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兆禄
冯兆禄(1919年~2003年),男,河南洛阳人。
1934年从艺,师承曲剧著名艺人孙三跃,初攻青衣,后转小生、须生。
他的音色明亮,音域宽广,上下通畅,吐字清晰,韵味浓郁,表演娴熟,1978年以后,任教于洛阳戏曲学校。
冯兆禄善于通过各种形体动作塑造人物如《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梁山伯,《李闯王》中的李岩等性格各一,栩栩如生。
1954年他与马德山,王振东联合执导了新编大型历史剧《屈冤》为拓宽曲剧上演剧目题材范围,开创了新的领域,影响遍及全省。
个人经历
从小喜欢高跷曲。稍长学唱练踩,崭露头角。后随师傅孙三耀登台演唱,扮演小旦,后扮青衣。他扮相俊美,嗓音脆亮,颇受青睐。他聪明机灵,能现学现演,很受师傅们喜欢,很快成为主演。
1936年秋,冯兆禄随孙三耀到洛阳中央军校组织的曲子班演出小旦。演到汉中,轰动城郊,却只能吃饱饭,挣不到钱。军官灶一位洛阳籍伙夫同情他,帮助他换便衣逃回洛阳。到家后,为避免挨饿,积极参加演唱,偶尔也组班演出。
1939年麦收以后,程金宝组织王广恩、王立、范大力等成班。冯兆禄随班经偃师“三朱”早已闯开的曲剧通路演到神垕、禹县。演出节目仍是“三朱”演出的十几个戏,观众拥挤买票。冯兆禄向新来搭班的刘宏军、任自珍学会了《蔡鸣凤辞店》。经襄县向南演出过汝河时,船破遇险,差点丧命。又从北舞渡演到舞阳,营业情况很好,但离家太远,大家决定演着返回。演到新郑县乡间,收入不好,幸得他人资助才勉强回家。途中,冯兆禄被蒋军抓壮丁补兵额,幸运的是一名军官见他是曲剧演员,把他放了。屡次遇险,冯兆禄不敢再轻易外出,只在洛阳城内河南舞台演出,后来又组班主持演出,有乡镇来请就去唱,断断续续,勉强糊口。
1948年洛阳解放,冯兆禄的曲剧班仍在河南舞台演出,被选为曲剧代表参加市旧剧改造委员会,积极拥护党的剧改政策。他很快排演了《(鲁智深)闹渭州》,这是解放后曲剧的第一个新戏。又改编《狮子楼》,赋予反霸新意上演。次年曲剧班改名为农民曲剧社,任社长,改编上演了马少波的《农工泊》、《小二黑结婚》,都演到了陕西。他还改变上演了《战金山》、《借红灯》、《忠王李秀成》等。为配合“镇反”和“反封建压迫”宣传,冯兆禄引头,调查研究后集体创作了《大破九宫道》和《贫女冤》,轰动洛阳。全市艺人成立联合会,推选冯兆禄为主席。
1950年冯兆禄带农民曲剧社到郑州演出,耿庚辰、温如玉被旅社抢劫案误捕审查。作为社长,他认为演员保不出来剧团不能走。由于营业不好赔了伙食,只能他来借钱垫付。剧团漫散,亏空就落到了冯兆禄身上,他无怨无悔地咽下了苦酒。
农民曲剧社回洛阳后,改为洛阳市曲剧团,冯兆禄声明只排戏不当团长,避开选举。那时女角已经登台,他于是改演小生。
1951年秋,参加中南区汇演,在《贫郎恨》中饰王二,获优秀节目奖。
1954年春,他和马德山、王振东组成导演组排演《屈原》,从唱腔、表演到服装道具都进行革新,把《屈原》排成了高品位的历史大戏,和过去充满泥土味的小戏截然两样。《屈原》轮流在洛阳各大剧场演出,人们排长队买票观看。夏天演到开封时连续三个月不换戏,轰动省城。又演到了冀晋陕三省。此剧参加河南省首届戏曲会演获一等奖。
《屈原》的成功,使得曲剧演员们对剧本的要求提高了,以前那些庸俗累赘、拖泥带水的词句不再受欢迎,要求改编剧本。其时全省闹剧本荒,好不容易找到了个《李闯王》,排成上演后也很轰动,但走了话剧加唱的路子,不对曲剧的艺术规律,老观众逐渐对其冷淡。
冯兆禄认为到处找剧本不如自己动手。虽然自己文化浅,但他低头苦学,边干边学。可惜局势的发展已不容他再研究艺术了。1958年,冯兆禄在“反右”中受到冲击,有人跟他算老帐,把他解放前做小生意糊口和其他莫须有的罪名作为罪状,将冯兆禄押送劳教,受辱多年。1978年平反后调艺术学校任教。
获奖记录
1957年01月15日,冯兆禄荣获河南省首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演员二等奖。
师徒关系
师父:孙三跃
徒弟:张秋兰
戏曲演出
- 以上部分内容自动生成,如有错误欢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