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仲秋

来自戏曲百科

刘仲秋(1905—1972)  徐州人。原名刘葆祥。现代京剧表演艺术家、戏曲教育家。生于小商人家庭。自幼爱好京剧。1924年加入由谭派名票苏少卿主持的徐州民众俱乐部京剧研究班,从苏学老生,为掌握京剧的基本功奠定了基础。几年后,在徐州京剧研究班的基础上,成立“正风社”,经常对外售票演出。1931年他北上求学,考入梅兰芳、余叔岩创办的“国剧传习所”,得到余叔岩、钱金福、鲍吉祥、陈彦衡、曹心泉等名家的指授,并拜李洪春为师。经过几年的刻苦研习,艺事大进,毕业后做专业演员,以《琼林宴》、《镇潭州》、《一捧雪》、《捉放曹》、《坐楼杀惜》、《打渔杀家》诸剧,经常演出于南京、镇江及浙江、安徽、河南等省的各大城市。其艺术观深受汪笑侬的影响,以借古讽今、移风易俗为目的,勇于革新,摒除旧习;所演剧目从场次编排,人物表演,乃至舞台净化,均有所改进和创新。经过多年艺术实践,深感京剧亟需改革。1937年冬,他和郭建英、任桂林等人到西安,与当地戏曲界知名人士及京剧爱好者共同倡议创建夏声剧社,作为从事京剧改革的研究机构,接纳一些爱好京剧的知识分子为社员。经刘仲秋等人建议,夏声剧社决定,在西安创办夏声戏剧学校与夏声剧院,以“振兴民族艺术,传扬华夏之声”为宗旨,培养京剧人才,招收了一批在抗日战争中流亡的儿童为学生,授以专业技艺和文化知识。夏声剧校还改编排演了《新小放牛》、《新打城隍》、《花木兰》、《梁红玉》、《陆文龙》等抵御外侮、抗击侵略的大型新编历史剧,对配合当时的抗日宣传起了积极作用。1949年,他率领全校师生欣然参军,投身革命,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政治部文工团第三团副团长,华东戏曲实验学校副校长和东北戏曲实验学校校长,中国戏曲学校沈阳分校副校长,1955年任中国戏曲学校副校长,为我国的戏曲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