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本贞

来自戏曲百科

吴本贞 晋剧生行演员,晋剧教师 吴本贞吴本贞,男,晋剧生角、教师。乳名三牛。生于山西西盂县(现阳曲)佛山村。

1924年,佛山一带遭了灾。年方13岁的吴本贞,因父亲出远门,给人拉骆驼,母亲又早在他三岁时离开人世,只好求舅父选条生路——去学戏。那时,在山西盆地府十县、西山府八县和东四处(即昔阳、平定、寿阳、盂阳)有许多学戏的娃娃班,如:大万福园、小万福园、双义园、洪梨园、自成园、万运园、发财园、三五园大大小小不下十几处。当年农历五月廿七日,吴本贞随舅父走进盂县东梁村,一个正在那里演戏,名叫“武梨园”的戏班。开始了卖身学艺的生活。

武梨园有40多名学戏的娃娃,多数是本乡本土的穷苦人家的孩子。班主叫年老五,常请一些名角搭班演出和教戏。这个娃娃班行当齐全,演戏认真,戏装较好,剧目过硬,在盂县一带较有名气。

享有盛名的晋剧名角大燕看旦一春寿子师傅,就在这里教戏。清光绪年间,大燕看旦曾与油糕旦、圪串生在北京的《双盛和》戏园献艺,后被召进宫唱过御戏。这位老先生擅演《倚栏阁》、《火焰驹》、《戏叔》等花旦戏,山西东四处老乡很捧他,曾流传:“看不上大燕看,三天不吃饭”。可见这位老前辈演戏很吸引人。吴本贞学戏时,这位前辈已70多岁,不登台了,但教徒弟们走起“花梆子”,干净利落,身段十分漂亮,看得出这位老先牛功力深厚,动态丰采大方。科班里有位姓冀的老艺人。艺名鲜黄瓜,他和四川马都教刀马花旦,但各有绝招。教武功的是位姓王的师傅。他对徒弟十分严厉,翻、打、滚、跳动作必须到家,学戏的娃娃都很怕他。

吴本贞拜的师傅姓李。同科学友叫他玉印师傅,当时有60余岁,他教戏钉是钉铆是铆,一点也不含糊;他梆板清楚、精通“像伙点儿”(即打击乐),会戏颇多。吴本贞随师初学小生戏《庙中会》、《卖水》、《交孝帕》,后学会《杀府》、《云罗衫》、《调寇》和《五雷阵》等几出须生做工戏。吴生前谈到学艺经历:“我14岁那年,在盂县苌池初演《五雷阵》,剧中人孙膑上场是七锤子(即打击乐),转二性丝弦过门开唱:‘正在后帐演兵法,耳听营外叫骂咱’。学时师傅要求我唱到演兵法三字要配合打击乐亮相,可我初次登台,眼瞧台下那么多的人,心里紧张,竟忘了这个过场动作,到了后台师父气恼,一顿责打,要我牢记。再演时,心里总想着今儿别挨揍,该唱了,谁知竟连台词也忘了,因此又吃了不少苦果子。真是三百六十行,开口唱戏难”。1929年,吴本贞拜别了师傅,开始了走南闯北的演戏生涯。

1929年吴本贞出科住进寿阳四胜戏园,这个戏班是“二抱班”(演员阵容不整齐),常演草台戏,倒台八十里,班主什么都不给,连夜走七十里才给二个铜子儿。一般演员都是二江湖(即青年),一场戏常赶几个角色,舞台实践机会多,不少演员都是在这种二抱班掌握舞台经验,逐步成名。因在二抱班演戏的名角,比字号班挣的“份子”(工资)高,许多名角宁愿住这样的戏班。给吴本贞留下深刻影响的名角有:孙宝锤、马枣林、二旦日、任从黑、八老旦、六小黑、耿逗逗、黑庆旦、四儿生、义勇红、盖天红、乔鹏飞、小吉仙、小三儿生、十三红、板头红、白菜心等艺人。这些名艺人戏路宽广,唱功腔调丰满,咬字清晰有力,他们根据各自特点形成不同的表演艺术风格。

到1942年,吴本贞先生在山西盂县快班、平定秃狗头班、山西阳曲和太原搭班献艺,演技大有长进,作戏也讲究。

为了更进一步充实和吸取艺术营养,吴本贞于1942年秋,来到群贤毕至的张家口献艺,有幸结识了毛毛旦、豺狗生、陈玉林、玉娃娃、彦章黑、丁果仙、水上漂及后来成名的牛桂英、郭兰英等一批才华出众、技艺精湛的名家。先后在同德、新新戏园同筱桂桃、吉凤贞、郭寿山、刘玉山、南定银、金金奎、刘玉婵、王桂兰和孙文生等名角登台演出,给观众留下了较深刻印象。

解放后,吴本贞感谢党和政府对戏曲事业的重视,与演员们学文化、交流舞台经验,积极投入各种政治活动。

1957年夏,为使青少年演员开眼界,充分理解戏曲表演特点,发展和繁荣戏曲事业,吴本贞随筱桂桃、郭寿山等艺术家,分别在新新戏园、大众剧场,内部示范演出了《迷魂阵》、《风鸣关》和《五雷阵》。由于吴本贞艺技表演干净利落、注重人物、准确连贯,深受行家好评。

为了培养新的艺术人才,1959年吴本贞由张家口晋剧团调到张家口戏曲学校。专门从事晋剧教学工作。这年戏校为各县短期培养了一批进修学生。吴本贞为使这批学生尽快提高表演水平,严格要求学生加强形体锻炼。他在示范梢子功表演时,使用三尺长的稍子绕八字、倒顺甩、上下点,每次长达十几分钟,使学生心领神会,苦练艺成。是年,戏校教师筱桂桃、董士元、李胜和、关胜斌、曹艳霞、陈全梅、刘钰、吴本贞及留校辅导荣祯、史改梅、赵汝、吕桂荣等,为向国庆十周年献礼,共排出24个传统剧如《杀驿》、《杀宫》、《打瓜园》、《杀狗》、《盗仙草》、《柜中缘》等。其中吴本贞精心教授的《上天台》,格外引人注目。刘秀扮演者,进修班学生张俊祥(商都剧团青年演员)虚心向吴本贞学习,苦练“一招鲜”——梢子功,通过近半年勤学苦练,逐步掌握了梢子功技巧及在舞台上的合理运用,深受欢迎。吴本贞常告学生:“不怕功夫浅,就怕不苦练。”他要求学生在舞台上耍水袖、抖冉口、耍马鞭、抖帽翅时。始终注意做到:慢不怠,快不紊,刚不暴,柔不温。表演风格提倡朴实真挚,富有感染力。

1964年2月26日,张家口市文化局召集吴本贞(时任河北戏校晋剧科教师)、郭寿山(张家口市晋剧团团长)、王杰(张专戏研室副主任)、萨和章(张家口市京剧团副团长)、江橹(张家口市文化局戏研室)、王璧(张家口市晋剧团司鼓)、王玉琛(张家口市晋剧团秘书)和李清志(宣化晋剧团党支部书记)等,对宣化晋剧团排演的现代剧《社长的女儿》进行了座谈。吴本贞在座谈会上说:“我们舞台上不能散播封建迷信的东西腐蚀观众……演新戏是我们戏曲艺术发展的正确道路。戏校要给社会主义培养出红色接班人”。

1966年4月,吴本贞退休居住张市桥西移风西街(原南关音堂)16号院内。“文革”动乱年代,吴本贞看不惯一些人“混打胡闹”,却也不愿自寻烦恼,默默地度着晚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政策落实,文艺复兴。吴本贞高兴地与多年艺友磋商演技,整理传统剧本,又如老树逢春。

1993年病故。享年82岁。出生:1911年1月28日,宣统二年(庚戌)腊月廿八日逝世:1993年9月3日,农历癸酉年七月十七日人物分类晋剧 生行演员晋剧 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