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甲

来自戏曲百科

阿甲(1907—1994)  著名导演艺术家、戏曲理论家、京剧改革家。原名符律衡,又名符正,常州人。自幼酷爱京剧艺术,攻习老生。在宜兴当记者、小学教员时,常向京剧艺人求教,并常参加当地票房演出。民国二十七年(1938)他怀着对中国共产党和解放区的向往,赴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美术系进修,后任该院平剧团团长,从此专门从事戏曲艺术的编、导、演和理论研究工作。民国三十一年延安平剧研究院成立,先后任研究室主任、副院长。曾参加延安文艺座谈会,聆听了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在延安期间,他先后参加了《松花江上》、《钱守常》、《夜袭飞机场》等京剧现代戏和《法门寺》等京剧传统戏的改编和演出,并创作改编了《三打祝家庄》、《逼上梁山》、《进延安》等新编历史剧,在整个边区产生了巨大影响。其中《逼上梁山》还受到毛泽东的肯定,并专门作了批示。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戏曲改进局艺术处处长,中国戏曲研究院研究室主任,中国京剧院总导演、副院长、名誉院长,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他在任中国京剧院总导演期间,先后导演了京剧《赤壁之战》、《凤凰二乔》、《白毛女》、《洪湖赤卫队》等剧目。同时,还导演了粤剧《李香君》、桂剧《桃花扇》、越剧《小忽雷》和昆剧《晴雯》。1964年以他为主改编和导演的京剧现代戏《红灯记》,更为京剧表现现代生活作出了重要贡献,受到全国人民的欢迎。剧中李玉和、李奶奶、李铁梅三代人的光辉形象感人肺腑,《临行喝妈一碗酒》、《痛说家史》、《听罢奶奶说红灯》等唱段脍炙人口。“文化大革命”时期,他受到以江青为首的“四人帮”的排挤与打击。粉碎“四人帮”后,他虽然年事已高,但仍以饱满的热情,参加《三夫人》、《秦香莲》、《斩经堂》、《李慧娘》、《百花公主》、《刺媳》、《火烧望海楼》、《刘志丹》、《恩仇恋》等剧目的改编、导演或艺术指导工作。尤其是他导演的昆剧《烂柯山》,不仅在国内获得好评,在日本和西欧各国也引起强烈的反响。阿甲不仅在戏曲艺术的实践上有很高的造诣,在戏曲理论的研究上也取得杰出的成就。他在1951年到1962年撰写的《生活的真实和戏曲表演艺术的真实》、《戏剧艺术的真和美》、《关于戏曲舞台艺术的一些探索》、《伟大的时代必然产生崭新的戏曲——论戏曲艺术革新的几个问题》等论文(收入其理论著作《戏曲表演论集》中),均引起了国内外戏剧理论界的广泛关注。新时期以后,他发表的《谈谈京剧艺术的基本特点及其相互关系》、《论中国戏曲导演》、《无穷物化时空过,不断人流上下场——虚拟的时空、严格的程式、写意的意境》、《戏曲艺术最高的美学原则》等著作(收入其1990年出版的《戏曲表现规律再探》一书中),运用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深入而系统地探讨了中国戏曲艺术的本质特征、艺术规律和美学品格,从而为建立中国戏曲美学、表演和导演理论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