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花枪(豫剧剧目)

来自戏曲百科

豫剧传统剧目《对花枪》又叫《父子会》《罗松找父》等。写罗艺赴京赶考,病滞南阳姜家集,与姜桂枝成婚,姜桂枝教给罗艺花枪七十二路。罗艺赶考得中后,又娶秦氏为妻,生子罗成,将花枪传授予了他。四十年后,姜桂枝得知罗艺在瓦岗聚义,便携子罗松、孙儿罗焕到瓦岗认父。罗艺不敢相认,罗成怒战罗松父子,被罗焕生擒,姜桂枝又战败罗艺。后经程咬金说合,夫妻相认,举家团圆,同上瓦岗。此剧颇有传奇色彩,语言有浓厚乡土气息。以老旦(姜桂枝)、老生(罗艺)、花脸(程咬金)、武生(罗成)和娃娃生(罗焕)应工,是有名的唱做兼备、文武并重的戏。戏中前有罗成与其侄罗焕的对花枪(俗称“叔侄对花枪”),后有姜桂枝与罗艺夫妻间的一次对花枪(俗称“夫妻对花枪”),所以这出戏常以《对花枪》冠名。

剧情简介

豫剧马派版本1:隋朝末年,瓦岗寨义军的营外忽然有人要与罗义认亲,罗义拒认,反被其子罗成当成杨林的奸细。罗成山下对阵罗焕,反被擒南营。程咬金察出其中蹊跷,亲往南营探望。姜桂枝恼恨罗艺不认亲生,在程咬金巧妙安排下,夫妻二人在瓦岗山下对花枪,结果桂姜桂枝将罗艺打下马来,罗艺只好认妻谢罪,姜桂枝心灰意冷,意欲转回南营,众英雄跪地求情,夫妻重归于好。

豫剧马派版本2:隋朝末年,罗艺少年时,进京赴考,途中病在姜家集,被姜桂芝父亲救回家中,并让女儿姜桂芝向罗艺传授姜家花枪。二人一同练习花枪,彼此爱慕,由姜父做主,结为夫妻。一年后,罗艺再次赴京应试,时姜桂芝已身怀有孕。离别后,音讯难通。姜桂芝父母亡故,携子离开家乡,流落在龙口村。隋朝战乱四起,罗艺投奔瓦岗寨,又娶秦氏,生子罗成。四十年后,瓦岗寨史大奈、尤俊达到龙口村借粮,姜桂芝因而得知罗艺在瓦岗寨,遂带子罗松,孙罗焕投瓦岗以求团聚。罗艺既怕见责于秦氏和儿子罗成,又怕在众人面前有失自己长者尊严,因而矢口否认和姜桂芝的姻缘。姜桂芝见罗艺忘了前情,气愤已极,披甲上马,定要在瓦岗寨众将面前和罗艺比武对花枪。罗艺无奈只好应战,结果被姜桂芝打下马来,罗艺羞愧万分,乃认妻谢罪。姜桂芝在众人劝解之下与罗艺重归旧好,一对老夫妻又得团圆。

演出版本

1956年,安阳市豫剧团排演了由河南著名戏剧家王镇南的整理本,崔兰田饰姜桂枝,卢士元饰罗艺,曾引起轰动。1957年,崔兰田就带着这出戏进京演出。1959年这出戏获河南省第二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优秀奖。1979年,为纪念建国三十周年,崔兰田演出了田汉本的《对花枪》,由于身体饱受摧残,一个人顶不下来,只演了南营一折,后面的部分是张宝英演的。

1981年夏,经宋词再整理后,更名为《花枪缘》,由洛阳市豫剧团排演,马金凤饰姜桂枝。当年马金凤第四次进京演出时,把这出戏带到了北京,也引起了极大轰动。

1981年4月定下7月1日洛阳市豫剧团要带《穆桂英挂帅》和《花打朝》两台大戏,第四次进京演出的日程。谁料当月底,却传来了洛阳市宣传部“进京不带《花打朝》的通知”,剧团陷入了困境,离进京日子只有两个月的时间,再排新戏已来不及,况且又没有新本子可用,总不能让马金凤老是进京演穆桂英吧!当时剧团知道马金凤早年演过《对花枪》,二十多年崔兰田大师进京演出过这出戏,1979年中国戏曲学校实验京剧团将《对花枪》移植成京剧(由郑子茹主演),都获得了成功,我们能不能也重新加工整理一下呢?当时从南京赶来为马金凤加工《穆桂英挂帅》的宋词(江苏省剧作家,曾为马金凤共同整理了《老征东》,后来因著作权问题,两人闹翻了,本人无语,不加评论),知道此事后,欣然接受了整理剧本的任务,并答应回南京后半月内写好寄来。剧团看了宋词的改编本,觉得可以采用,救了剧团之急,便电函宋词火速来洛,协助赶排这出戏。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花枪缘》就赶排出来了,彩排之前,请河南著名编剧、导演杨兰春做了进一步加工指导,使这出戏又上一层楼。6月23日在石家庄市河北剧院进行演出,得到好评。进京前,剧团及马金凤又从邢台专程回到郑州,向省委宣传部领导汇报了情况,并讲到河北梆子剧团也在北京演出了《花打朝》,省委宣传部当场拍板,“一挂两花”三出戏一同进京演出,并指令杨兰春再次加工《花打朝》,和剧团一同进京汇报演出。洛阳市委宣传部领导也专程赶到剧团,亲自带领剧团于6月28日赴京。自7月1日起,洛阳市豫剧团在北京长安剧院,陆续演出了《穆桂英挂帅》、《花打朝》及《花枪缘》三出戏。盛况空前,各家媒体竞相报道,赞誉“《花打朝》轰动全京城”,……。戏曲理论家郭汉城撰写了《从<花枪缘>再改编得到的启示》,戏曲评论家冯亦代也撰写了《六十岁的爱情》一文,对《花枪缘》给予了充分赞赏与肯定。

《花枪缘》与原来的《对花枪》相比较,删去了罗艺的重婚夫人秦氏和秦琼等戏曲人物,加强了程咬金、罗艺、罗成等人物的刻画,丰富了幽默风趣的表演成分,突出了罗艺和姜桂枝两人的爱情主线,对唱词也改动了许多,增加了这出戏的可看性。

《花枪缘》于1985年6月,由西安电影制片厂拍成了彩色戏曲艺术片,在全国放映。这部电影拍的比她的前两部都要好,连马金凤本人也比较满意。

八十年代,常香玉弟子高玉秋演出此剧,陈宪章特意为她改写了南营一折的唱词。评剧筱俊亭、京剧袁慧琴都移植了此剧。据说,豫剧祥符调大家王秀兰的《对花枪》也相当出色,留有录音,但一直无缘得见。

演职人员

第四届中国豫剧节演出版本

策划人员

总 策 划:李树建

总 监 制:汪荃珍

监 制:吕 青 王发国 张 平

出 品 人:丁建英

艺术总监:丁建英

策 划:钟军强 李金枝 杜 涛

主创人员

复排导演:顾桂红

音乐设计:鲁 滨

舞美设计:张卫东 徐 伟

灯光设计:高 洋

演员表

姜桂枝——柏 青 饰

罗 艺——刘晓光 饰

程咬金——李根旺 饰

罗 成——李腾飞 饰

罗 松——郭志成 饰

罗 焕——连彩芬 饰

史大奈——张 杰 饰

尤 通——王馨帅 饰

家 院——张月旗 饰

罗松妻——裴白歌 饰

职员表

剧务主任:王可畏

剧 务:李腾飞 王馨帅 魏永齐 赵冬冬

场 记:裴白歌

舞台监督:刘志永

舞美职员表

灯 光:高 洋 张卫东 张东东

音响效果:刘海山 曹长峰

服 装:金喜凤 兰东卫

道 具:徐 伟 李果果

化 妆:李向英 赵源华

靴 帽:董德富

字 幕:张 放

舞台工程:刘广升 李建中 贾朝军 张团结 裴 楠

乐队职员表

司 鼓:朱晓华

板 胡:李长江

二 胡 Ⅰ:沈 麟 任丽艳

二 胡 Ⅱ:赵 瑞 夏 婷

二 胡 Ⅲ:赵 君

琵 琶:李兰香

古 筝:孙 阳

中 阮:郭 卉

唢 呐 :张向锋

笙 埙:张海山

竹 笛:蔡 磊 钟隽珂

大 提 琴:张 娟

贝 司:陈丽娜

合 成 器:刘 宁

大 锣:任亚楠

铙 钹:黄成刚

小 锣:康传广

打击乐组:石振虎 王奋斗 高振洋 杨凯凯

角色行当

此剧颇有传奇色彩,以罗艺和姜桂枝两人的爱情为主线,语言有浓厚乡土气息;表演幽默风趣,以老旦(柏青饰演姜桂枝)、老生(刘晓光饰演罗艺)、花脸(李根旺饰演程咬金)、武生(李腾飞饰演罗成)和娃娃生(连彩芬饰演罗焕)应工,是有名的唱做兼备、文武并重的戏。

戏曲唱词

戏曲唱词

戏曲视频

戏曲事件

戏曲演出

未收录本剧目演出信息,如果您有资料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