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兆辉

来自戏曲百科

阮兆辉 粤剧文武生演员 阮兆辉阮兆辉,男,粤剧文武生。祖籍广东新会,生于广东佛山。

三、四岁时跟随父兄到香港定居。1953年,年仅七岁的阮兆辉已入行拍电影,很快便以童星的姿态走红电影界。阮兆辉堪称是20世纪50年代港片最著名的童星之一,和李小龙同辈,拍片可能更多。从1953年到1970年,阮兆辉演过85部电影之多,给影迷留下深刻印象的作品有《养子当知父母恩》、《父与子》、《父母心》、《哪吒》、《孙悟空》等。此外,他参演的多部国语片,亦获好评。

阮兆辉在做童星演电影时也出演粤剧,是香港粤剧总会——八和会馆当门弟子。舞台演出,是阮兆辉演艺生涯的重要环节。他的启蒙老师是粤剧名宿丁香耀,后拜名伶麦炳荣为师,并从刘兆荣、黄涛、林兆鎏三位师傅习唱,后随袁小田师父习武。小小年纪的阮兆辉,当时已在粤剧舞台初露锋芒,被誉为“粤剧神童”。

十来岁时,在电影界和粤剧界都已小有名声的阮兆辉面临着人生的选择:拍电影还是演粤剧?在人生最重要的十字路口前,阮兆辉选择的不是最朝阳的电影,而是自己最喜欢的粤剧。选择了粤剧,就意味着将一路与苦相伴。小时候,当同伴们每天在户外自由嬉戏时,阮兆辉却要穿梭戏棚练功习武,抬腿、下腰、翻跟斗、练习唱腔。

1967年,正值文化大革命开始之时,阮兆辉大病了一场,差点不能继续演戏。1993年,他练功时颈部软骨移位,半身失去知觉,动弹不得。万幸两次得病最后都治愈了,且都在病后有所反省、收获。阮兆辉说:“每次的大伤都是对我身体的全面打击,但每次却又都是对我思想的一次提升。”“粤剧之家”就是在他1993年大病的背景下创建的。

阮兆辉不独对自己行当的生戏具有相当造诣,丑生、须生,甚至花脸戏,演来也得心应手。在1998年12月,他与裴艳玲合作的“南戏北戏展光华”更展露出演京剧的才华。

阮兆辉的艺术造诣,获得了业界的广泛赞誉。1991年,阮兆辉获香港艺术歌唱家年奖。1992年,他又获颁授勋衔,更于同年应邀远赴伦敦,作英女皇御前演出。他也曾多次到美加、欧洲、澳洲、东南亚、南美洲、台湾等各地表演粤剧,把粤剧带到世界各地,让世界领略粤剧艺术之美。

作为粤剧舞台的“万能泰斗”,阮兆辉在频于演出之余,更致力于推广传统戏曲。他在1993年创立的“粤剧之家”,制作了不少鲜为商业粤剧团采演的大型名剧,计有《赵氏孤儿》、《玉皇登殿》和《醉斩二王》等。他排演的剧目,也多是传统老戏,或半新不旧的戏。他自认是粤剧界的“保守派”。“如果我不保守,就没有人保守了。”阮兆辉感慨,“现在太多的人去做新的东西,反而把最根本的丢掉了,把粤剧演得不伦不类。”“我也不反对吸收西方元素,尝试创新,我赞成百花齐放,如果吸收好的东西,变成更好的东西,那当然好……我搞我的老戏,你演你的新戏。创新、尝试什么都可以,但不是取代。这是最重要的。”年轻时,阮兆辉其实也一直在尝试创新。他在1971年创办了“香港实验剧团”,尝试粤剧的各种创新形式。“但是这么多年来兜了一个大圈,到最后还是返回起点,因为突然发觉其实最好的还是最初的那些传统的东西。”人物分类粤剧 文武生演员


阮兆辉(1945—    ),演员。原籍广东新会,出生于佛山。他8岁进入电影公司当童星,参加过《父与子》等多部电影的拍摄。在拍摄中认识了粤剧班主何少保,被引荐进入碧云天、丽声等粤剧戏班演童角。他演粤剧的启蒙老师是新丁香耀,另于1960年拜麦炳荣为师,并参加大龙凤剧团演出,后又随林兆鎏、黄滔等习唱,随袁小田习武。1967年曾到台湾发展,从事电影幕后工作。1969年回到香港,分别参加庆红佳、颂新声、幸运星、碧云天、鸣芝声、锦升辉等多个剧团,而自己也组织过好兆年剧团,演出不断。

        阮兆辉唱念做打的基本功相当扎实,熟习粤剧传统表演排场,任文武生,但小生、小武、丑生也能演。参演过的主要剧目有《桂枝告状》、《白免会》、《血溅红灯》、《张羽煮海》等。从20世纪70年代起他积极参予粤剧的实验改革和推广活动,在行内外备受瞩目。他参加过实验粤剧团,演出一些风格新颖的折子戏,继而演出了实验粤剧《十五贯》和《赵氏孤儿》;1993年,他与同行共同创立“粤剧之家”,挖掘整理演出了《玉皇登殿》、《斩二王》等传统剧目,并与香港教育署及各大学合作,把粤剧知识推广到学校;1998年,他还与河北梆子名家裴艳玲合作,演出新颖独特的“南戏北剧显光华”专场。此外,阮兆辉还在红线女主演的粤剧电影《李香君》中担任了主要角色。他演而优则编,所改编的《吕蒙正之评雪辩踪》、《文姬归汉》、《长坂坡》等都受到关注和好评。他于1991年获香港艺术家年奖,1992年获荣誉奖章。