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广亭
封广亭(1910~1980)男,丝弦演员,乳名祥祥,河北省平山县通家口村人。8岁时,拜本村丝弦民间艺人封雨田为师,学小生、小旦。12岁登台,陪师父演《白罗衫.夜审》,他扮演小生徐继祖,演出顺利,与师傅配合默契,得到观众承认,封广亭初露头角。14岁时,他在《奇中义》扮演丫环香莲,花旦应工。俊俏的扮相,潇洒的身段,动听的唱腔,受到观众赞扬。这种“生加旦”的表演,显示了其深厚地艺术功底。此时,封广亭常在石家庄西花园的望玉班、平合班演出,已经小有名气。16岁时,学唱武生戏,向河北梆子、昆曲等剧种学习,进一步拓宽了戏路。他在《莫州庙》(即“拿谢虎”)一剧中,扮演谢虎(武生),在《广泰庄》(又名“收徐达”)中演徐达,在《九龙岗》中演铁臂孟虎,在《春满园》中演粉面金刚罗灿,均有不同他人的绝招,显示了他的武功,确有独到之处。他的毯子功、把子工都很出色,尤其是他的腿功更是出类拔萃,能够左右开弓,朝天蹬三起三落,观众无不为他鼓掌,连声叫绝。
封广亭倒仓之后,他没有气馁,坚持每天练习真假声衔接和气息控制,直到20岁时,果然练出了丝弦真假声变换不露痕迹的硬功夫,被誉为“上下贯通式的铁嗓”。从此以后,他能文能武,唱做俱佳,很快红遍石家庄地区。
因他原籍是平山县,所以观众为他起了一个艺名,叫“平山红”。他与刘魁显、何凤祥、王振全并称为“丝弦四红”。
1938年,加入刘魁显创立的玉顺班,在石家庄和平戏院演出,刘魁显挂头牌,他唱二牌,他演的多是武生戏,如在《下河东》中,他扮演呼延寿廷,趟马就有绝活。他能一边踢腿,一边耍枪,边舞边耍,再加上朝天蹬的综合运用,每演至此,总要赢得观众的掌声。在《孙膑下山》一剧中,他扮演孙膑,他双手舞拐,上下翻飞,风雨不透,显示了他的高超技艺。他也主演老生戏,如《战太平》、《江东桥》、《邯郸会》、《反云南》、《反徐州》、《宇禅寺》、《刘全进瓜》等,无论是唱念,还是表演,都有独到之处。
1945年,封广亭曾单独挑班走南闯北,奔波了一年,终因势单力薄,又返回石家庄西花园。
1947年11月12日,石家庄解放,封广亭积极协助刘魁显组建隆顺合剧社(石家庄丝弦剧团前身),并推选为团务委员。他为人正直,工作认真。晚年,他兼演丝弦黑头戏《铡赵王》、《铡判官》、《陈州放粮》等,也很精彩。
封广亭文武双全,技艺非凡。他不仅精通丝弦,还能唱老调。过去,有“丝弦老调不分家”之说,丝弦老艺人唱老调,不足为奇,而奇的是,他还兼演河北梆子,如《斩黄袍》、《斩郑文》、《三疑记》、《走雪山》等老生戏;还兼演京剧《古城会》、《白马坡》等红生戏,戏路之广,令人叹服。
封广亭的唱工颇受内行和观众的称赞。他的嗓音高亮宽甜,演唱婉转悠扬,刚柔相济,真假声变换自如,不露痕迹,在丝弦老生唱腔的继承和发展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由于他掌握了诸多剧种唱腔和唱法,积累音乐素材较多,再加上善于钻研,因此他为丝弦创作了许多新腔和新调,丰富了丝弦唱腔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1958年,封广亭在石家庄戏校任教,为培养丝弦剧种接班人默默耕耘,付出了辛勤劳动。边树森、张鹤林等都曾受到封广亭的亲自指导。
封广亭,小名祥祥,艺名“平山红”。河北省平山县通家口村人,著名丝弦界“四红”艺人之一。他唱功精湛,武功造诣颇深,被群众称为丝弦“封派始人”。
封广亭年幼之时,他的家乡便已十分盛行丝弦戏。十里八乡的到处是唱丝弦戏的村村镇镇。每每演唱丝弦戏,他是必看不漏的。丝弦戏使这里七八岁的孩子们十分着迷,封广亭也在朦朦胧胧地追求着什么……。
封广亭9岁的时候便开始学戏,当年他拜师封雨田(通家口村人,小名儿叫常安儿,当年丝弦界著名民间艺人),先学的小生、小旦。12岁时陪着师父唱了一出传统丝弦戏《白罗衫》,他在戏中扮演徐传祖(小生)。师父扮演的是姚达(老生),配合得相当默契而非常合手。师徒二人合演得这出戏深受观众的赏识。不少内行当年曾断言小封广亭肯定有不可限量的前途。
对丝弦戏的热爱更加促使封广亭在艺术上早日崭露头角。他14岁时,曾在《奇中义》一戏中扮演丫环香莲(花旦),扮相俊俏,动作潇洒而十分受看,内、外行同声赞扬。内行说这叫作“生加旦”,表演的艺术功底颇深,在当时,封广亭已经常驻石家庄西花园的“宝玉班”和“平合班”,演唱已经小有名声。
封广亭16岁时开始唱武生戏,又向梆子戏和昆曲等剧种广泛地学习,所以逐步打下了相当深厚的功底儿。他曾在《鄚(音冒)州庙》一戏中扮演谢虎(武生角色)、在《广太庄》(又名《收徐达》)一戏中扮演徐达、在《九龙岗》一戏中扮演铁臂孟虎,均有些他人不能的绝招。在《满春院》一戏中扮演粉面金刚──罗灿一角,真有活生生的感觉,显示出他的武功确有独到之处。他那武生戏中的“把子功”、“毯子功”很是出色,那“双腿功”更是出类拔萃,他能够左、右开功,非常厉害。此外,他那“搬腿朝天凳”可以三起三落,观众掌声不断,连声叫绝。
封广亭嗓音倒仓以后,他继续练习真假声衔接,至20岁左右果真练出了真假声衔接不露痕迹的硬功夫,被誉为上下贯通式的“铁嗓儿”。从此以后,他便改演文武老生了.红遍了石家庄地区的17个县、市。按平山人习惯称“唱红”的说法,观众为他起了一个“平山红”的艺名,这在戏曲界和广大老百姓观众中几乎是无人不知的。
1938年,时年30多岁的封广亭在石家庄西花园的古佛寺对面和平戏院演出。当时的刘魁显(丝弦界“正定红”)唱头牌.封广亭唱二牌,各唱自己的拿手好戏。封广亭唱的是武生戏《满春院》、《拿谢虎》(施公案的故事)、《邯郸会》等戏。封广亭最拿手的戏是《下河东》,在戏中他饰演呼奉(即呼延寿廷),那大趟马功夫绝活出名,左趟右趟,前趟后趟及十字趟和朝天凳等活儿综合使用。他还能边踢腿脚边耍枪,边舞蹈边上下翻飞而风雨不透,各路套活儿一齐使用,从而不断赢得观众的阵阵掌声。在《孙膑下山》一戏中,他双手舞双拐,可谓技巧高超。整个丝弦界的“四红”中,武功最好的当数“平山红”封广亭了。此外.他的武功戏还有《刘全进瓜》、《贾复拖肠》、《李渊劝军》、《下河东》、《排王伦》、《二进宫》、《反徐州》、《马鞍山》等老生戏。除此以外,他还兼唱二黄戏,如《古城会》、《白马坡》等红净戏;兼唱河北梆子折子戏,如《斩郑文》、《斩黄袍》、《三疑记》、《走雪山》等老生戏,他的戏路之广,令人惊叹。
封广亭的唱功颇受本行艺人的称赞,艺人们称赞他是当年的京(那时叫“二黄戏”)、梆(河北梆子)、昆、丝、老(即老调)的精通者。由于他掌握了诸多的唱腔和唱法,因此对丝弦老生唱腔的继承和发展有了探索性的掘进和改革,逐步形成了封广亭自己的演唱特点和风格,在唱腔的革新方面贡献颇大。他的唱腔特点是:刚柔相济,高亢奔放,堪称“真假衔接云遮月,上下贯通有余音”。观众听后有绕梁三日之美感。在石家庄当年的西花园不少戏院里,封广亭丝弦戏的叫座率是很高的。他在全部的《封神演义》中饰演主角元始天尊,场场客满;在《飞龙传》一戏中扮演赵匡胤;在《呼延庆打擂》中饰演呼丕显等主要角色。无论唱、念、做、打都有独到之处。再值得一提的是丝弦“四红”在一起合演的《临潼关》(又名《李渊辞朝》)曾共饰同一角色——李渊,看来令人目不暇接,耳目一新。开头是“获鹿红”王振全;中间是“赵州红”何风祥、“平山红”封广亭;最后压轴儿是“正定红”刘魁显,他们演来各具千秋,不同的潇洒、不同的姿态,但却有各自的气质和神韵。当年,在西花园一带,只要一贴出这出戏的大海报,观众则是一窝蜂地跑来购票,场场爆满。
封广亭在城市里唱丝弦能赢得雷鸣般的掌声,在广阔农村的高台子上唱照样十分的卖力气。农村的夜晚,他的丝弦戏五里之遥可闻其声。封广亭在三四十年代曾经倾倒过众多的丝弦迷,不少人农闲、节日之时,怀里揣上饼子(一种农村中常见的玉米面吃食),赶上十里八里乃至几十里地路程,前来看看封广亭的表演,听听封广亭的唱腔。老百姓说:虽然累些,可听了戏心里挺过瘾的,就爱听“平山红”那两口唱。几句话道出了群众热爱戏曲艺术和追求艺术之美的心情。
封广亭晚年时还兼演过丝弦的黑头戏,饰演过包公,《铡赵王》、《铡判官》、《陈州放粮》等戏的唱腔可以说是封广亭唱腔艺术的部分代表之作,是他演唱艺术达到高峰的例证。
1945年日本投降后,封广亭曾单独拉起一班人马,走南闯北,东征西战地奔波了一年有余,终因势单力薄而返回了西花园。
1958年,封广亭、刘砚芳等人应邀在石家庄专区戏校任教,后又转河北省艺术学校教授丝弦,为培养丝弦艺术接班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如现今丝弦界名声赫赫的边树森、张鹤林等人都受过封广亭等前辈的指点和教诲。丝弦唱腔流派也以封广亭唱派风格居多,可见封广亭对丝弦戏的确有很大的影响。
需要提及的是,“平山红”和其他“三红”(“正定红”刘魁显、“获鹿红”王振全、“赵州红”何凤祥)在整个丝弦界乃至全社会都是名声极大,影响较深、流传较广的“四红”为丝弦艺术的继承和发展都起到了非常关键性的作用。他们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功绩将永垂丝弦史册。[1]
- ↑ 著名的丝弦“封派始人”—“平山红”封广亭(潘正公).2009-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