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巧云
余巧云(1932年~2019年)女,原名余葆贞,陕西西安市人。秦腔“余派”创始人,国家一级演员,著名秦腔表演艺术家,享有“秦腔皇后”之美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秦腔代表性传承人。
先后在三意社、尚友社、易俗社担任主要演员,50年代后到渭南新民社(渭南市秦腔一团前身),后为渭南市秦腔一团主演、名誉团长。
代表剧目有《铡美案》《五典坡》《黑叮本》《白玉钿》《三上轿》《斩秦英》《庵堂认母》《汾河湾》《打金枝》等。
1952年参加首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曾被评为“模范艺人”,1956年参加陕西省首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担任表演组评委,并主演《铡美案》获一等奖。
个人经历
1932年生于西安一个贫苦的满族家庭。
1940年在余巧云8岁的时候,父母将余葆贞送到西安城药王洞一家孤儿院。
1942年,不到十岁的余葆贞当起了童工,做过织毛衣、糊火柴盒、包摔炮等等杂活。
1943年王文鹏发现余葆贞有唱戏的天赋,建议余葆贞的父亲送小孩去学戏。尽管在当时好多人对唱戏有偏见,所谓“七十二行行压行,行行都被唱戏强”,余葆贞的父亲迫于生计,思虑良久,终于和三意社的吴利民签了师徒合同。合同规定学习期限为五年,没想到学习还不到一年,余葆贞的戏曲天赋就展露无疑,后来被三意社的社长苏育民发现,把她带到三意社演戏,取艺名为“余巧云”。
1943年余巧云十一岁的时候开始登台演戏,她的第一出戏是《王宝钏》,饰演《探窑》中的王宝钏。她演得有板有眼,有规有矩,受到观众的好评。后来在李正敏、晋福长、孟遏云等老一辈子艺术家的悉心培养下,逐渐崭露头角,在五年学习期未满之际,已经成为西安小有名气的演员。在自己的不断努力下,经过艺术的锤炼,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唱腔风格。
获奖记录
2011年04月09日,余巧云荣获秦腔表演艺术家终身成就奖。
2017年07月26日,余巧云入选2017年度“名家传戏——当代戏曲名家收徒传艺”工程。
戏曲演出
2014年12月03日,中国剧院演出秦腔《龙凤呈祥》秦腔《五典坡》秦腔《游龟山》秦腔《断桥》秦腔《虎口缘》秦腔《打柴劝弟》秦腔《辕门斩子》秦腔《三上轿》,李爱琴、李娟、门艳丽、李淑芳、李群、马友仙、全巧民、王小平、索女女、卫赞成参与演出。(详情)
- 以上部分内容自动生成,如有错误欢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