里红梅》《花蕊夫人》《伦文叙传奇》,导演粤剧剧目《山乡风云》《关汉卿》《屈原》等,出版著作《林瑜剧作》《论艺集》。
创作的粤剧《伦文叙传奇》《花蕊夫人》获第五届广东省艺术节编剧一等奖,创作的粤剧《伦文叙传奇》还获得文化部第五届文华奖创作奖、第四届全国地方戏优秀剧目、广东省第五届鲁迅文学艺术奖。
个人经历
远在1949年10月广州解放,林榆同志从北京随南下工作团抵穗,接管广州之日起,就参加了粤剧工作。
解放伊始,他负责接管大戏院,审查旧剧目,组织编剧者编写“新粤剧”,派员辅导各剧团,组织农村粤剧演出队等等,为解放初期的粤剧管理、改革,奔走呼号,有过功劳。稍后,受命组织建立广东省第一个国营粤剧团,即广东粤剧团(人们常简称为“省团”),编演了如《搜书院》等一批好剧目,培养了一批青年演员,在出戏、出人才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主要作品
他不仅是个粤剧工作的组织者,而且是个参加粤剧艺术改革实践的艺术家。他曾导演了近四十个粤剧,其中有《山乡风云》、《屈原》、《秦香莲》等一批具有相当艺术质量的戏。他编写了演出过上百场的《宝镜奇缘》和《金鸡岭》等一批颇受观众欢迎的剧目。
创作剧目有:《玫瑰初红》、《山里红梅》、《花蕊夫人》、《伦文叙传奇》等十个剧本,1993年《伦文叙传奇》、《花蕊夫人》均获广东省第五届艺术节编剧一等奖,《伦文叙传奇》1995年获第五届文华创作奖,1996年获首届广东戏剧家突出贡献奖。
导演剧目有:《山乡风云》、《关汉卿》、《屈原》等40个粤剧。《山乡风云》、《关汉卿》曾经到北京、上海演出,并得到京、沪文艺界和观众的好评。
曾出版《林榆剧作》、《论艺集》。
林榆(1920— ) 导演、编剧。广东东莞人。1937 年在广州参加抗日团体广东青年群社。1942年在广东省艺专攻读戏剧并从事抗日宣传活动, 不久参加东江纵队, 既当演员, 又搞创作, 编写过多幕话剧《大地回春》等。1946年到香港参加中原剧艺社。1949 年被选送参加全国第一届青年代表大会和第一次全国文代会, 同年随军南下进入广州, 历任广州军管会的军代表、华南文联福利部长、文管处处长, 并参与组建广东粤剧团, 担任团长。1952 年领队赴北京参加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1956 年再带领广东粤剧团赴京公演《搜书院》等戏, 受到周恩来总理的接见。广东粤剧院成立后, 他曾任副院长。林榆除参加过多年戏曲改革工作和粤剧团体的行政管理工作外, 主要担任导演和编剧。他于20 世纪50 年代导演的主要剧目有《屈原》、《秦香莲》、《钗头凤》、《闹严府》和现代戏《罗汉钱》、《妇女代表》等; 60 年代导演的有《金鸡岭》、《山里红梅》等。他还是影响很大的历史剧《关汉卿》和现代戏《山乡风云》的导演之一。70年代他参加了《李香君》的导演工作, 又执导了古装戏《北郭奇兵》、现代戏《高山红叶》、《江姐》等。在导演工作中, 他勇于进取, 不断探索,特别在排演现代戏时, 对如何运用粤剧的艺术形式表现现代生活题材, 进行了长期的实践, 积累了可贵的经验。林榆独立创作了古装戏《宝镜奇缘》、现代戏《红玫瑰》, 与人合作有《金鸡岭》、《北郭奇兵》等。1993 年, 他创作的《花蕊夫人》由广东粤剧院二团排演并参加了第五届广东省艺术节, 获得编剧一等奖; 同年创作的《伦文叙传奇》由广东粤剧院一团排演, 也获得编剧一等奖, 1995 年再获文化部第五届文华创作奖。1996 年, 他获得首届“广东省戏剧家突出贡献奖”, 并成为获第五届“广东鲁迅文艺奖”的戏剧家之一。他还发表过一些有关粤剧的评论文章。1995 年, 他出版专著《花蕊夫人— 林榆剧作·论艺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