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侠五义

来自戏曲百科

京剧《七侠五义》由上海京剧院於1957年创排,此剧改编自长篇小说《三侠五义》。写宋时南侠展昭、北侠欧阳春、双侠丁兆兰和丁兆蕙、“五鼠”卢方、韩彰、徐庆、蒋平、白玉堂及智化、艾虎等相继助包拯铲除奸臣、贪官、恶霸的故事。

此剧富京剧海派重视舞台综合性的特点,生旦净丑行当齐全,注重演员对技巧与表演节奏的掌握。武戏是此剧的重头戏,武生、武丑、武旦们大展身手。剧中不仅有麒(麟童)派风格的唱段,还有一段海派风格的「连弹」,由七人轮流演唱,生动表现了白玉堂誓要与展昭一决高下,众人纷纷劝解的情形。

剧情简介

版本1:宋朝仁宗时,包拯保荐南侠展昭于朝廷,在耀武楼试艺,并得到“御猫”称号。消息传到松江陷空岛五鼠那里,激了本领高强而胸襟狭隘的锦毛鼠白玉堂,他不听义兄们相劝,私自上京,要与展昭争一短长。白玉堂抵京后,夜入皇宫,杀死意图谋害陈琳的太监郭安,题诗留名,仁宗下旨命展昭查访白玉堂。展昭带同赵虎乔装私访,饮于潘妈妈茶坊。潘妈妈有女名小翠,卖与奸相庞吉的外甥三脚猫贾飞熊家为丫环,因三脚猫欲行淫辱,逃回茶坊。展昭嘱潘妈妈替女儿赎身,赠银而去,不料三脚猫吞没银包,带了恶奴肉金刚逼抢小翠,正遇见白玉堂,被他打退。当晚,白玉堂、展昭都为了盗取小翠的卖身契,夜入贾府密室,猫鼠相遇,然终于失之交臂。陷空岛钻天鼠卢方、彻地鼠韩彰、穿山鼠徐庆、翻江鼠蒋平等,深恐义弟白玉堂年轻气盛,闯祸出事,便赶到东京,正值元宵节大放花灯,三脚猫强抢小翠,卢方抱打不平。肉金刚暗算卢方,误毙三脚猫,扭到公堂。包拯连夜审案,亲为卢方松绑,严刑拷问恶奴,不料引起屋顶上韩彰等三人的误会。一番屋顶大战结果:韩彰、蒋平逃走,徐庆被擒,赵虎中了韩彰的毒药箭而性命危殆。卢方得知白玉堂与韩彰、蒋平藏身于庞吉藏书的文光楼,急于向韩彰索解毒药丸,并答应包公带同白玉堂归案。卢方到了文光楼,对白玉堂晓以大义。白玉堂错解为出卖他,以至兄弟翻脸,韩彰向着白玉堂,也不同情卢方。卢方情急无奈,松林自寻,幸为蒋平所救。蒋平遂巧使调虎离山之计,诓取药丸;再以反间计,气走韩彰,孤立白玉堂,欲使他就范。白玉堂更为愤怒,夜闯开封府,智盗三宝,插刀留柬,约展昭到陷空岛盗回三宝。展昭应约到陷空岛,困于机关重重的螺蛳阁中。其时,卢方等带同展妻丁月娥赶到,蒋平救出展昭,盗回三宝。白玉堂仍然不服,定要与展昭拼个你死我活,于是双方展开决斗,白玉堂寡不敌众,飞跃独龙桥而逃。独龙桥是横悬江面的大铁链,只有白玉堂一人能飞跃,蒋平急中生计,砍断独龙桥,白玉堂从半空中翻身落水。

版本2:陷空岛卢方、韩彰、徐庆、蒋平、白玉堂等五人结义,号为“五鼠”。白玉堂因南侠展昭被封“御猫”,心怀不服,至京欲与比试。苗家集盗银,万寿山杀太监,忠烈祠题诗,展昭奉命缉访,不获。韩、徐、蒋等三人亦踵至,计盗庞吉不义金。卢方在花神庙救难女,伤恶霸,自首。韩等夜闹开封,卢、徐、蒋投包拯。白玉堂盗三宝,展昭往探,被幽囚陷空岛;双侠丁兆蕙兄弟会合卢方、徐庆助展昭盗回三宝。白玉堂逃走,蒋平暗伏独龙桥,水擒白玉堂。

演出版本

1876年5月15日,金桂轩茶园演出连台本戏《侠义安良》,为《三侠五义》故事。同年,同乐茶园演出《五鼠闹东京》。1877年1月16,丹桂茶园演出《三侠五义》,韩桂喜、郝福芝、周长春主演。1890年12月18日天成茶园演出《三侠五义》共3本,后李吉瑞、温小培等在1913年12月29日于醒舞台演出此剧。以后又有其他演员演出此剧。亦有单演《蒋平捞印》《大破铜网阵》的。1957年,上海京剧院院长周信芳倡议上演连台本戏,遂以上述内容一部分创作编排为《七侠五义》。编剧许铁生,导演李熙、何毓如、刘坤荣,技导郭坤泉,美术设计幸熙、周锡泉,音乐设计王燮元。李仲林饰白玉堂,纪玉良饰卢方,王正屏饰韩彰,孙正阳饰蒋平,李秋森饰展昭,李桐森饰包公,黄正勤饰宋仁宗。1957年9月6日在中国大戏院首演头本,大受欢迎,连满半年,欲罢不能。后又编演二本、三本,亦常告满座,此剧成为上海京剧院保留剧目。


连台本戏。剧情简介:该剧取材于小说《三侠五义》。写宋时南侠展昭、北侠欧阳春、双侠丁兆兰和丁兆蕙,“五鼠”卢方、韩彰、徐庆、蒋平、白玉堂及智化、艾虎等相继助包拯铲除奸臣、贪官、恶霸的故事。内容包括:白玉堂不服展昭被封“御猫”,至京夜入御花园,杀死图谋害人的太监郭安,题诗留名。展昭奉命缉访不获。卢方打死恶霸贾飞熊,至开封府包拯处自首。韩、徐、蒋夜闹开封府。卢方至文光楼,兄弟相会、反目。白玉堂负气盗走“三宝”,展昭身陷螺丝阁,被蒋平救出。白玉堂气走独龙桥,蒋平水擒白玉堂,“五鼠”共归开封。襄阳王谋反,颜查散失印,蒋平入水捞印,大破铜网阵。马强囚禁倪继祖,欧阳春大破霸王庄。包拯、倪继祖被打入天牢。智化入库盗龙冠。众义士大败邓车。文彦博五堂会审,包拯、倪继祖官复原职。光绪十六年(1890年)12月18日天成茶园曾演出《三侠五义》共3本。后李吉瑞、温小培等在民国2年(1913年)12月29日于醒舞台演出此剧。1957年,上海京剧院院长周信芳倡议上演连台本戏,遂创作编排此剧。编剧许思言,导演李熙、何毓如、刘坤荣,技导郭坤泉,美术设计幸熙、周锡泉,音乐设计王燮元。李仲林饰白玉堂,纪玉良饰卢方,王正屏饰韩彰,孙正阳饰蒋平,李秋森饰展昭,刘斌昆饰贾飞熊,李桐森饰包公,黄正勤饰宋仁宗等。1957年9月6日在中国大戏院首演头本,大受欢迎,连演半年;后又编演第二、三本,亦常告满座。此剧成为该剧院保留剧目,1963年后渐停演。“文化大革命”后,于1980年3月3日在劳动剧场(天蟾舞台)重新上演,缩编为两本,亦倍受欢迎,导演李仲林。此剧继承了海派连台本戏优良传统,情节惊险曲折,唱做武打并重,结合剧情采用合理机关布景,雅俗共赏。毛连浦(小金钟)有唱片行世。上海京剧院有该剧录像。

演员表

李仲林饰白玉堂

孙正阳饰蒋平

李秋森饰展昭

王正屏饰韩彰

郭仲钦饰徐庆

周俊臣饰王朝

李松达饰马汉

郝瑞鹏饰张龙

戏曲事件

戏曲演出

未收录本剧目演出信息,如果您有资料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