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宫调

来自戏曲百科

宫调,音乐术语。调高与调式相互关系的总称。传统宫调理论颇多繁复,二者间极易混淆。戏曲音乐的宫调系统,起自于隋唐燕乐宫调(二十八调)。以后逐步归并和简化,至南宋词曲音乐七宫十二调;金元六宫十一调;元北曲十二宫调;元末南曲十三宫调;明清南北曲和昆曲常用九宫。后来的联曲体唱腔除在宫调名称上仍沿用之外,其宫调的实质已不代表既定的宫均(调高)和调式,只是作为曲牌旋律基本内容和情绪的一个分类标志,以利于联套结构的谐调与统一。这是随着调性和调式意识的增强,宫调逐被调门(调高)与煞声字(调式)所取代,用曲笛上的民间工尺七调和乐曲的节音来表明它的宫调(调高与调式)。在京剧等板腔体中,更是以调门来决定唱奏的音域,音区,以上,下句的落音变化及腔系的落音不同来体现调式,而不用传统的宫调名称。代之以正宫调,小宫调等调高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