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和仁

来自戏曲百科

刘和仁,一级作曲,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曾任山西省晋剧院副院长,山西省艺术系列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现为山西省音乐家协会理事,山西省戏曲学会副会长,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

● 1994.3 《富贵图》荣获文化部第四届“文华奖”音乐剧作奖

●1992.11 《富贵图》荣获中国戏曲“金三角”音乐创作奖

●1996.12 《富贵图》荣获第四届映山红民间戏剧节音乐设计一等奖

●1995.5 《油灯灯开花》荣获第二届中国戏曲“金三角”音乐奖

●1996.9 《油灯灯开花》荣获中国戏曲音乐第三届“孔三传奖”优秀作曲奖

●2010.5 《傅山进京》荣获第十三届“文华奖”音乐创作作曲奖

●2014.6 《巴尔思御史》荣获第十四届山西省“杏花奖”音乐设计奖

●1993.9 《御碑记》荣获全国地方戏曲交流演出音乐奖

●1997.12 《葛旭》荣获山西省97现代戏交流评比演出优秀音乐设计奖

●2016 《红高粱》荣获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五个一工程”奖

艺术成就

       刘和仁的戏曲音乐创作开始于1960年代,晋剧现代戏《三上桃峰》是刘和仁在这一时期主创的音乐作品。这一历史时期,刘和仁从晋剧器乐演奏正式过渡到专职作曲、指挥,在深入研究晋剧四大件演奏技法与乐器革新的同时,他自修钢琴,向冯育檀先生学习音乐理论,向李秉衡先生学习和声学和指挥,向张文秀先生学习作曲技法,自修对位法、曲式学、配器法、十二音序列技法写作,在戏曲音乐创作理念上受到陈世宾先生等专家学者的传教。

随着传统戏恢复,刘和仁的艺术创作生涯翻开崭新一页。1984年山西省晋剧院成立首届青年演员培训班,刘和仁担任青训班副班长。刘和仁在唱腔创作中运用“同调异腔”的方法,试图解决男女须(老)生、小生“同调同腔”问题。刘和仁注重总结前期创作成果,用所学音乐理论指导实践。这一时期,刘和仁的音乐创作是在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打破晋剧传统程式化的音乐表达,一戏一格,既有统一性又强调多样性。这一时期的集大成之作当属晋剧《富贵图》。晋剧《富贵图》由著名编剧曲润海根据蒲剧传统戏《少华山》和《双莲碧》改编而成,由著名导演温明轩导演。该剧上演至今已突破2000场,成为晋剧史上永恒的经典。刘和仁在该剧音乐创作上,实现了传统多种流派声腔的融合和传统曲牌的创造性变奏,具有划时代意义:

第一场,救女“逼娶”:锣鼓喧天【大得胜】,笙管齐鸣【青天歌】;

第二场,洞房“烤火”:曲牌素材,组曲结构,其中将晋剧传统唢呐曲牌《天地牌子》曲改为弦乐演奏,并将四一拍演奏改为四三拍演奏,改变强弱韵律,与演员的表演相得益彰,形成了西方圆舞曲般的听觉感受,可谓神来之笔;

第三场,赠图“惜别”:曲牌【苦相思】贯穿于小旦唱、做之中,塑造了尹碧莲娇柔内敛的艺术形象,描绘了一对有情人依依惜别的动人场景;

第四场,登门“见婆”:创作出以“嗨嗨腔”为标志的青衣唱腔,“三月里春风暖万物欣荣”是传唱最广的唱段之一。

刘和仁从1984年进入青训班至1999年期间,为青训班(后转为山西省晋剧院青年团)创作、指挥演出约计20部(首)作品。在此期间,先任青训班副班长,后任山西省晋剧院业务院长,培养青年演员,组建和培训了青训班乐队。以《教子》《富贵图》《油灯灯开花》为代表的音乐风格,是青训班即青年团艺术风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打金枝》《小宴》《杀宫》《算粮》之后,《教子》《富贵图》也成为山西省晋剧院长期上演的代表性剧目。

进入21世纪以来,刘和仁的音乐创作达到新高度,呈现出更加丰富的西方作曲理论借鉴和中国传统戏曲唱腔设计相融合的特点,其创作手法更为大胆,其戏曲音乐创作范畴由晋剧延伸到京剧、北路梆子、蒲剧、临县道情、上党梆子等多个剧种。

刘和仁对于“爱爱腔”的形成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2001年10月10日由刘和仁担任音乐总监的“古韵新声——王爱爱舞台生活50周年大型演唱会”在省城太原举办,该演唱会分为传统篇、现代篇、新编篇、戏歌篇。共演出15首作品,其中演出刘和仁从1973年至2001年创作、改编的12首作品。刘和仁与王爱爱是几十年的艺术合作者,以晋剧《三上桃峰》《出水清莲》和戏歌《长征》《千秋梨园情》等作品为例,刘和仁创新腔,王爱爱唱新腔,彼此心领神会,相得益彰。“爱爱腔”是晋剧唱腔发展史中的里程碑之一,同时也是晋剧音乐改革发展的重大成果。

新世纪以来,戏剧文学更加深刻,舞台艺术形象更加复杂,导演手法更加多元,这要求戏曲音乐的创作要在继承传统基础上更加大胆,以适应当代戏曲舞台和当代戏曲观众审美。为了让晋剧音乐更富有时代感,戏曲音乐编配的重要性在新时期也提到空前的高度,刘和仁与其弟刘和跃心有灵犀,相互配合,形成的“刘氏音乐”享誉中国戏曲音乐界。这一时期的许多作品,戏曲音乐编配(配器)从附属于音乐唱腔设计(作曲)到主动参与音乐创作,通过和声、复调、曲式等作曲手法,烘托音乐气氛,甚至揭示戏剧主题思想。晋剧《傅山进京》是晋剧舞台上难以超越的经典,刘和仁在创作《傅山进京》音乐过程中,“依人设计唱腔,双主题贯穿音乐,多声写作对位化,中西乐器混合音色。”《傅山进京》的音乐创作,是一部继承与创新有机结合,达到了近乎完美的作品,其中的“核心”唱段“寒蛩断续促更残”是刘和仁“三破一创”(即破板式、破行当、破流派,创新腔)的精心之作。该作品最突出的作用是提高了晋剧音乐的品质,提升了地方剧种的品味。改编戏《祭桩》折子戏对原传统戏《血手印》或《大祭桩》中的“行路”“祭桩”两场戏进行了浓缩性的改编。作曲设计戏剧结构,编导依此进行创作。双音乐主题贯穿全剧,个性化风格与类型化风格相融合。慷慨激昂,“管弦错杂”,戏剧性与音乐性并重,试着“回答历史的呼唤”。新编现代戏《大红灯笼》,借鉴外来“乐剧”的结构方法,设计五个角色的音乐主题,其中的核心唱段“耳边响不断四院封灯”较为流传。

近年来,古稀之年的刘和仁依然笔耕不辍,在佳作不断问世的同时,他不断总结自己的创作经验,力求使晋剧四大件音乐演奏更加规范,为晋剧音乐的继任者提供演奏范本。他在刚刚完成的新作新编历史剧《名疏记》中,进一步规范【流板】【流水】的节奏、节拍,与此相应,进一步规范四大件在【流板】【流水】唱腔中的“伴奏音型”,这些“伴奏音型”既源于传统,又不同于传统,增强了逻辑性,克服了随意性。规范后的【流板】【流水】唱腔,适合于多声编配进行展开,方便于管弦乐队进行烘托渲染,使散板的拖腔,往往也是唱段的高潮点声音饱满,“管弦错杂”,异军突起,水涨船高,达到“形散而神不散”的音乐美学境界。

近50年的创作生涯,刘和仁所创的音乐作品见证了晋剧艺术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发展历程,由刘和仁先生所创的剧目已达200多部(首),其中晋剧180部,其他剧种18部(首),包括:晋剧《三上桃峰》《出水清莲》《教子》《芦花》,青训班版《打金枝》《富贵图》《崔秀英》《油灯灯开花》《清风亭》《失子惊疯》《义仆忠魂》《大脚皇后》《御碑记》《晋文公》《麦穗黄了》《残月》《红兜肚》《吕梁儿女》《龙兴晋阳》《范进中举》《傅山进京》《烂柯山下》《心连百万家》,梅花版《打金枝》《母殇》《红高粱》《关公》《高君宇与石评梅》《河清海晏》《泥火情》《雄关娘子》《名疏记》《人间正道》《上马街》《起凤街》《迎新街》,京剧《哥哥你走西口》《紫袍记》,临县道情《媬姆》,北路梆子《杨忠义北路梆子唱腔集锦》《张彩平北路梆子演唱专辑》,还有《四大梆子联唱》(晋剧谢涛、北路梆子张彩萍、蒲剧贾菊兰、上党梆子陈素琴),戏歌《千秋梨园情》等50余首,戏曲交响音乐会“王爱爱从艺50周年个人演唱交响音乐会”“宋转转个人演唱交响音乐会”“晋情晋韵晋剧名家交响音乐会”。

在刘氏音乐的加持下,众多戏曲名家摘得中国戏剧梅花奖,其中包括北路梆子名家张彩平,晋剧名家栗桂莲、王万梅、史佳花(一、二度梅)、王珍茹、杨红丽、苗洁、梁桂星、谢涛(二度梅),为山西成为梅花奖大省作出贡献。P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