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开关侧边栏
戏曲百科
搜索
个人工具
创建账号
登录
网站导航
网站首页
最近更改
随机页面
表单起始
网站分类
戏曲剧种
戏曲演员
戏曲剧目
戏曲剧团
戏曲活动
戏曲名词
工具
链入页面
相关更改
特殊页面
页面信息
查看“︁慕水旺”︁的源代码
页面
讨论
大陆简体
阅读
查看源代码
查看历史
更多
阅读
查看源代码
查看历史
←
慕水旺
因为以下原因,您没有权限编辑该页面:
您请求的操作仅限属于该用户组的用户执行:
用户
您可以查看和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慕水旺(1918——1990年)河南密县王村人。他本姓胡,乳名栓紧。5岁时过继给慕姓亲戚为子,遂改姓慕。8岁在登封大金店学戏,工青衣、花旦,依靠他的戏曲天赋,18岁就当上了班主,后搭巩县五省会班、密县太乙班,在洛阳周边县镇演出,曾与豫剧名家王同秀、韩小丹、马金凤同台演出。先后在《阴阳河担水》、《拂手橘》、《虹桥关》、《玉虎坠》、《小双鱼过河》中担当主角,在《洪月娥背刀》中以武旦行当扮演了洪月娥,刀出手十分干净利落。 从艺以来,他演的第一个主要角色是《敬德钓鱼》中的翠莲。继而他先后在《凤萧媒》、《麒麟珠》、《拂手橘》、《虹桥关》、《玉虎坠》、《小双鱼过河》、《洛阳桥》等几十部戏中担当主角。慕水旺不仅花旦戏唱得好,而且武打戏也十分了得。他在《洪月娥背刀》中以武旦行当,扮演了巾帼英雄洪月娥,刀出手十分干净利落。有文字记载,那时豫剧舞台上的“出手”还很罕见,他在戏中却有一个非常精彩的动作:他把大刀直立,尾部置于脚尖,用手把刀环一拉,大刀立着在脚上转圈。然后往上一踢,大刀在空中来了个360度大旋转,之后又稳稳地落在靠旗与脑袋之间,用手接住大刀,观众惊叹不已,给他鼓掌,并称之为“绝招”之一。 == 个人经历 == 1938年搭巩县“五省会戏班”。 1940至1947年搭密县“太乙班”,在洛阳周边县镇演出,曾与豫剧名角王同秀、韩小丹、马金凤、张小孬同台演出,后来还活动在豫皖两省的广大城乡。 1947年秋带领密县“大乙班”到洛阳,改名成立了“景艺剧社”,自任社长。主要演员有杨素真、杨美蓉、杨凤仙、杨桂英、杨爱玲等杨家班底及翟彦生、翟爱云父女、刘九来、李门搭、贾秋花等人,常演剧目有《玉虎坠》、《洛阳桥》、《刀劈杨凡》、《姚刚征南》等戏。因其阵容强大、行当齐全、演出精良,而大受欢迎。 1949年洛阳解放后更名为“五月剧社”,同年8月与汤兰香、赵锡铭夫妇带领的戏班子(冠英剧团)合并,使演出阵容更加强大,为配合政治宣传,上演了《白毛女》、《王贵与李香香》等时装戏,引起了强烈社会反响。 1951年王二顺、马元凤夫妇又正式加入“五月剧社”,使演出阵容空前强大,1953年被河南省定为重点剧团,“五月剧社”再次更名为“五月剧团”。此后几年阎立品、徐凤云也相继来洛加入剧团,于1956年正式被编为洛阳市豫剧二团。 1957年调西藏豫剧团工作。 == 演出剧目 == 代表剧目有《玉虎坠》、《虹桥关》、《凤箫媒》、《阴阳河担水》等。 == 获奖记录 == 在1956年河南省首届戏曲汇演上,他和许欣共同执导《张飞滚鼓》(王二顺主演,获得演员一等奖)而获得了导演二等奖。 == 人物评价 == 慕水旺在坐科学戏时就十分刻苦,花旦的“莲花步”要求台步又碎小而且快,双手摆动不能过肘,他为了练好这种步法,常常在头上放一碗水,咯吱窝里夹住两个鸡蛋,手里掂着两条小手绢,一跑起来就练半天。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练就了一身绝活,在《洛阳桥》、《阴阳河担水》这些花旦戏中,轻盈的台步,优美的唱腔,细腻的做派,赢得了观众的一致喝彩,也得到了“水上漂”的雅号。 慕水旺不仅戏唱得好,而且具有组织才干,从“景艺剧社”到豫剧二团,他先后担任班主、社长、团长等职务。并能作导演,他先后执导了《陈三两》、《情探》、《小二黑结婚》、《鱼腹山》等数十部戏。 [[分类:豫剧演员]]
返回
慕水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