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越剧艺术研究会

来自戏曲百科

北京越剧艺术研究会北京越剧艺术研究会 成立于1987年,是经北京市社会团体管理办公室核准注册登记的社会团体。由郭汉城任会长,尹桂芳任名誉会长,袁雪芬任总顾问,丁苗芬任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办事机构有办公室、艺术研究室、宣传编辑部、组织联络部、艺术演出部;分支机构有青年业余越剧团、越海艺术团。(2001年6月改由丁苗芬任会长,郭汉城任名誉会长。) 该会的宗旨是开展各项越剧艺术活动,弘扬民族文化,促进越剧事业和社会进步,培养观众,发现人才,南花北移。北京越剧艺术研究会是由越剧专家及越剧爱好者组成的艺术性、娱乐性相结合的越剧艺术研究组织,它以专家为主体,同时吸收全国各地的广大越剧爱好者,目前已有会员400多人。 研究会立足首都,面向全国,多年来积极为晋京演出的越剧专业团体组织观摩、研讨、联谊等活动,并发表评论文章;开办《北国越剧报》(现改名为《南北越剧报》,与宁波小百花越迷协会、杭州越剧艺术研究会、宁波大学越剧社联合主办,主任丁苗芬、刘建宽,主编王蓓莉,编审刘思维),进行艺术交流;参加了“香港回归”、“建国50周年大庆”等重大游园文艺演出,为北京戏剧舞台上缺少越剧这个剧种填补了空白;组织与天津、宁波的戏友进行交流演出;成功地举办了1996年首届全国业余越剧卡拉OK演唱大赛,会员获得大赛二等奖2名、三等奖2名;参加中国民间越剧节折子戏大赛,会员获得金奖1名、铜奖2名;1999年组团赴沪演出,盛况空前。出于对北京业余越剧活动的支持,老艺术家傅全香、徐玉兰、金采风欣然收下王小红、黄瑨、侯学军、李扬为入门弟子。该会常年不懈坚持开展越剧活动,使北京的越剧业余群众活动蓬勃发展,通过练唱、排戏、演出,越友们在前进的道路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1960年,著名越剧演员丁苗芬“服从组织决定”率上海“天鹅越剧团”进京,先后更名“燕京越剧团”、“红旗越剧团”。1960年至1985年,“红旗越剧团”在生活不适、语言不通、没有观众状态下艰难生存。

“红旗越剧团”一年演七八场,多演多亏、少演少亏、不演不亏的现状使“红旗”难以舒展。“没有观众就养不活越剧,要想越剧在北京活下去,就得南花北移,扎根北方土壤,让北京姑娘唱越剧。”丁苗芬从倒下的“红旗”中汲取教训,重整旗鼓。宗旨:普及越剧,培养观众,南花北移。1985年,“红旗”解散之年,6月1日,丁苗芬创办的“京越戏曲学校”招生。她的执着源自“越剧养大了我,我也要养大越剧。除了越剧什么都不爱”。1985年始,二三百名学员在“京越”摇篮中起步。人说,南方人流一滴汗,北京人要流十滴,念白,丁苗芬一个字一个字纠正。1987年,丁苗芬在袁雪芬鼓励下,经北京市民政局批准,成立“北京越剧艺术研究会”。研究会一成立,立刻得到了文化部、戏剧家协会等各方面的支持。原文化部教育司司长、戏剧评论家李超,著名剧作家、评论家、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郭汉城先生先后担任过第一、第二任会长。著名作家曹禺先生、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尹桂芳生前曾担任过名誉会长。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袁雪芬担任了总顾问。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剧作家、音乐家和戏剧评论家范瑞娟、傅全香、徐玉兰、王文娟、金采风、戚雅仙、毕春芳、吴祖光、马少坡、徐进、顾锡东、连波等人都是研究会的顾问。

2006年,经北京市东城文化局批准,北京市南花越剧团正式成立了。南花民间职业越剧团的成立填补了北京没有一个专业越剧团的空白,标志着北京的越剧事业又上了一个新台阶。1998年1月10日傅全香老师收了研究会演员王小红为弟子,开创了在北京收业余演员为弟子的先河。几年的时间,在北京越剧艺术研究会会长丁苗芬的引荐下,研究会先后有7位会员拜在了著名老艺术家傅全香、徐玉兰、王文娟、金采风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