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调桄桄《五路伐蜀》剧本

来自戏曲百科

汉调桄桄五路伐蜀》孙太正】

剧本:汉调桄桄《五路伐蜀》剧本

说 明

三国时,司马懿借刘备新丧的机会,联合鲜卑国番王轲比能、南蛮孟获、东吴孙权,又以曹真、司马师共五路大军人马五十万,进攻西蜀。

消息传到西川,满朝文武十分惊慌。后主阿斗差人请诸葛亮商量退敌之策,诸葛亮托病不出。阿斗亲自到相府,见了诸葛亮,才知道孔明已平息了四路:命西凉马超对付轲比能,魏延以疑兵智退司马师,一封书信退了蛮王孟获,赵云对付曹真。唯东吴一路,尚待平息。

后来,差邓伯苗赴吴,见孙权以利害说之,孙权本来也犹豫未决,此时就决定不出兵,还差张温赴蜀答礼,并修吴蜀的睦邻邦交。

这戏又名“安居平五路”、“邓芝扑油锅”、“秦宓谈天”。故事见“三国演义”第八十五回。

场 目

第一场 登 殿 第八场 渡 江

第二场 伐 蜀 第九场 遇 仗

第三场 走三贤府 第十场 收东川

第四场 朂皇儿 第十一场 顺说江南

第五场 西 征 第十二场 退 蛮

第六场 武侯府 第十三场 和西蜀

第七场 扫雁口 第十四场 阳平关

人 物 表

曹 丕 小 生 邓伯苗 (邓芝) 黑三须

司马懿 老 净 陈孝起 (陈震) 须生

轲比能 净 秤垂白脸 李 严 小生

孟 获 二 净 赵 云 老生

司马师 赤红净 马 超 武须生

曹子丹(曹真) 黑 净 魏 延 太山白

孙 权 红赤净 关 兴 武小生

张 温 丑 张 苞 武小生

张 昭 老生 吴夫人 老旦

刘阿斗 小生 秦 宓 小丑

孔 明 须生 校 尉 四人

马元暑 老生 船 夫 二人

下书人 二人 内 侍 八人

兵 卒 八人 门 官 一人

第一场 登 殿

(四内侍引曹丕上。卯卯子,豹子头,大开门)

曹 丕:(引) 孤王当殿理朝政,

彩女掌扇供芙蓉。(坐)

(诗) 先君有道设龙朝,

朝乾夕惕抚万邦;

宫中独坐银辇车,

文武朝觐排班厢。

孤王曹丕。先君爷家中原谯郡起义,灭了董卓,斩了吕布;杀了公台,平息各路;与汉家创了一统天下。建安登极无能,理当选贤让位,把江山让与我曹家执掌。孤王得让登极,虽坐定中原,西南两路干戈仍未扫清:江南的孙权,西蜀的阿斗。这两路干戈非俗,不遂王意。孤不免将司马宣上殿来,看有何良策,踏平江南,扫灭西蜀,归曹家一统。宫人,唤司马都督上殿。

内 待:旨意下,大都督上殿。

(浪头上,司马懿着锦雕红蟒装,列势)

司马懿:(唱川板)曹丕王把旨意传下,

他宣我大司马上金銮。

又莫非那一国烟尘犯乱,

(转尖板)细思想我司马执掌兵权。(留)

(念诗)走马踏三阵,提刀神鬼惊;

四路灭烟尘,仲达也有名。

复姓司马名懿、字仲达。班部朝房打坐,丕王宣诏,上殿朝参。

(接唱)曹丕王坐江山我心不愿,

四路里灭烟尘精神费完。

单只恨一件事不遂心愿,

那一天踏江南扫灭西川!

为江山我也曾南北征战,

实难容刘阿斗江南孙权。

抖抖衣稳稳帽忙上金殿,

(转箭板)

臣本是司马懿见君问安。(截)

臣,司马懿伏金殿问安,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曹 丕:老卿平身。

司马懿:我主龙体可安?

曹 丕:何劳动问,大都督身旁却好?

司马懿:怎敢当我王动问,宣臣上殿,有何大事议论?

曹 丕:孤王虽坐中原华夏,江山不能归朕一统,江南有孙权镇守,西川有阿斗霸占。

司马懿:臣有本奏我主:为臣我也常有此心,扫平江南,踏平西蜀,那江南孙权莫要说起,惟有西蜀,为臣曾差人探信,诸葛亮还在人世。这老儿诡计多端,此路干戈非俗,臣想先灭西川才是。灭蜀就离不了五路行兵,给他个措手不及,西蜀垂手可得。

曹 丕:那来这多兵将分配去五路行兵?头一路就该叫何人带兵前去?

司马懿:臣奏我主:想起当年为臣征剿鲜卑国,收来了轲比能,可叫他领番兵人马十万,粮草自备,叫他攻打西凉、西平关,一战而功成。这是一举两得之计。

曹 丕:如此虽好,可是兵马粮草全然教人自备,旁人岂肯白白效力不成?

司马懿:为臣修定小书,叫他带兵前去,攻克西蜀,给他分割土地,何愁他不效力?

(唱川板)

轲比能他生来本领皆大,

跨下有赤兔马手拿飞抓;

我修书叫他从西平去打,

大料想西川地莫人防他。(截)

曹 丕:二路兵又如何行法?

司马懿:二路兵将,就叫司马师②带兵十万,从东川汉中出兵,打进剑关,西川垂手可得!

(唱川板)

司马师他从我各国征剿,

他也曾战过那袁术袁绍;

我叫他从汉中暗行小道,

料就那诸葛亮难早知晓。(截)

曹 丕:那第三路该叫何人带兵前去?

司马懿:第三路兵将,臣也想就叫孟获南自涪江出兵十万,管叫西蜀首尾难顾。

曹 丕:那是受孔明七擒七放③之将,岂不枉费心机?

司马懿:孟获修来小书,是暗投中原,明降西川。他受到过孔明的辱践,时记前仇,何愁不能用命尽力!

(唱川板)

因孟获曾受过孔明辱践,

暗纳来真降书要投中原;

未动兵他先把前仇着念,

王有诏他定然兵伐西川。(留)

曹 丕:这四路又当如何安置兵马?

司马懿:第四路的兵马,臣想江南孙权,当年费尽粮草,损伤人马,争夺下一个荆州,被刘备白白占去。旧仇现在,我修小书约定,叫他起兵十万,定然要兴兵西川。此又是一举两得之计。

(接唱)孙仲谋他把这江南霸占,

为荆州结仇恨常挂心间;

有为臣修小书将他扭转,

那孙权发人马必打西川。(截)

曹 丕:第五路又当叫谁前去?

司马懿:第五路人马,就叫我家二王爷曹子丹④从雍州出兵十万,攻打阳平,和臣子司马师二路归一,合兵攻打剑关,西蜀垂手可得!

(唱川板)

二王爷出世来胆识不浅,

带人马去攻打阳平关前。

你曹家坐江山凭他征战,

兵进了剑门关保下西川。(截)

曹 丕:大都督料事不差,待孤修就小书,四路里搬兵了!

(唱川板)

先君爷出世来南北征战,

有孤王治天下该坐中原。

大都督他与孤来把计献,

从五路发兵马要攻西川。

曹子桓手提笔顿首拜见,

在江南拜吴侯阁下孙权:

为荆州与西蜀你常开战,

怕不久诸葛亮扫灭江南;

我中原四路里把兵操练,

咱两家联起营同破西川。

若得手把西川让你照管,

孤非是俗子辈决无虚言。

把小书交与了都督收检,

你即刻差专人晓谕孙权。(留)

司马懿:(接唱)万岁爷且把你龙眉放展,

五路兵攻西川由臣来安;

但愿得把西川一马独占,

我然后率人马荡平江南。(留)

(领小书下)

曹 丕:(接唱)孤传旨又只见都督下殿,

想当年汉天子软弱不堪;

在许昌来让位他心情愿,

我曹家坐江山替代中原。

诸葛亮刘阿斗是孤后患,

还有个江南地吴侯孙权。

倘若还上苍天遂孤心愿,

统一了全河山朕心才安。(留下)

第二场 伐 蜀

(三声喇叭,四卒随轲比能上走马毕)

轲比能:(唱川板)

咱是偏国一小王,

年年进贡朝魏邦;

一般都是娘生养,

(转尖板)

为什么要分阴和阳?(截)

孤家鲜卑国王轲比能,打坐鲜卑国。同为一朝人王,如何还分上下?年年给人进贡,每岁都要去朝。我心想扭转阴阳,莫的个好机会。只要司马仲达下来小书,兵是我的兵,粮是我的粮,领兵攻打西凉,西平关,然后一马杀在四川成都、活捉诸葛亮,杀了刘阿斗这个娃娃,我也来坐几日天朝皇帝,好不喜杀人也!

(唱川板)

稳坐在马鞍上忙把令传,

叫了声众鞑儿细听我言,

此一去还要你用命争战,

得西川我然后扫灭中原。

众儿郎都得要换穿绸缎,

拐抢来好美女饮酒豁拳。

传将令随孤家勇往前进,

若容敌找头首命丧黄泉。

忙吩咐众鞑儿用命征战,

(转尖板)

轲比能在马上凛凛威然。(截下)

(四文武上台口介)

马元暑:⑤(念诗)整朝衣,

邓伯苗:(念诗)步丹墀,

李 严:(诗)玉露冷,

陈孝起:⑥(诗)五更锦鸡。

马元暑:(入座诗)昭烈王曾把驾宴,

邓伯苗:(入座诗)诸葛亮六出祁山;

李 严:(入座诗)五路人马伐西川,

陈孝起:(入座诗)幼主王朝事不管,

马元暑:马元暑。

邓伯苗:邓伯苗。

李 严:李 严。

陈孝起:陈效奇。

马元暑:众公请了!

邓伯苗:(同众拱手白)请了!

马元暑:我等在建兴王台前为臣,中原派定人马,以五路进兵,来攻伐我西川,为什么主公不见传旨,诸葛军师也不召宣文武,商议国事?你我今日上殿奏君得知。

众 :如此一同上殿。

马元暑:我等少坐一时。(朝王鼓三响)

(念诗)朝鼓咚咚月坠西,

邓伯苗:(诗) 文武两班整朝衣;

李 严:(诗) 耳听金钟三声响,

陈孝起:(诗) 文站东来武站西。(分下)

(上王谱四内侍引刘阿斗上)

刘阿斗:(引) 金钟三声响,为王出深宫。(坐)

(诗) 父王晏驾白帝城,

托孤相父保朝政;

太平天子朝元日,

五色云车驾陆龙。

朕刘阿斗在位。父王白帝城托孤晏摆,多亏相父征南战北,辅保孤王,驾坐成都。朝纲大事,现有相父一身照料,孤真是难得的一家逍遥天子。今逢文武表本之日,宫人,宣文武上殿。

内 侍:文武上殿。

(同众文武上殿朝参,二六唢呐子,拜毕两厢分坐拱手)

众 :万岁龙体可安!

刘阿斗:有劳众卿动问,卿等身旁却好?

众 :敢劳我主动问?召宣臣等有何大事相议?

刘阿斗:且问众卿有何表本?

马元暑:臣有本动:只因中原派遣人马,内中邀约东吴,五路进攻我西蜀。王爷相父不见动问,万望我主早作定夺,派兵退敌。

刘阿斗:(打摩捶子唱尖板)

听一言吓的王魂飞魄散,

(抹捶子转慢板唱)

只吓的建兴王凛凛胆寒;

慢挣扎睁双睛用目观看,

哎……不好了。

又只见文共武闭口无言。

马元暑才奏孤中原兵犯,

邀东吴五路兵伐孤西川;

哭了声先父王早把驾晏,

父王呀!哎!我的…父王呀……。

把国事托与了相父照管。

这时间朝有事他不上殿,

未必是五路兵教孤向前?

自幼儿王生在皇宫内院,

王不识枪与刀怎样去战?

闷悠悠打坐在皇府金殿,

可怜我小阿斗独发熬煎。(留)

马元暑:(接唱)马元暑抬头来用目观看,

我王公皇府殿很为作难;

朝有事本该当大臣照管,

君啼哭倒教这作臣难安。

背地里我只把孔明埋怨,

不动兵莫非是你怕中原?

无奈何把一本奏上金殿,

启奏声万岁爷细听详端。(截)

万岁在上,家有长子,国有大臣。老王白帝城晏驾时节,托孤于孔明先生照管大事。到如今五路发兵攻我西川,这事他就不晓。我主可将他请上殿来,看他是如何行兵。

刘阿斗:老卿料事不差。宫人,速快奔往三贤府下,去请我那相父上殿,就说有国事商议。

(内侍去请孔明下场绕上)

内 侍:启禀万岁,相父得病甚重,只要煎药熬汤的一人,别的人都不让近身。

刘阿斗:这这这!文武,相父得病,因何不早禀明孤知啦?

马元暑:主公在上,想必是用人不当,他不能见面的。待为臣带定满朝文武,奔往三贤府下,去请他上殿。

刘阿斗:老卿料事不差。你随带文武两班,奔往三贤府,请他上殿就说孤王有国事和相父商议了!

(唱川板)

建兴王来两泪盈,

开言叫声文武听,

都快把孤相父请,

就说朝有大事情;

五路兵马纷纷动,

难道说他就不知情?

若不来实言对他禀,

你看五路咋行兵!(留)

马元暑:(接唱)主公何须细叮咛?

陈孝起:(接唱)孔明不会不知情。

邓伯苗:(接唱)他执掌国家兵权令,

李 严:(接唱)我要责问诸孔明。(留板同下)

刘阿斗:(接唱)父王晏驾白帝城,

孤坐宝殿为王尊;

早知朝纲大事繁,

江山不坐让刘封,

常随官趱车下龙廷,

单等回报的文武卿。(留下)

司马师:(三声喇叭,带兵走马上唱川板)

上打着帅字旗威风招展,

众儿郎一个个凛凛威然!

想当年随我父南征北战,

我领人马曾战过祁山。

心难服孔明的神机妙算⑦,

父子们中了他诡计多端。

早杀了诸葛亮除却后患,

何须乎这一次又打西川!(截)

(念诗)走马踏山川,

提刀灭狼烟;

战士驹蹄展,

伸手取西川。

本帅司马师。领父严命,带定人马,攻打西川。众兵士!兵进东川、汉中,定要用命奋勇当先,一马冲进关,成都垂手可得。站东列西听令着!

(唱川板)

有本帅坐马鞍来把令传,

叫了声众兵丁细听爷言,

太平年把我主洪福享满,

荒乱年可该咱武将上前。

此一去还是要用命争战,

先得了汉中地再进剑关。

忙吩咐众兵丁莫可怠慢,

当殿上辞王驾兵出中原。(截下)

(四文武同上唱川板)

马元暑:(唱) 当殿上我领了幼主严命,

陈孝起:(接唱)他命我三贤府来请孔明。

邓伯苗:(接唱)眼看着五路兵十分骁勇,

李 严:(接唱)他那里不上殿为的何情!

马元暑:(接唱)还要这文共武来把他请,

陈孝起:(接唱)把荒乱当太平他避安宁;

邓伯苗:(接唱)行来府有门官来挡阻问,

李 严:(接唱)你就说众文武来请孔明。(截)

马元暑:门官过来!

门 官:见过众位堂爷!

马元暑:门官,传禀相父得知,你就说众文武求见,请相父上殿,有国事相议。

门 官:遵令。(小锣铰子转下又上)禀众位堂爷,相父得病甚重,十大谋士都不得近前,有什么国家大事,改日病好,他即刻上殿。

马元暑:站起去。

李 严:哎!来一回不见,来两回不见,好大的架子!待我闯进府去,问他几句。

马元暑:哎哎哎!(抓住李严止道)诸葛军师生平谨慎料事细心,既不出兵,必有他的用意。你不可浅见,去冒闯府下,你就太不象话,诸葛军师定有他用兵之计,你不可冒失的去闯府动问。

李 严:哎,众大人!

(唱川板)

他执掌咱国家兵权帅印,

为什么烟尘起不问不闻?

万岁爷在金殿文武共论,

都请他竟无礼轻慢大臣。

倒莫若闯进府把他详问,

难道说图安宁坐等贼人!

五路兵攻进川听天由命,

要问他不出兵是为甚情!(留)

马元暑:(接唱)李将军你还是莫要上气,

这时候万不可轻易对敌;

诸葛亮他凭的神策妙计,

贼兵将成百万那在他意?(留)

邓伯苗:(接唱)马丞相此言语却也有理,

李将军万不可粗心大意!

天下人谁都怕诸葛妙计,

绵竹官你怎知军师兵机:(留)

陈孝起:(接唱)文共武都不必在此议论,

同上殿把真情奏于当今。

朝纲内有大事先奏万岁,

奏相父染重病未能拢身。(截下)

孟 获:(领番四卒三声喇叭,走马上)

(唱川板)

想当年我受过孔明辱践,

口口声他骂我异地番蛮。

回朝来我发奋把兵操练,

暗投降司马懿勾结中原。

有仲达修小书曾把我见,

约就了带人马攻打西川;

听说是打成都孤心喜愿,

杀坏了诸葛亮好报前冤。(截)

南蛮王孟获。想起当年,诸葛孔明你把孤七擒七放,辱践的孤心恼恨,放我回国,命我勤修国政。我回得南蛮,给他个明降西蜀,暗投中原;千方百计,招兵聚将,积草顿粮。有朝兵强粮齐,攻打西川,以报前仇;要杀阿斗,生擒孔明,方遂我心。巧逢仲达有书前来,叫孤领兵攻打成都,他给我添兵助粮,这就是个好机会。孤家带兵前去,但若伸手而得,然后再伐中原。孤家坐了天朝皇帝,好不喜杀人也!(唱川板)

孟获王在马上威然心喜,

随带着众鞑儿好不威风!

提起那诸葛亮人心气愤,

在南蛮会过战擒放七回⑧。

他骂孤是番蛮不知礼义,

受缚绑脸皮上还把字题;

他叫孤每年间成都纳献,

想报仇无人马缺少粮粟。

得仲达暗地里修来书信,

他叫孤伐成都他助粮兵。

要不久我定坐西川皇帝,

君登殿臣排班两廊奏笛。

不怕你诸葛亮神策妙计,

这一次给你个措手不及。

传下去众鞑儿用命前进,

有孤家在马上抖擞精神!(截)

(列势下)

第三场 走三贤府

(四内侍引刘阿斗上)

刘阿斗:(唱川板)

眼看着五路兵攻打西川,

直吓得建兴王日夜难安。

恨相父去请他托病不见,

未必是他有心教失江山!

又差去文共武再把他见,

这多时怎不见众卿回还!

孤有心挑人马带兵争战,

不懂的用兵术该咋上前?

常随官打彩声王且登殿,

锁愁眉为西蜀国事难安。(留)

马元暑:(上接唱)

三贤府门官传相父不见,

陈孝起:(上接唱)

倒教这众文武愕然无言。

邓伯苗:(上接唱)

见万岁把一本奏上金殿,

李 严:(上转尖板接唱)

孔明相不退兵袖手旁观。(截)

(众文武进殿参拜介)

众 :参见当今!

刘阿斗:文武坐了。

众 :(拱手)谢座。

刘阿斗:众卿,你们去三贤府下,请我那相父,可曾到来?

马元暑:说什么请来上殿!我们走在门上,门官就把我们支了。那门官言道:丞相病重,十大谋士都不得近身。病房不让交头接耳,左顾右盼;只是煎汤熬药的一人进前。叫我们先回,军师病好,就上殿见驾。

刘阿斗:既然相父屡次请不上殿,外患如潮涌逼来,这这这!五路兵犯我西蜀,当以何计来破?

马元暑:臣想当年老王晏驾之时,言的明白,国家大是,一齐托给武侯丞相。想他文职为帅,天下人皆闻风而怕,因他一生用兵,全是以计而行。想当年他舌战群儒,火烧赤壁,那样艰难,全是一人之计而成;内防周郎,外破曹瞒一计,荆州归我西蜀。臣启万岁:(拱手)我主可回后宫,禀明皇太,看皇太有何方法。无论如何,总要武侯丞相见面,不但兵符帅印由他执掌,天下各国文武,都受过他的制服。相父有恙,理当要静,我主何必为难?相父是我朝顶天立地之臣,这五路军情虽急,想他必有计策。但不敢再迟慢,万望我主是夺。

刘阿斗:卿奏有理,待孤奔往后宫,禀与国母,看如何去搬我那相父。众卿且退朝房伺候。

众 :为臣遵命。(众辞拜下)

刘阿斗:宫人,趱车奔往后宫!

(唱川板)

五路来伐西蜀战事非小,

难道说相父他就全不晓?

头一次传旨意去把他调,

二次里众文武请他设朝;

文共武上殿来对王禀报,

他病重只一人静悄药熬。

决不能国家事被病误了,

两次请他不见孤愁难消。

父王在他保朝忠心倒好,

因甚情到今朝传他不朝!

常随官趱车来忙下御道,

去后宫说与我国母知道。(截)

(列势示愁介下)

第四场 朂皇儿

吴夫人:(上接板入坐唱慢板)

老王爷白帝城一命死了,

才扶持阿斗儿执掌龙朝;

建兴王年纪幼本后年老,

国政事全托给孔明代劳。

五路里来伐蜀此事非小,

叫老身昼夜间常把心操;

还不知把国事如何提调,

怎不见我皇儿进宫奏晓。

将身儿养老宫权且坐倒,

把阿斗传进宫要问根苗。(截)

(念诗)老王晏驾白帝城,

国事托靠拾孔明;

阿斗不把朝事整,

老身坐卧不安宁。

本后吴氏皇太,当年昭烈王驾前为宫。只因老王白帝城托孤大事,全付武侯丞相,扶持吾儿阿斗为王。如今中原生心侵占,五路兵马伐我西川,为什么阿斗儿不见旨下,武侯又不动兵,老身实难放心。传来阿斗,我要问得一问。宫人,传你家主公!

内 侍:皇太懿旨下:请万岁进宫。

刘阿斗:(上台口念诗)

朝事纷纷乱,孤王坐针毡;

不见相父面,来把皇太参。

(二六唢呐子,进宫叩安)国母金安!

吴夫人:何以得安?皇儿,眼看五路发兵攻蜀,皇儿如何传下旨意?

刘阿斗:国家大事全在孔明之手,不见动静,臣儿也正为此着急。

吴夫人:你就该请他上殿议事。

刘阿斗:儿曾两次差人去请,二次乃是文武齐往三贤府去请,门官言说,重病在身,十大谋士都不许近前,吵闹于他。近前只许煎汤熬药一人,因病不能上殿。

吴夫人:皇儿!(扭头看阿斗一眼)

刘阿斗:臣儿在,静听国母训教。

吴夫人:噢!(正颜的训道)孔明乃儿父王托孤之臣,既然重病不能上朝,皇儿就该亲身前去,一来商议国事是应该,二来问候你那相父是礼当。牢记速去!

刘阿斗:国母万福,儿遵旨前去,看望相父,商议国家大事了!

(唱川板)

受国母传旨意不敢怠慢,

王亲自见相父议政问安。

想三国立业来南征北战,

作君王去搬臣理上不端。

怨父王白帝城早把驾晏,

为什么教孔明掌定兵权?

五路兵伐西蜀好不危险,

去搬他真显孤软弱不堪。

若不去又怕的母后埋怨,

这时候坑的王无其奈间。

作别了国母娘忙出宫院,

吴夫人:(云里白)皇儿回来,此去三贤府下,不能坐车,还要皇儿步行前去。

刘阿斗:儿我也是一朝人王帝主,我连车辇都不能坐吗,还要步足行走?

吴夫人:昏君胆大!

刘阿斗:(微怕退半步静听介)

吴夫人:皇儿何不记你父王白帝城托孤之事,分有内外两托:朝纲大事,托与你相父执掌,宫廷大事,为娘照管。难道说你遵父王而却娘命吗?早死的(哭)昭烈王!

刘阿斗:国母不必啼哭,我就步行去见相父。

吴夫人:去见你那相父,你还要以礼为人。皇儿须知道你父王在时,是为国求贤。昔日有道的文王,渭水访贤,臣坐车,君拉縴,求贤之苦,以礼为人,是有道明君。

刘阿斗:你儿记下了。

(唱川板)

作君王下步行其理不端,

常随官带径来王出宫院,

班部里快传与文武官员。(留下)

吴夫人:(接唱)早死的昭烈王曾把命断,

全凭着诸葛亮征北战南。

眼看着五路兵伐蜀危险,

那军师不动兵我心不安。

内侍臣快把这宫门来掩,

只气得年迈人头闷脑眩。(截下)

第五场 西 征

曹子丹:(三声喇叭带兵上走马列势唱川板)

出中原带人马四十八队,

曹子丹在马上展开帅旗。

想当年汉天子台城⑨让位,

我曹家在中原执掌社稷。

为什么文共武辅佐曹丕,

封子丹逍遥王难遂我心。

带人马取成都正遂心意,

(转唱尖板)

杀阿斗擒孔明我要独立。(留)

孤二王曹子丹。奉了御弟言命,带兵前去攻打西川。众将兵出阖州,先到阳平,然后攻取剑门,拿下剑门关,就兵进成都。站东列西听令着!

(唱川板)

稳坐在马鞍上忙把令传,

吾营的众兵丁细听爷言:

出阖州到阳平用命争战,

此不比诸葛亮二战祁山。

虽朝阁弟为君由兄大半,

杀阿斗擒孔明要报仇冤。

取成都自立君才满我愿,

我再去下东吴扫灭孙权。

传将令众儿郎旌旗招展,

得阳平营扎在昭化广元。(截)

(三声鼓列势下)

第六场 武侯府

孔 明:(病态上唱安板)

诸葛亮出病房冷惊寒战,

手拿着拐杖儿不教人掺。

实只为中原贼五路侵犯,

一个个伸着手都抓西川。

我不怕五路兵多么危险,

所愁得是东吴怎破孙权。

本有心带人马与他麈战,

我两家是内戚怎样上前?

非怪我诸葛亮朝事不管,

正为的是江南进退为难。(截)

(坐内念诗)

未出茅芦造火攻,

乐毅伐齐枉用功。

山人不管朝纲事,

软弱儿郎愁建兴。

山人复姓诸葛,名亮、字孔明,道号卧龙。只因吾主昭烈王白帝城托孤,辅佐幼主登极,懦弱的阿斗幼主,受各国轻视,乘我幼主登极。新政不安,那司马仲达,以中原为首,邀四方兵马五路伐我西川。我若不策划对敌,反教世人耻笑山人。我对敌的四路兵马都有安排,管叫来贼不打自散。内有东吴这一路兵,叫山人进退维谷。想江南一片水势,若还去打,难免损兵折将。况且当年互相结好,成为亲眷,这里我——(想)怎得一人,去兴唇舌,去说孙权,我西川可保。但只恨山人多日想不出这样一人。因此忧虑下这一场大病。建兴王差文武连请二次,山人只推不见;这个小奴才今天必要亲自前来见我,不免去到花园散闷散闷。一来找个新鲜清静,二来躲去鱼池岸上,实不喜见这个昏王。门官走来。

门 官:见过相爷。传唤小人,有何吩咐?

孔 明:相爷我要去花园,有人来见,不让他见。你就说我疾病去了大半,花园散心去了。

门 官:遵命。(下)

孔 明:待我转奔鱼池岸了!

(唱踏板)

早晓得下山来这样危险,

官虽拜武侯相时常作难。

为江山我也曾南征北战,

逼刘璋保吾主国号才安。

二千岁玉泉山曾把命断,

把一个三千岁阆中升天。

老王爷白帝城曾把驾晏,

小阿斗登了极软弱不堪。

五路兵伐西川形势甚险,

所愁的用妙计去破孙权。

我面前如有这一人出现,

霎时间山人我便不作难。

细思想江南地水势天险,

西川兵不会水失败必然。

咋盘算这路兵不好对战,

难道说我反怕江南孙权?

无奈了鱼池岸去把心散,

且等那建兴王要来府前。(截)

(病装姿态缓步下)

刘阿斗:(四内侍四校尉四文武分班上王川板上唱)

出皇宫免车马步行这段,

孤后面带定了文武两班;

眼看着三贤府却也不远,

内侍臣快上前传来门官。(截)

宫人传门宫。

内 侍:(上一步)门官(门官上初看)

门 官:原来是宫宫爷。兄过宫宫千岁!千岁到此何事?

内 侍:大胆!(门官一惊拱手退半步)主公到了、小心着!上前去见。

门 官:(见驾介)参见万岁!

刘阿斗:你家相爷可在府中?他疾病如何!

门 官:病已去了大半。相爷在花园散心去了,相爷传的有话,不让谁来求——(怕介)

刘阿斗:多咀!不用儿等传禀,滚起去!(门官起跪,以袖遮头退步下)你们文武(向左右)府门外等候,不用进去。(文武下)

相父呀,相父,你有什么心思还去观花?我不免一人进府去,也要见你了!

(唱川板)

叫了声文共武且往后退,

内侍臣进前来细听明白,

传下去闲人们不用多咀,

多说话我定要找下首级。

武侯府是为王常走之地,

孤当年来号书走过几回。

提龙袍王一人且进府去,

看一看我相父他在那里。(留)

(内侍校尉先下,阿斗提袍后再下)

孔 明:(小锣铰子三垂病装执拐杖上接唱)

手拄着拐杖我步下花园,

为国事忧的我东走西窜。

早晓得下山来遭此大难,

倒莫若稳坐在深谷茅庵。

(倒板)自幼儿卧龙岗苦修苦鍊,

一心要修大罗想成神仙。

徐元直报国恩把我所荐,

深感动刘皇爷三顾茅庵。

下山来我先得新野小县,

吾的主有地盘才把身安。

曹孟德领人马八十三万,

一心想把江南连土揭翻。

孙仲谋听一言吓破肝胆,

他差了鲁子敬来把我搬;

过江去十谋士把我舌战,

有山人说的他闭口无言。

南屏山祭东风草船借箭,

庞士元曾助我去献连环。

老黄盖扮粮船去放火箭,

曹孟德遭火灾败回中原。

(钻洞洞)

挣下了荆州城吾主霸占,

和江南结下了山海仇冤。

贼张松他把那地舆图献,

保吾主逼刘璋才坐西川。

南地里孟获王生心造反,

打来了连环表要夺江山;

有山人在军中曾把帅挂,

赵子龙将魏延马前为先。

兵行在南蛮界大交一战,

头一阵赶败了赵云魏延。

有山人高山顶把兵观看,

把蛇蝎并五毒当作饥餐;

白昼间和吾兵一处鏖战,

到晚来在水内能把身安。

不怕枪不怕刀不怕剑砍,

不怕水单害怕用火来燃。

(钻洞洞)

命赵云扮樵夫打柴万担,

暗暗的把地雷埋伏下边;

命魏延二次里和贼鏖战,

不许胜兵败至峪口内边。

那蛮贼他不解一路追赶,

进峪口四下里火攻上前;

众蛮兵火中死全是好汉,

只烧得众儿郎叫哭连天!

非怪我诸葛亮行事短见,

那样人万不可留在世间。

未烧尽南蛮王又生后患,

这报应如今落山人身边。

来至在鱼池岸用目观看,

五色鱼围着了蛟龙一盘。(截)

(冷场上,刘阿斗轻足进,立孔明身后,窥视动态。刘阿斗以手示意表情。孔明只注目鱼池的自语介)山人身得疾病,久守卧房,多日未在鱼池岸上来看,真正混杂起来了(拐杖对鱼池一指)这五色杂鱼,把一条金色鲤鱼团团围定。(双手用拐杖狠狠地向池沿一指,病体很稳)哎!你们这些杂鱼想做什么?哼!我把你这个五色杂鱼,好比伐蜀的五路兵将;这一条金色鲤鱼,好比我蜀川幼主。你们不必张罗着来欺他,各守本分;你们敢有半个不字,哈!只要山人一怒,把拐杖这么一扬,(把拐杖往鱼池一打,鼓奏虚响一声,‘咕咚,刘阿斗紧随响声,屈膝下跪,孔明不觉因阿斗轻跪无音而受惊觉地向前倾,够着去看鱼池,阿斗一把抓着孔明衣后襟、孔明看罢回身中)嗨!你们跑都跑不及。(孔明回身后,用手抹额,表示疾病痊介)

刘阿斗:(双膝端跪,手拿衣襟)相父!

孔 明:扭回头一看,将拐杖扔下鱼池,(鼓奏咕咚咚—声响,再转身掺起阿斗)你上这里做什么来了?(拖阿斗手并肩行进)走走吧。(回前堂招待阿斗坐下,下去换了病装,整道袍摇扇出堂,参拜阿斗,毕,叫门官看茶介)门官。

门 官:(在内场应)有。

孔 明:打茶来。(孔明亲自接上茶来奉君,阿斗作有相父在不敢先喝的恭敬介)你喝吧!

刘阿斗:这几日饭都吃不进去,茶喝不下。

孔 明:你大胆的吃,安心的喝,一切有我担待。你放心喝吧!

刘阿斗:(相让同饮介)相父疾病如何?

孔 明:我病好了大半。

刘阿斗:相父,如今中原五路兵犯西蜀,你可知晓?

孔 明:我早知道的很清楚。那是个小事,小事不值得的个小事。臣在病中,不知我主驾到,没有远迎,不知龙体可安!

刘阿斗:相父有病,何劳远迎?听你说病好了大半,我想和你商量:那五路人马犯我西川,其势很紧急,相父需要料理料理。

孔 明:那是曹丕野心,冒进西蜀,倒是一桩小事。只是要注意修睦东吴,万不可失和。我主江山,方可无忧于世。中原这五路兵马,臣已有了安排:他来五路人马,四路早已安置停当;那另一路虽有策划,还缺这一个人来安置。因此还未决定。这一路是既不能降,又不能战。

刘阿斗:那一路兵将?

孔 明:内中就是江南孙权,战不得的和不得。我正在作难这一路的安排。

刘阿斗:怎么可又把他战不得!

孔 明:江南一片水势,我西川兵将水性不通,战必吃他人亏;若还着人和议与他,孙权必然笑我西蜀无有能人。

刘阿斗:这么来,相父的主见呢?

孔 明:主公不问,为臣我亦早作安排。只是那一人,我还得面试他的胆量;这人忠心耿耿,有见认,只是胆量还不够。其余臣都安排妥当。

刘阿斗:那么,这头一路兵将如何?我朝是何人对敌?

孔 明:头一路兵将,是鲜卑国轲比能。那人出世来,上阵胯下卷毛马,手提飞抓,颇能伤人。他是明帮中原,暗吞西蜀。此路兵马,教马超带兵前去,杀的他不杀自避,各自收兵回国,不敢再有野心了。

(唱川板)

轲比能他生来自高自大,

胯下骑卷毛马手提飞抓。

马孟起他生来本领皆大,

手用的飞雁抓刚是对搭;

当年的曹孟德也都害怕,

杀的他不敢战收兵回家。(截)

刘阿斗:这二路兵将,是何人前来?我朝又当教谁带兵前去对敌?

孔 明:那二路兵将,是中原大将司马师。受他父帅的嘱托,自负兵法精通,领兵前来,西进东川汉中,攻打剑关。我早已叫魏延带兵前去了,顺大道,出巴州,从汉道迎敌。我然后给他修去小书,只许相遇而败,不准他胜;节节连连退出沔县口子,两旁埋伏,将树枝上面绑上马铃,在山林只打的饿马唱叫。司马师生来自负,其实是智短胆小之辈。如此对战,司马师连接小胜而追,见此光景,他必疑惑不敢进前,只有后退收兵转回也!

(唱川板)

司马师他生来胆量真小,

他怎比中原的奸相曹操?

魏文长带人马前去征剿,

在阖州会过战他人知道。

四下里只打的饿马唱叫,

树枝上绑铜铃又在乱摇。

我教他不敢战卷旗收哨,

如猛虎赶绵羊自各回朝。(截)

刘阿斗:这三路兵将,又是何人带兵前来!我朝当让谁去退敌?

孔 明:那三路兵将不是别人,正是我朝降将孟获。他明降西蜀,暗投中原,互相利用,想来报他当年受我七擒七放之仇。今从涪江北来,取雅安大道,攻进南川,异想天开,来坐西川。这路兵将不需派人对敌,只要臣修去一封骂书,他必含羞带愧,撤兵回南蛮去了!

(唱川板)

孟获王他受了司马蒙哄,

他梦想来把这西蜀并吞。

难道说他不晓为臣本领,

曾烧的藤甲兵鬼哭神惊。

此路兵不用战臣把计用,

只须我写给他骂书一封;

见小书必然间不敢再进,

管叫他退回去连夜收兵。(截)

刘阿斗:这四路人马,是何人带兵前来?我朝当差谁去退敌?

孔 明:这四路兵将,是中原二王曹子丹。此人智有略有,也很自负,一心要争王爵,领队出阖州,攻打阳平。此路臣已命赵云前去,龙虎二将马战作先。去必战退来将,一阵而功成了!

(唱川板)

赵子龙浑身都是胆,

匹马单枪战过长坂;

杀得曹家军心胆战,

残兵败将逃回中原。

教他带兵把帅占,

张苞关兴先行官;

曹子丹闻声吓破胆,

必然败走阳平关。(截)

刘阿斗:这五路人马,是谁带兵前来?我朝又命谁去退敌?

孔 明:这路人马,还在试探未动。不是别的,就是幼主的国舅,(刘阿斗一愕介)东吴孙权。(刘阿斗表情恢复静听)这也就不问了,你来在臣府时刻多了,请驾回宫。

(唱川板)

养老宫你对国母讲,

就说为臣问安康;

满说他五路发兵将,

天神下界有臣当。

回头来再对门官讲,

相爷说话听端详:

车辇打在府门上,

好请主公回朝廊。

手拖后主莫久望,

为臣送你回宫廂。

行步来在府门上,(硬截)

(孔明送刘阿斗在府门看文武等侍立府门,内有邓伯苗发笑吟诗介止步注意邓伯苗的胆识词语介)

邓伯苗:(念诗)李严年纪少,性急犯律条。

五路干戈起,就该把兵挑。

阿斗无智谋,文武来两遭;

明是怕孙权,笑煞邓伯苗。

孔 明:(鸭子拌咀)哎呀!

(接唱)

邓伯苗一旁发张狂;

此人从来有胆量,

回头启奏幼主王。(截)

文武,你们送幼主回宫,把邓伯苗留下。

刘阿斗:孤要回朝,邓先生,我那相父命你留在相府,有国事商议。宫人,趱车回朝。

孔 明:(拱手)请请请(阿斗率文武侍臣鱼贯而下孔明转头)门官,请邓先生进府,有国事相议。

门 官:邓大人,我家相爷请你进府,有国事商议。

邓伯苗:前边带径。(引进介)小某邓伯苗,参见武侯丞相!

孔 明:邓先生免礼。门官,给邓先生看座。

门 官:请坐。

邓伯苗:谢座。小某进得府来,动问丞相:这几天疾病如何?

孔 明:我病已去了八九分了,何劳邓先生动问?

邓伯苗:命小某进府有何国事商议?

孔 明:五路来伐我们西蜀,你看我已安排好了四路;只有江南孙权,还不好安置。或战或降——

邓伯苗:降则他耻笑我西蜀无有能人,惧怕于他;战则江南是一片水势,我西蜀兵将都不善于水性,必吃他人之亏。这里须有一人,出群胆量,前往顺说孙权。如若孙权愿和,我量曹丕王再不敢攻打西蜀。不但西蜀无失,他东吴也能长此久安。这叫做首尾相顾。

孔 明:你口出其言,必有大用。你可能忠心前去,替主联合江南孙权吗?

邓伯苗:若有军师的命令,我情愿前去。

孔 明:邓伯苗听令!

邓伯苗:(迎接命令搭躬介)有!(复坐)

孔 明:命你前去江南,也不用多带人夫,只带书童二名,小舟一只。邓先生,你下江去见了孙权,有话只管说,有智尽管用;才学由你显,总然说下什么漏烂,有山人诸葛亮把你保住。大胆前去,量然无失。

邓伯苗:哎,遵命了!

(唱川板)

实服了老丞相才学满贯,

来进府他解开我的心间。

自幼儿在南学常把书念,

把孝弟和忠信样样读全。

明知道山有虎要把樵砍,

去江南我不怕东吴孙权。

臣尽忠子尽孝那为正款,

把我的满门托你要照管。

邓伯苗下江南会会孙权。(留)

(搭躬下)

孔 明:(接唱)果然间邓伯苗是有才干,

下江南去说那东吴孙权。

管吏部为尚书功劳不浅,

烦说词大才人出在西川。

这一次你中原无故侵犯,

欺幼主征西蜀冒犯威严。

不怕你贼仲达才学满贯,

教你败我反要兵出祁山。(截)

(念诗)邓伯苗此去,蜀吴复友谊;

山人转书斋,修书退孟获。(下)

第七场 扫雁口

马 超:(浪头四兵上,走马唱川板)

头戴着凤翅盔篮缨宝顶,

身穿上柳叶铠千层放明;

跨下骑乌骓马来往走阵,

手提着飞雁抓摘人三魂。

我的父西涼侯曹营丧命,

俺降蜀封五虎世上有名。

在成都我领来军帅将令,

他命我打雁口赶走比能(截)

姓马名超字孟起⑩。军师有令,攻打西涼雁口,退轲比能贼兵。来,兵发西涼雁口,前进了!

(唱川板)

在马上抖精神将令出口,

俺军师命我去攻打雁口;

忙吩咐众兵将军行大道,

(转尖板)

那一个走捷径找下人头。(截)

(列势下)

第八场 渡 江

船 夫:(上场打扫船舱毕转身)有请邓爷上船。(书童随邓伯苗上船后夫收板)禀邓爷,船舟已齐。

邓伯苗:开船渡往江南。(水淹沫儿牌子下)

第九场 遇 仗

(马超同轲比能相遇,对战介)

轲比能:来将报名!

马 超:姓马名超字孟起。

轲比能:(滚垂子一转身打量马超介)嗨嗨!哈哈!嗨哟哈哈!

马 超:胆大的蛮贼!你见我豁掌大笑,莫非看我是天神下界!

轲比能:孤家没有出兵,鞑儿报道:把你夸了个天上少地下无。到今孤见你面,大莫过我拳,高不过我膝,看将起来,儿才是个屠夫之辈!

马 超:休发狂言!看马过来。蛮贼看打!(相战数合,轲比能败,马超追下)

轲比能:(上)败了,败了!孤家败了!等马超娃娃到来,我就是这一飞抓,将他抓下马来,擒他个活的。马超来也!(马超追上、轲比能一抓挂马超战裙,马超速拔剑割裙角后败下。轲比能急追介)

马 超:(上)这一阵若不是我手快眼明,拨剑来快割战裙,险些就遭了贼的暗害。是了,他既然追我前来,待我等他一到施展我的身手,用飞雁抓胜他。(轲比能追上,被反手一抓下马,番兵卷薄子式拥上,刁走轲比能。马超追下)

轲比能:(带兵掩迟子)孤家敢了!哎嗨!孤家败了!天朝人最不是好惹的,今日不是众鞑儿一拥上前,孤家性命必然有失。算了,他两家杀不杀的,战不战的,与我们何干?鞑儿们,战膳用个饱,麻鞋登的牢,随孤快跑!

卒 :战膳用的饱,麻鞋登的牢。

轲比能:吃饱啦,登牢啦,我们快回鲜卑国。给我快快拗上跑!(争先恐后下)

兵 :(西蜀兵马追上)鲜卑国王败走,吾军得胜。

马 超:蛮贼既然败阵逃跑,勿用追赶。既怕我们,收兵回上西蜀。

(唱川板)

恨儿等无智谋就来会战,

口口声你还想要我西川;

轲比能既败走莫要追赶,

打一杆得胜旗兵回西川。(截)

(列势上马下)

第十场 收东川

魏 延:(浪头带四兵上,走马唱川板)

在长沙投了汉某心情愿,

悔不该杀坏了都督韩玄。

进营来那孔明要把我斩,

二千岁讲人情收在帐前。

他那里收黄忠心中喜愿,

为什么不要我老将魏延?

进营来我就把心事改变,

和孔明结下了山海仇冤。(留)

姓魏名延字文长。昨日军师有令,言说司马师兵伐西蜀,进扎东川汉中;命我出兵巴州,前往汉道对敌。中途接来小书,命我汉道遇敌,节节败退沔县山口,智退贼兵。众将,马上列东站西听令着!

(唱川板)

稳坐在马鞍上忙把令传,

众将官抖精神绕越剑关。

我不怕司马师熊心豹胆,

(转尖板)

魏文长要杀他片甲不还。(截)

(下。同司马师分门带兵上,遇仗介)司马师请了!

司马师:请了!

魏 延:东川乃我西蜀之地,为何无故来犯汉中,什么道理?

司马师:我君臣同朝,父子一堂,议论天下一统大计,要伐西川,来灭西蜀。魏老将军深识明主,快投在我的营下;拿下西蜀,我领你去见曹丕王,不失你封侯之位。

魏 延:无故来占我家东川,还信口开河!无须多说,放马过来,吃你们魏爷一刀!(双方对仗中,魏延节连败下。司马师追上,又玩战。魏延怒杀司马师)娃娃看刀!(司马师奋勇迎击,魏延引动司马师的胜心不备时,又败下。司马师以手势挥兵齐追下)哎嗨呀!算我败了。军师有令,许败不许胜。此时已败退沔县地界,众将,把兵撤进山口,马铃一律摘下;分开兵将,两旁埋伏。将马绑在满山树枝,打得饿马唱叫,休得违令!(兵分下,司马师带兵追上,掩迟子,众将搜场介)

兵 卒:魏延败进山口,无踪无影。

司马师:(磊山锣鼓)闪开!(二面伏兵喊杀声铃响马嘶磊山锣鼓)本帅便说魏延败进山口,忽然无踪无影;二面山上人喊马叫,铜铃乱响,这这这是何情弊呀!(想磊山锣鼓,左右看,扪心低头想介)噢——是了!诸葛亮一世行兵诡计多端,况且今日魏延节连败退——哽,明白了!他故意引我中计。想起当年西城弄险,做了一个险中险,教赵云杀了我们父子兄弟个措手不及,今天想教我司马师来中你那鬼计,都是枉然,枉然!来,兵快撤回中原,教他牛鼻子妄想给我中计!(兵倒下,魏延兵下山入场)

魏 延:嗨哟!哈哈!军帅的好谋,孔明妙计!

(唱川板)

真可笑司马师莫的胆量,

论智谋他不及我魏文长;

下北海斩蛟龙魏延愿往,

(转尖板)

打一杆得胜旗凯歌回朝。(截)

(列势下)

第十一场 顺说江南

孙 权:(四龙套引上藐藐子台口念诗)

龙争虎斗干戈愁,

刀兵攘攘几时休!

独占江南咱为首,

辖管这八十一州。

(大开门坐内念诗)

愁锁双眉恨悠悠,

一片心思怎罢休?

当年孙刘相交厚,

一旦反结吴越仇;

只为荆州一块土,

杀来战去几时休?

若要此事丢过手,

除非找了孔明头。

孤,孙权,字仲谋。想起当年三江夏口,和曹会战,周瑜定了千方百计,争下荆州,为大耳刘备白白所占;周瑜二次献计,诓刘备过江,只怨孤的母后失了眼力,让刘备招亲过江。我两家结仇,犹如山海;这内中全是孔明作祟,孤家实恨已极。中原曹丕有小书前来,约定我江南,同心协力,攻打西川,刚称我意。(钟响一声)宫人,去看何臣击钟!

内 侍:何人击钟?

张 昭:(11)(幕内应)张昭。

内 侍:禀主公张昭击动金钟。

孙 权:随旨上殿!

内 侍:吴侯旨意下,张昭上殿。

张 昭:(豹子头上念诗)

治国安民鼎相雕,

金冠斜担乌纱帽;

西蜀差来邓伯苗,

上殿奏与吴侯晓。

姓张名昭字子布。西蜀差来邓伯苗,联合我江南,上殿奏君得知。(二六唢呐子上殿朝参后坐)吴侯龙体可安?

孙 权:何以不安?张子布击金钟为何?

张 昭:西川差来邓伯苗,前来联合我们江南,臣奏吴侯。

孙 权:我两家结仇犹如山海,我岂能白白的去联合他人不成吗?

张 昭:臣有本动闻:听西蜀广出说客,吴侯莫要受了他人的圈套。他来为使臣,我朝当以接见;礼而后议,才不失礼。但也不让他白来白说,教他知道知道威风!殿角里摆下九鼎油锅,侍卫们个个雄纠纠手提钢钗,设他个一见森煞,先试他的胆量。不测之处,为臣上前。

孙 权:言者是理。侍卫上殿!(分上金甲四各执武器)摆下九鼎油锅。(金甲侍卫抬油锅介)传西蜀邓伯苗。

内 侍:邓伯苗上殿!

邓伯苗:哎嗨!(紧豹子头上,念诗)

离西蜀搬浆过船,

王有旨顺说江南;

立殿角往上观看,

校 尉:(金甲侍卫齐喊)威——

邓伯苗:(接念诗)

摆设的凛凛威然!

邓伯苗便说:来到江南,只见孙权打坐金殿,校尉们手提钢钗,站立在两廊;那殿角下摆设九鼎油锅,这,这是何情弊?(想)呵!(打摩锤子)哎唉!是了,想这不过试我胆量罢了。哼!你可晓得我来者不怕,是怕者就不来!我这里上的殿去,一不磕头,二不作揖,豁掌大笑,站立一旁,他有来言,我有去语。(上殿行常礼介)哈哈!嗨嗨!哎,哟,嗨哈哈!

孙 权:下站什么人!见孤王豁掌大笑!

邓伯苗:西蜀来的使臣,吏部尚书邓伯苗,难道说你都不认的吗?

孙 权:胆大的邓伯苗!孤在江南八十一州,也称个人王帝主;你上得殿来,一不磕头,二不作揖,站立一旁,豁掌大笑,岂能说你这无罪吗?

邓伯苗:是我以上殿来,本该行一份全礼,奈吴侯你先失礼,不教我给你行全礼,我缘何不豁掌大笑?我实笑你无智无谋失了礼?

孙 权:怎样见得孤家无谋失了礼?

邓伯苗:吴侯既为江南八十一州之主,事无远虑,是不智;不为九郡安分,是失谋。我蜀川和你江南,住居东西,如同手足,又属内戚。我今前来,是替主探亲的客官,你该派人远接远迎;你不惟无此,在客官临朝,反设森煞;你朝待客先试胆量,岂是有道之君,待宾之礼?你可晓得来者何怕?怕者何来?你何智、何谋、何礼?

孙 权:我两家仇如山海,御妹死故,还称的什么内亲?

邓伯苗:皇后诚然死故,阿斗还在人世;太后虽死,太子尚在;今日幼主登积,皇亲御戚的国舅,反出昧戚之言,你更失却人伦大礼!

孙 权:人死亲弃,何必白费唇舌?你西蜀白占我荆州多年,累讨不还;这是山海冤仇,还有什么内亲可言?

邓伯苗:提起荆州,叫人好说半晌,想当年曹贼要灭你东吴,虎吞江南九郡八十一州,战书一到,吓的你满朝文武丧胆,个个求降;仅有少年都督周瑜,恃强刺探曹营,不敢开战。周公瑾少智缺谋有忠心,差去先生鲁子敬,奔往江夏(12),请我家主公;我主差来诸葛军师,(13)来助你东吴保守疆土,不让曹贼虎吞。军师来到你营,你才军势大振,民心安定。多亏我家军师草船借箭,南屏山祭风;庞士元计献连环,一火功成,助你保国安民莫受灾,挣下我家的荆州。那小周郎对你虚奏功劳,你信以为真。我家主公为了手足相顾,亲不失和,就把荆州让与你家;无能的朝臣守他不住,被中原夺去。我主的国舅,是智、是谋,倒不知害羞;再说孙刘失和,中原要拿荆州;你再不转悔,早日和仁德的西蜀修和,蜀亡吴灭,势所必然。你反中司马贼之诡计,不察地利,不修人和,自失天时,吴侯,这算你有智吗?有谋吗?有礼吗?

孙 权:这个——

张 昭:(拱手)待为臣上前。(转身)胆大的邓伯苗!你上殿来横面问君,我江南八十一州人稠地狭,水青草肥,你西川拿什么比呢?

邓伯苗:我西川有金矿、银矿、铜矿、铁矿、铅矿、煤矿、砖厂,盐场,你江南拿什么来比?

张 昭:我江南有战船摆渡,众兵都熟练水势,你蜀川拿什么来比?

邓伯苗:你可晓的战船渡江河,从那来的畅流?

张 昭:我不知。

邓伯苗:大料你也不知。西海绕蜀水灌长江,东流复入东海,你们江南才造船摆渡,这水源之主是西蜀。

张 昭:这个——

孙 权:胆大的邓伯苗!以上殿来,你逢君骂君,逢臣骂臣,这还了得!你往我殿角上看!

邓伯苗:油锅。

孙 权:好!就命你身扑油锅一死!

邓伯苗:哟——哈哈!孙权,孙仲谋!我来你江南,就以生而何喜,死又何惧的心思而来。大叫吴侯的油锅,你不用热气沸腾,等时把你雾气的油锅,邓老爷扑你——呀嗨——来了!

(唱川板)

望西川忙拜过幼主皇上,

(全礼向西拜介)

授乌纱和蟒袍称为栋梁;

眼看这油锅起了波浪,

(转尖板)

邓伯苗扑油锅命即刻亡。(截)

(欲扑介,张昭一手拿臂急拦介)

张 昭:邓先生,请坐,请坐!

孙 权:侍卫,抬下油锅,侍卫撒下殿去。(油锅下)邓先生,你看孤当联魏吗和蜀呢?

邓伯苗:吴侯联合中原,有害无益;联合西蜀,有益无害。

孙 权:是话从何说起?

邓伯苗:西蜀、东吴,形如首尾。地形是首尾东西,互相远隔,彼此侵犯无益,应如手足,彼此相顾,可以压定中原的侵吞,此乃有利无害。若联合中原,即如同羊伴虎眠;曹贼与司马,久谋天下一统,只是无法下手。他所怕者孙刘和好,击东西应,战西东援;他畏蜀吴的左右相顾,才计谋孙刘的失和。东吴今日如不远虑,错联中原,他必引诱兴战,先伐西蜀;然后以蜀魏两国之力,来虎吞江南。江南那时孤掌难鸣,手足何顾;而中原灭你东吴,当再无虑。这就是你的近忧。听其吞食,成为曹家一统天下,那时悔也迟后。这是有害无益。劝吴侯顾九郡之利,就联合西蜀;不计八十一州之利,就联合中原,愿你三思而行。

孙 权:孤听其言,就联合你西蜀。子布,将邓伯苗且留你府款待,明日打上銮驾,送他回朝。

张 昭:邓先生随我来。(下)

孙 权:宫人,传孤旨意,看十大谋士中谁去联合西蜀!

内 侍:圣旨下,十大谋士中谁敢去西川联蜀!

幕 内:都害怕诸葛亮,没人敢去。

内 侍:启禀吴侯;十大谋士中都害怕诸葛亮,没人敢去。

孙 权:好恼!(念诗)

满朝也有文共武,

都怕孔明不出头。

幕 内:我愿去。

内 侍:答话的是什么人?

幕 内:(粗心大胆的唱声和出场表情)张温。

内 侍:张温愿去。

孙 权:传他上殿。

内 侍:张温上殿。

张 温:(上念诗)

五经四书常念,

自夸我很能干;

胸有谋略才学,

凭文章来做官。

点验学士张温。吴侯传旨,待我上殿朝参。(参拜毕)我主可安?宣臣上殿,有何大事?

孙 权:我朝要差一人去西川联蜀,你可愿去?

张 温:我情愿前去。

孙 权:刚才我传旨意,可是你应名吗?

张 温:是臣应名。

孙 权:前去联合西蜀,你可敢去?

张 温:臣敢去。

孙 权:你可怕孔明?

张 温:他英雄,我丈夫,有何惧怕!

孙 权:先生接旨!

张 温:臣在!(搭躬)

孙 权:(念诗)良言顺西川,

张 温:(接诗)敢不记心间!

孙 权:(接诗)提防诸葛亮,

张 温:(接诗)机变须巧言。(14)

孙 权:先生快去。(抽场下,张温打躬)

张 温:(三垂小锣乱劈柴)走!(下)

第十二场 退 蛮

船 夫:(打扫船舱介)有请先生上船。

张 温:(进船舱)艄公,上游西川开舟!

船 夫:是。(开船介水淹沫儿谱下)

孟 获:(带四卒上唱川板)

咱是偏邦邻国王,

昼夜思想坐中央。

世人同是娘生养,

为何教孤要纳降?

天下都怕诸葛亮,

孤虽不怕要提防。

将身打坐牛皮帐,

鞑儿报事来的忙。(截)

下书人:见过蛮王,武侯丞相有书。

孟 获:把书留下,管待来人。(下书人下)牛鼻子野道有书前来,不知为着什么事情,待孤拆书一观。武侯丞相提笔,孟获见字得知:想起当年,我带兵前来,把你七擒七放,你跪倒在地,哀求投降。我念起你是南狄之主,才收下你个活孟获,又放你回国。你那逆心不改,又暗投中原,藉势前来攻打我西川。你好比凌绞罪人锦衣之下的无信、无仁、寡廉、鲜耻之禽兽。我今劝你及早回头,安分守己,请准幼主恕你罢了。若其不然,我亲身前来活捉你,将你千刀万刮,并将南蛮杀儿个鸡犬不留。哎咳!(掷书于案)诸葛亮的好骂!好骂!孔明修来一封骂书,话虽难听,事确属真。(想)哎!我有甚么脸面去打西川呢?小鞑儿!晓谕下书人,回去就说孤家收了人马。卷旗收队,随孤来兵回南蛮了!

(唱川板)

诸葛亮骂得我惶愧满面,

口口声他骂孤异地番蛮。

众鞑儿你给我收旗卷散,

从今后再不想攻打西川。

出南蛮我本是仲达差遣,

谁知晓他挖洞教孤来钻。

细思想我南蛮西蜀所管,

实服了诸葛亮真是神仙。(截)(下)

第十三场 和西蜀

刘阿斗:(四龙套引阿斗上扎门,唱川板)

邓伯苗顺江南不见回转,

建兴王昼夜间在受熬煎。

为什么诸孔明不见我面?

或是降或是战无人诉言。

孙仲谋他生来熊心豹胆,

他岂能轻易的联合西川!

常随官打采声为王上殿,

如不回差二次又下江南。(留)

邓伯苗:(上喜气洋洋介)

(念诗)

顺说江南得胜还,

同僚迎接真喜欢。

嗨嗨!哈哈!

(接唱)回朝来又只见百官接见,

喜煞我笑煞我得胜回还。

上殿来参我主伏首拜见,

臣本是邓伯苗江南回还。(截)

臣邓伯苗,参见吾皇万岁!

刘阿斗:卿且免了,快快坐下。

邓伯苗:谢座!

刘阿斗:孤命你前去顺说江南,沿河风航多受担惊!

邓伯苗:臣是为国勤劳,万死不辞,有何受惊可说!

刘阿斗:卿去顺说江南,那孙权意下如何?

邓伯苗:臣去江南,见得吴侯,先说退他的虎威森煞,又说他们君臣。孙仲谋心生喜欢,情愿联合我主西蜀,差人随后联合我国来了。

刘阿斗:卿为国辛勤劳苦,且回府休息。免你五日不来上殿参孤。

邓伯苗:谢过。(拜下)

刘阿斗:宫人,命江南的来使上殿。

内 侍:我主旨意下:命江南的来使上殿。

张 温:(亮调)又来在一国之地了!

(唱川板)

离江南到西川倒水逆转,

一路上尽都是搬浆游船。

到西川我越过各州府县,

水又清草又肥比过江南。

江南城赶不上西蜀半点,

四下里却少树芜了荒山。

行来在皇府殿用目观看,

两旁里陈列的十分威严:

武将官一个个提刀挂剑,

文官臣执象笏排列两边。

上殿去我只得低头合眼,

只吓得俺张温不敢多言。(截)

(上殿参拜)江南臣张温,上殿朝参,参见蜀皇万岁万万岁!

刘阿斗:王恩赐张温平身,你坐了。

张 温:谢恩。(探头探脑不敢落坐介)

刘阿斗:宫人,给江南来使看座!

内 侍:请坐!

张 温:慢着!上有万岁座位,下有文武百官站立,我怎敢受座!

刘阿斗:卿家乃钦差使臣,来在我国,也是客官,多劳理应受座。叙话长了,且座。

张 温:谢座!

刘阿斗:卿家离得江南,你家主人,孤的龙舅可好吗?

张 温:好好好!临行走的时节,在万岁上面问安!

刘阿斗:卿来我国联合,乃贵宾一员,宫人!

内 侍:有!

刘阿斗:领贵宾在武侯相府招待,改日孤给你发联合回诏,卿再回朝交旨。

内 侍:张先生随定我来。(领下)

刘阿斗:宫人散朝!趱车来回宫,见国母问安。正是:

(念) 果然相父有才干,

未动兵将江南安。

宫人趱车孤退殿,

此事再对国母言。(下)

孔 明:(上念诗)

上知天文,下晓地理;东吴孙权,刚中我计。

(纶巾摇扇落座)

内 侍:见过武侯丞相!

孔 明:宫人,你做什么来了?

内 侍:江南差来张温先生,联合我国,主公命他到相府招待。

孔 明:你将他领进来,你不要走,就在后面待茶,等我正在跟他闲谈,你就急急忙忙来说,主公请我上殿。

内 侍:门官,叫江南来使来见。(内侍下)

门 官:有请张先生,随我来。(引进介)

孔 明:哈哈!贵宾到来,有请有请!(拱手,张温不还礼,表示看不起隐士风度的孔明,大模大样走进去)给先生看座!先生从江南远道而来,山人我未曾远迎,实有不恭。

张 温:哎,那有远迎之理!我冒闯你西川,尚望海涵!敢莫你就是武侯丞相吗!

孔 明:是山人。

内 侍:(急急忙忙上跪)禀丞相:主公请你商议国事。

孔 明:(用扇子一扬,内侍立起)回禀主公,山人即刻就到。(内侍下)张先生,我家主公传我,有国事商议。先生孤坐一时,我去去就来,把你冷淡!

张 温:国事要紧,我情愿孤坐一时。

孔 明:少陪少陪!(向外走中)秦宓(15)先生走来!

秦 宓:(鸭子拌咀)哎来了!

(唱) 上晓二来下晓三,

每日营中打算盘;

不是孔明压住我,

定把乾坤颠倒转。(截)

(念诗)一算天上有月,

二算海里有鳖;

天爷晴朗没雨,

日坠西山昏黑。

姓秦,名宓,字子勅。正在博看兵战策略,忽听军师有唤,前去见。见过军师。

孔 明:先生免礼。

秦 宓:军师唤小谋到来,那旁使用?

孔 明:江南来了大才子,名叫张温,来联合我国。先生上前去,难一难他。有话只管说,有才尽力用,叫他知道我们西川智勇人材,非他国可比。

秦 宓:军师请退。(孔明下。秦宓进堂,不言不语,来回缓踱介)

张 温:我面前什么人在这摆来摆去?

秦 宓:张先生,俺姓秦名宓字子勅。

张 温:你在你主驾前作了个什么官职?

秦 宓:哎!我还能坐官?只给我家丞相磨墨使用的个小子!我家丞相商议国事去了,命我伺候先生你来了。

张 温:噢,好吧!我来问问你,你们西蜀治国,凭的什么?你说出口来我听。

秦 宓:好是好,怕我说不对。

张 温:没关系。那里不对了,有我训教与你,放心说来。

秦 宓:对。今天叫我来领领教。我们凭的天时,地利,中通人和。请问你们江南治国是凭什么呢?

张 温:跟你们*(左口,右外)一样,也凭的天时,地利,中通人和嘛。

秦 宓:对。你们为官人家治国,识广才高。我就拿天上的来领教领教。

张 温:你想盘问我?好,领教。好*(左口,右外)里有个櫈儿,我赏给你去坐。

秦 宓:是是是。(坐)我想向你领教:天有多高呢?

张 温:只知有天,谁知多高!你小子说话,谁还去把天上量一下?

秦 宓:天高有十万丈嘛,这先你就不知。请问地有多厚?

张 温:谁知多厚!说这话,谁钻地下去看个薄厚啦?

秦 宓:这么你说凭的三才,你不知天高地厚之恩,如何以人立信?既你一问不知,二问不晓,先生不必训教我,来,叫我来训教你。地有十八层。再问你天可耳目吗?

张 温:只知有天,谁晓天还有耳目!

秦 宓:这就是你这个大才先生!天无耳目,何以见闻乎?

张 温:照你说,天有耳目!请讲出口,我可领教领教。

秦 宓:用心听吧:日月者,天之目也,风云雷雨者,天之耳也。

张 温:好,我领教领教。

秦 宓:你还要好好领教!你可知天之姓乎?

张 温:天就是天,还有啥姓呢?

秦 宓:天乃姓刘。

张 温:从何见得?

秦 宓:天姓刘者,我家主公姓刘也。

张 温:我家主公姓孙啦。

秦 宓:你家主公乃将军也,因此,天下人称吴侯。我家主公乃天下之子,其子姓刘,天亦刘姓也。你若不信,你难道与你父是骨血异姓?

张 温:哎,哎,哎!(头一扭介)

秦 宓:你你当然是同宗同姓。

张 温:这才叫话嘛。

秦 宓:你乃江南大才,天上的星斗多少,你该知道呀!

张 温:我实然不知。

秦 宓:天上星斗,共有十万零八千,星斗以外,还有四带。大才先生定然知道,讲来让我也听得一听。

张 温:不知。

秦 宓:你不知,就听我来教训教训。

张 温:(起坐搭躬)领教。

秦 宓:天有四带:天为张罗带,云为包罗带,星斗为之撑罗带,天河为之周流带,这叫上空四带。大才之人,你连天上四带都不知,还叫大才吗?

张 温:岂敢?岂敢?我领教。

秦 宓:好好领教!你可知一年是多少日子啦?

张 温:哎嘘——(头一扭介)三百六十天。

秦 宓:哼!你知道什么?是三百五十四天?

张 温:我当你有多少高才咧!这你可给说错了。谁都晓得三百六十天是一年。

秦 宓:你领教吧!那还分个月大月小,月小只有二十九天。你去搬指算,不是三百五十天吗?那西北乾字上有一冥阳大树,月大串一节,月小落一叶。

张 温:你怎么知道的?

秦 宓:这是当年周文王母子,从卦上卜下来的,因而学下便知。

张 温:我领教,(倒退拱手)领教。

秦 宓:那三百六十天,是在三年两头闰一月,又把他补够三年。一千零八十天,这才转得过平均每年三百六十天。你知道了吗?

张 温:领教。

秦 宓:你说你们为官,辅朝凭三才。天时你也知道了一点,地里面我再问你一下,看你能晓得多少。这从东到西十万零八千里。

张 温:*(左口,右外)谁还能走得完吗?

秦 宓:从南走北的路程是九万万七千万里。

张 温:你说这——。

秦 宓:东南角上,现有东洋大海,占去一角;西北角上,老君压了太阳,这又占去了一角。这就叫东长西短。

张 温:我领教,我领教。

秦 宓:你好生领教!还要问你:地有四带,你可晓得吗?

张 温:你说了这么多,地还有四带?那我恐怕不知道。

秦 宓:不知道?你叫我把你再训教训教。

张 温:领教。

秦 宓:既愿领教,叫我来训教吧。你听:地气为之张罗带,地皮为之包罗带,山川树木为之撑罗带,江河为之周流带。

张 温:好,领教。

秦 宓:对,我们转到人身上来说四带,你该知道呀?

张 温:甭说了,你说*(左口,右外)些,我都不知道。在你面前,除了不知道,剩的是光领教,管他对不对,不知道的,我就领教。人四带我可知道。

秦 宓:知道了快讲来我听!

张 温:人的四带有:帽带,裤带,袜带,鞋带,这不是四带吗?

秦 宓:笑煞我也!你领教吧:皮为包罗带,骨为撑罗带,筋脉血汗为之周流带,肤肉为之张罗带。(一指急轻视介)你这还叫大才先生吗?

张 温:领教,(拱手低头后退介)领教,领教。

孔 明:(冷场上,见情示意)呵!(秦宓见眼示情,会意即下)退了!

秦 宓:(退出门,回身打躬介)是。(秦宓下后,张温继续拱手、低头、慢退)

张 温:领教。

孔 明:(用扇子在头上一拍,惊醒张温)张先生,你做什么哩?

张 温:我连秦先生谈闲里。丞相你上朝议事毕了?

孔 明:请坐吧!(张温落坐,行止大方介)张先生来我这里,因我的朝事甚忙,未得奉陪,慢待,慢怠!

张 温:国家事大把丞相忙坏了。

孔 明:我主叫你在府下多休息几天,改日给你扯了两国联合文书,送张先生回国。宫人送来御宴,门官,请张先生上宴。

门 官:先生请来上宴。(孔明暗示门官,把张温随后监视介)

张 温:好,上宴,上宴!好。(出门背供)人言西蜀出才子,这话真不虚传。教孔明一个磨墨小子,把我训教了这么一番!哽!(想)今天这个宴,我不去上了。我若去上宴,那诸葛亮必然问长问短,我答不上,又去作难。我不但不去上宴,什么文约我也不要啦。乘早走了吧。(偷下,门官暗随)正是

(念) 鲤鱼脱去金钩钓,

摇头摆尾再不来。(下。门官回报)

孔 明:非怪山人我这样做事,实为我要他江南人知道我们西蜀的厉害。(入座)

门 官:禀相爷:江南张先生走了,正往河下而去。

孔 明:我也晓得他要不辞而退,我还要差人去,一来试试他的胆量,二来教他看我西蜀的仁义。传邓伯苗进来。

门 官:有请邓老爷。

邓伯苗:伺候丞相。

孔 明:邓伯苗伸手来!张温已经逃走,你可将这联合文书交给他,顺便再跟他谈叙谈叙一番,

邓伯苗:遵命了!

(唱川板)

想军师你生来有才有智,

我可笑那张温暗地逃回;

急忙忙去江边再把他赶,

在江边显才学嚇吓孙权。(留)

(上马下)

孔 明:(接唱)门官报教山人喜笑满面,

无能辈你敢来轻我西川!

怕问难逃了席暗暗回转,

无文约他回朝怎见孙权?

又差去邓伯苗把他追赶,

管教他低着头回上江南。

邓先生有才能遇事果断,

作人情送文约赶去江边。(留下)

张 温:(接唱)出相府单只恨跑的迟慢,

这一回羞的我少话无言。

往后看只怕的有人追赶,

急慌忙抓袍襟跑往江边。

真服了西蜀人文才浮现,

未然见(16)诸葛亮他是神仙?

到江岸叫艄公快搭跳板,(留)

邓伯苗:(在幕内)等着!

张 温:(接唱)我看他是何人赶到江边。(留)

(扭头一看,更慌上船介)

邓伯苗:(接唱)适才间在相府奉了差遣,

军师命送公文赶到江边。

在江边翻身儿下了鞍鞯,

又只见张先生已上舟船。(截)

张 温:快快开舟!

邓伯苗:张先生留步一时。

张 温:(扭头一看)哎,哎,哎!邓先生你赶来了?先不用开舟,不用开舟。什么言语,站在江边说了吧!

邓伯苗:你来联合,怎么急急忙忙就要走?你连公文都不要吗?我家丞相有命,一来叫我送你,二来给你送上两国联合文约。

张 温:哎,哎,哎!我把这事都误却了。这怪我大意!艄公,速快间搭了跳板,请邓先生上船,我二人还要谈叙。

船 夫:(搭板)请邓先生上船。

邓伯苗:(上船后)张先生请来对礼!

张 温:(对礼)请坐,请坐。

邓伯苗:你今到我们西川,我君臣朝事太忙,把先生多有慢怠了!

张 温:哎呀!不说了,不说了!在你们丞相府下,七碟子八大碗把我给吃够了。(回忆介)邓先生,我莫问你,*(左口,右外)丞相府下宴厅上有个叫秦宓的人,他是干啥的?

邓伯苗:哎!*(左口,右外)是个莫大用的人,是武侯丞相府下磨墨的一个小子。

张 温:哎呀!你们武侯丞相磨墨使用的小子,都是大才之人!

邓伯苗:不用说了,不用讲了,把他都算了大才之人,那把我们西蜀的文才武人,都成了没法说的人才了!

张 温:莫问你们西蜀照这好的才子有多少?

邓伯苗:把这种人才是万仓中的粟米,车载斗量无法细数,就是抓一把撒在地上,检都不愿检的数目。

张 温:哎呀!人言你们西蜀广出才子,到今一见,果然属实。邓先生,今天就教那个砚水小子的秦宓,把我说的个无言对答。这一下我服了你们西蜀的人了。见了吴侯,我给你们好话多说就是了。

邓伯苗:张先生回朝,见了吴侯就说:四路干戈若平,我君臣即速差人去你朝问好。我君臣慢待于你,望海涵。请伸手来!

张 温:为何?

邓伯苗:这是我朝联合文书,请带上。张先生,慢待慢待!

张 温:道谢!

邓伯苗:告辞!(下船)

张 温:奉送。(拱手)

邓伯苗:再见了!(对礼介)

(唱川板)

奉君言命把你赶,

到来江边公文献。

西蜀把你多怠慢,

大才高量要海涵。

回朝去见吴侯面,

说我君臣多问安。

作别先生下舟船,

转回先对军师言。(留倒下)

张 温:(接唱)非怪我慌张莫主见,

若无公文倒咋回还?

邓伯苗上马望不见,

失急慌忙是为那般!(截)

哎呀!邓伯苗来的急急忙忙,去的慌慌张张,这是什么仁义!这是借送文约为名,来在船舟以上,又把我如切如磨的耍笑!人说西蜀人皮薄,好在口头上显聪明,人面上显才学,到今一见,果然是实。宴厅上教秦宓问的我无言对答,邓伯苗又赶江边来拆洗我。显示显示他们西川啊!(低头想)明白了!我可莫说诸葛亮啊,孔明,我回得朝去,给你添不了好话呀!

(唱三板)

人言说孔明有才干,

凭得说词压世间。

邓伯苗推送文约把我赶,

船舟上我受他多少言!

回朝去见吴侯面,

管教你大祸眼目前。

麾下船公一声唤,

搬浆摇舵回江南。(截)

(船绕场唱毕下)

第十四场 阳平关

(三声喇叭、张苞、关兴带四兵,引赵云上浪头走马)

赵 云:(唱川板)

老将年迈七十三,

当年独骑战长坂。(留)

张 苞:(接唱)我的父他把当阳喊,

吓的曹贼回中原。(留)

关 兴:(接唱)俺父王他把荆州占,

匹马单刀出五关。(留)

赵 云:(接唱)军阵全凭我银枪杆,

(同张苞,关兴三人合唱尖板)

带兵攻打阳平关。(截)

赵 云:姓赵名云字子龙。

张 苞:姓张名苞字安国。

关 兴:姓关名兴字靖国。

赵 云:二位虎侄,军师有令,命我们带兵前去取复我家边疆阳平关。二虎侄请来传令!

张 苞

:(拱手)四皇叔传令!

关 兴

赵 云:站东列西听令着!

(唱川板)

稳坐在马鞍上忙传将令,

叫张苞和关兴众家兵丁:

催战马抖精神齐往边廷,(留)

(转尖板)

叔侄们三骥马冲上阳平。(截)

(赵云领众将下场,曹子丹带兵入上场,摆开阵势,遇阵介,全场武打。赵云对曹子丹。战后分下。将对将,兵对兵、武打后曹子丹又与赵云对战,被赵云一枪刺刺中马股,曹子丹被围,杀败下收兵)

曹子丹:哎嗨!败了,败了!今日遇着赵云老儿,把孤杀了个大败!(想)也罢,收兵回向中原。众兵将听令:即速收兵,回上中原。(下)

关 兴:(张苞追上向赵云报)禀四皇叔:曹子丹大败,逃回中原。

赵 云:败兵休追,收兵回朝。正是:

(念) 大队人马出西川,

忙坏我朝一堂官。

张 苞:(接诗)孔明妙计安天下,

关 兴:(接诗)三匹马取阳平关。(下)(剧终)

①抄本中是“界蝉国”之“葛化伦,”查“三国演义”为“鲜卑国”之“轲比能,”此乃艺人口传过程中以讹传讹之误、故全部改过。

②查“三国演义”中司懿的五路大兵中,没有司马师,但抄本如此,不便改动,因乃其旧。

③查“三国演义”,诸葛亮七擒孟获在此以后,但抄本如此,如改则牵扯较多,因仍其旧。

④从“三国演义”中看,曹子丹并非曹丕直系亲属,不应称作二王。但抄本如此,改动则牵扯较大,因仍其旧。

⑤⑥,查三国演义及三国志中无此二人,三国演义有董允,杜琼二人,三国志亦有。抄本的人名如此,未敢擅改,今仍其旧。邓伯苗即邓芝,马元暑恐系马良或马忠之误。

⑦原抄本作西城弄险,那是六出祁山后来事。

⑧七擒七纵,也是以后的事。

⑨“台城”即皇帝所居的禁城。此处指的汗献帝禅台让位事。

⑩抄本为“孟希”,查“三国演义”为“孟起”,故改如是。

(11)抄本为“张剑”查“三国演义”为“张昭”,故一律改过。

(12)抄本中为“萧沛”,查“三国演义”为“江夏”,故改如是。

(13)抄本中有“和庞先生”字样,查“三国演义”中无庞,故删去。

(14)原为“谊常”二字,因不通,且无韵,遂改为“巧言”二字。

(15)抄本的秦礼、字日实,三国演义与三国志均无此人。三国演义中“难张温秦宓逞天辩”一节中,与张温问难者是秦宓、字子勅。今改正。

(16)“未然见”地方戏用语,“未必然”“不见得”。

出 处:汉调恍恍(第六集)/陕西省文化局编 .—西安:陕西省文化局编印,1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