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性:简介

来自戏曲百科

这是类型为文本型的属性。

正在显示50个使用此属性的页面。
1
1890年07月11日,[[谭鑫培]]、[[陈德霖]]、[[孙秀华]]、[[罗寿山]]四人,同时以民籍学生的身份入选升平署当差。  +
1900年,[[周信芳]]随父[[周慰堂]]旅居杭州,开始练功学戏,拜知名武生[[陈长兴]]为师。  +
1901年,[[周信芳]]在杭州拱宸桥天仙茶园首次登台,以“小童串”露演《[[黄金台]]》中的娃娃生。因虚岁七岁,遂取艺名“七龄童”。  +
1904年01月05日,由吉林富商[[牛子厚]]出资、京剧老生演员[[叶春善]]创办的[[喜连成]]科班成成立,地址在北京琉璃厂西南园(后迁至前铁厂)。  +
1904年04月23日,[[王瑶卿]]经[[陈德霖]]、[[余玉琴]]介绍,进宫补去世的[[时小福]]之差,当了供奉。  +
1906年,[[周信芳]]在上海被邀参加王鸿寿筹组的[[满春班]],到汉口、芜湖等地演出。开始演正戏,改艺名为“七灵童”。  +
1907年,[[周信芳]]拜南派名角[[李春来]]为师。  +
1907年,[[周信芳]]第一次到上海登台,临时请一位会书法的北京老人写海报,听前台管事报名“七龄童”,一挥写成“麒麟童”,从此定名。始用“麒麟童”艺名,演于南京、上海。  +
1910年,[[周信芳]]收[[程毓章]]为大弟子,初为人师。  +
1912年,[[周信芳]]入上海新新舞台等剧场。与[[谭鑫培]]、[[李吉瑞]]、[[孙菊仙]]、[[金秀山]]、[[冯子和]]、[[江梦花]]等名角同台演出。  +
[[梅兰芳]]首次在上海登台,演出剧目是压轴的《[[彩楼配]]》,大轴是[[王凤卿]]的[[汪派]]名剧《[[朱砂痣]]》;第二天是梅兰芳的《[[玉堂春]]》、王凤卿的《[[取成都]]》;第三天是王凤卿、梅兰芳合演《[[武家坡]]》。  +
[[梅兰芳]]第一次扎靠演刀马戏《[[穆柯寨]]》,演出后大受欢迎。于是梅兰芳又接着学演了《[[头本虹霓关]]》的东方氏。  +
1914年,[[周信芳]]自组四喜班,与[[李琴仙]]、[[王金元]]等合演《[[别窑]]》《[[长坂坡(京剧剧目)|长坂坡]]》。  +
1914年07月03日,西柳树井[[第一舞台]]重新开张。  +
1915年,[[汪笑侬]]与[[周信芳]]首次合作演出,剧目为《[[献地图]]》《[[马前泼水]]》《[[受禅台]]》等。  +
[[尚小云]]应[[天蟾舞台]]之约只身闯进上海的。尚小云在天蟾舞台与当时的[[孙派]]名家[[时慧宝]]以及海派名家[[赵君玉]]、[[小杨月楼]]、[[林树森]]、[[盖叫天]]等同台,演出了《[[落花园]]》《[[彩楼配]]》《[[玉堂春]]》《[[宇宙锋]]》等剧,深获好评。这以后到1927年的十余年间,尚小云九赴上海,每次都载誉而归。  +
1916年,[[周信芳]]收[[高百岁]]为徒。  +
1916年08月03日,[[田际云]]创办“崇雅社”,由其子[[田雨农]]任社长,招收女生50余人,这是自清朝在北京建都以来首次出现的女科班,是一个梆黄两下锅的科社。  +
1917年,[[杨宝森]]开始学戏,启蒙师为名净[[裘桂仙]],习[[老生]]并练[[毽子功]]。同时也从堂兄[[杨宝忠]]苦练毽子功。  +
1917年11月1日起,小歌班与绍兴大班轮换剧场,演出于镜花戏园和新化园。  +
1917年12月05日,[[富连成]]二科学生[[于连仙]]满科。  +
1917年03月21日,[[富连成]]二科学生[[冯连恩]]满科。  +
1917年03月02日,[[富连成]]二科学生[[马连良]]、[[李连贞]]、[[赵连华]]、[[宴连恭]]、[[赵连成]]、[[陈连洪]]、[[高连登]]、[[李连英]]满科。  +
1917年03月05日,[[谭富英]]入[[富连成]]科班习[[老生]],时12岁,六年满科。  +
1917年4月14日,北京官府为了欢迎广西督军陆荣庭,在金鱼胡同那家花园设盛宴唱堂会,70岁高龄的[[谭鑫培]]衰弱多病,只好婉言辞却,不料因此触犯了当局,便传出话来,如果不去,不但不释放他的孙子谭霜(曾因犯案在押),还要拉他去一起关押。并且派了4名巡警上门,名为迎接,实则押送,谭便不得不勉强扶病而去,到场一看戏码贴的是《[[洪羊洞]]》,又吃了一惊,因为戏中他演的杨六郎是以死殉职的,而且他的师父[[程长庚]]生前最后唱的也是这一出戏,触景生情,便有大难临头的预感。这一次演出实在不能唱全本,经再三请求,从“探病”一场唱起,他拼老命全力以赴,唱做一丝不苟,至终场还是浑身抖擞,精彩纷呈,但一到后台,就伏在桌子上晕倒了。据同台配演八贤王的[[贾洪林]]说:“我与老板一起演唱多年,从来未有见过像他这一次的神情异常,特别是双目炯炯发光,咄咄逼人,吓得我不敢正眼看他。”谭回家又气又累,病势日重,不久去世。  +
1917年05月13日,[[小歌班]]初进上海,在十六铺“新化园”演出,因艺术粗糙简陋,观众寥寥无几。后续有3班艺人来上海但均告失败。在学习绍兴大班和京剧的表演技巧后,艺术有所提高,1919年小歌班始在上海立足。  +
1917年05月09日,[[谭富英]]在浙慈馆堂会初次出台,与[[翟富夔]]合演《[[黄金台]]》。  +
1917年5月13日~6月8日,"小歌班"首次进入上海,演于十六铺新舞台原址新化园。首演剧目为全本《[[蛟龙扇]]》。广告中标有"绍兴改良"四字。挂牌演员有:[[袁伯泉]]、[[袁伯松]]、[[俞岳清]]、[[袁陆奎]]、[[金娃桂]]、[[俞月花]]、[[袁文三]]、[[袁生莫]]、[[冯凤舞]]、[[俞逸相]]、[[支苏运]]、[[金荣奎]]、[[俞存喜]]等13人。  +
1917年6月9日,以[[卫梅朵]]、[[马阿顺]]为首的一批小歌班艺人到上海,戏院老板为了让小歌班立住脚,让其与绍兴大班艺人同在镜花戏园演出。日戏由大班演出《[[朱砂球]]》《[[夔龙镯]]》,夜戏前面由[[林芳锦]]、[[赵虎豹]]等大班艺人演出《[[英烈传]]》,后面由小歌班艺人演出《[[赠金钗]]》。  +
1917年6月14日起,绍兴大班艺人移至新化园演出。镜花戏园则全由小歌班艺人演出。演出了连台本戏《[[玉连环]]》《[[双珠凤(越剧剧目)|双珠凤]]》《[[珍珠塔(越剧剧目)|珍珠塔]]》等。  +
1917年07月16日,[[富连成]]三科学生[[马富禄]]满科。  +
1917年09月13日,[[富连成]]二科学生[[杨连森]]、[[王连浦]]满科。  +
1917年09月21日,[[富连成]]二科学生[[赵连升]]满科。  +
1918年10月02日,[[富连成]]二科学生[[方连元]]满科。  +
1918年10月19日,[[余叔岩]]与[[梅兰芳]]首次合作演出,在北京吉祥戏院上演《[[游龙戏凤]]》。  +
1918年02月02日,[[尚富霞]]由[[谭小培]]介绍,入[[富连成]]科班学戏,七年满科。  +
1918年04月29日,[[富连成]]二科学生[[于连佩]]满科。  +
1918年04月11日,以[[卫梅朵]]、[[马阿顺]]、[[马潮水]]、[[张云标]]为台柱的[[小歌班]]应聘演出于上海华兴戏园。  +
1918年04月25日,[[尚富霞]]初次出台广和,与[[茹富蕙]]、[[苏连汉]]合演《[[姑苏台]]》。  +
1918年04月30日,[[富连成]]二科学生[[马连昆]]满科。  +
1918年05月29日,[[富连成]]二科学生[[高连第]]满科。  +
1918年05月24日,[[富连成]]二科学生[[高连峰]]满科。  +
1918年05月11日,[[富连成]]三科学生[[姚富才]]满科。  +
1919年2月4日(农历正月初四),以[[卫梅朵]]、[[费翠棠]]为首的男班,演出于民兴茶园。以[[琴素娥]]、[[紫金香]]、[[白玉梅]]、[[沈桂芳]]、[[王永春(越剧演员)|王永春]]等组成的男班,于2月9日起,演出于第一戏院(即华兴戏园原址),开始了两副男班在沪竞演的局面。越剧从此在沪长演不辍。  +
1919年03月03日,[[富连成]]三科学生[[苏富恩]]满科。  +
1919年07月06日,[[富连成]]三科学生[[张富湘]]满科。  +
1919年9月,[[上海天蟾舞台]]约请[[杨小楼]]组班南下,[[老生]]约定[[谭小培]],[[青衣(戏曲行当)|青衣]][[尚小云]],[[刀马花旦]]一角杨小楼力排众议指定了[[荀慧生]],认为唱梆子的白牡丹(荀当时的艺名)“很有前途,是青年中的佼佼者,将来会不亚于[[梅兰芳]]的”。时称“三小一白下江南”,这是荀慧生头一次到上海,年纪也不过19岁。  +
1920年,由于蒙师[[裘桂仙]]嗓音恢复,前去演出,无时间为[[杨宝森]]授课,因此介绍其参加[[俞振庭]]所办[[斌庆社]]科班搭班学艺。  +
1920年12月26日,以[[马潮水]]、[[王永春(越剧演员)|王永春]]、[[卫梅朵]]、[[白玉梅]]领衔的男班,演出于升平歌舞台(在华兴戏园原址改建)。并从嵊县请来"戏客班"的3位乐师[[周小灿]]、[[周孝棠]]、[[周林芳]],建立了越剧史上第一个专职乐队,演唱改为由丝弦伴奏,越剧音乐由此进入〔丝弦正调〕时期。  +
1920年12月07日,[[富连成]]三科学生[[陈富康]]满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