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子和
冯子和(小子和) 京剧旦行演员 冯子和冯子和,男,京剧旦角。本名旭初,字春航。江苏吴县人。父冯三喜曾是四喜班演员。
他幼年随父学青衣、花旦。九岁在上海进夏家班拜夏月珊为师。青衣戏宗法时小福,花旦戏曾得路三宝传授。因他相貌近似当时上海著名青衣演员常子和,一度曾以“小子和”之称露演。在上海、杭州、苏州、南京、汉口等地负有盛:誉。他具有民主爱国思想。演出剧目除《三娘教子》、《贵妃醉酒》、《花田错》、《鸿鸾禧》、《儿女英雄传》等外,多为古装戏、清装戏和时装戏,如《玫瑰花》、《新茶花》、《艳情策》、《贞女血》、《黑籍冤魂》、《杜十娘》、《冯小青》、《花魁女》等。其中尤以多本的《血泪碑》、《恨海》为其代表作。他在晚年还编写了《姊妹花》和《温如玉》等剧。他曾举办“春航义务学校”,赵桐珊、周五宝、王灵珠、李少棠等五十余人均为该校学员。有柳亚子编撰的评论冯子和演剧艺术的诗文集《春航集》出版。出生:1888年,光绪十四年(戊子)逝世:1941年,农历辛巳年人物分类京剧 旦行演员
冯子和(1885--1942)京剧演员。原名旭,字旭初,号春航,别号晚香庵主。早年艺名小子和,工青衣、花旦。苏州人,祖居吴趋坊。四喜班著名青衣花旦演员冯福庆(三喜)幼子。出生于上海,自幼随父学艺,入丹桂茶园“夏家班”,师从夏月珊。光绪二十五年(1899)甫十二岁正式登台演出,唱做俱佳,嗓音容貌酷肖名旦常子和而被誉为“小子和”。后改名冯子和。光绪三十年在丹桂与京都名旦路三宝同台演出近一载,演艺益进。是年又入商务印书馆学习英文、西洋音乐和歌曲,后转入育才公学。昼学夕演凡四年。是时冯已成名,除经常在上海演出外,先后曾赴杭州、无锡、南京、天津、烟台、北京、汉口等地献艺。光绪二十六年春到苏州,在大观园演出。宣统元年(1909)复至苏州大观园演出,正值南杜在虎丘成立。冯与柳亚子交往甚密。柳亚子、俞剑华、叶楚伦、庞树柏等南社中人对春航演艺大为激赏,柳亚子曾为之编纂评论冯子和演剧艺术诗文集《春航集》两册行世。子和亦成为南社社员,学诗于张冥飞、陈越流,诗作清新可诵。
冯子和主张戏剧应以改良社会和进行通俗教育为己任。因而他上演的剧目,除部分传统戏《三娘教子》、《花田错》、《打樱桃》、《拾玉镯》、《鸿鸾禧》、《梅龙镇》、《胭脂虎》、《贵妃醉酒》、《儿女英雄传》等外.多为创新之作。在辛亥革命前后,他编、演了《血泪碑》、《恨海》、《冯小看》、《新茶花》、《妻党同恶报》、《杜十娘》、《黑籍冤魂》、《江宁血》、《红菱艳》、《花魁女》、《孟姜女》、《叹薄命》、《哀鸿遍野》等,在表演上也形成了幽娴淡雅、悱恻缠绵的艺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